logo资料库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 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 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 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介质判断、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来判断.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故 A 正确; 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 B 错误; C、距离越远,人感知的声音就越小,故 C 错误; D、通常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回答正确的关键. 2.如图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 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摩擦 C. 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D. 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考点: 惯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要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选好参照物,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 了位置的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反之静止.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3)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4)在通过的距离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少.
解答: 解:A、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故该选项说 法错误; 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是采用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从而增大了摩擦, 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运动员冲到终点,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不能立即停下,故该选 项说法正确; D、运动员通过的距离是一定的,根据 t= 可知,跑的越快,速度越大,到达终点所 用的时间越少,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增大摩擦的方法、惯 性、运动快慢的比较等知识,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3.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 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答: 解:A、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放热.不合题意. B、水的蒸发要带走热量,是汽化吸热;符合题意. C、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是液化放热,不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是凝华放热,不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实际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现象的认识,因此在平时的学 习中,要注意活学活用. 4.在家庭用电中,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电水壶在工作时,金属外壳接地 B. 人站地上用手触摸裸露的火线 C. 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 D. 用湿布擦正在工作的灯具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2)人不能站在地上直接用手接触裸露的火线. (3)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 (4)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 解答: 解:A、电水壶在工作时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水壶漏电后,导致金属外壳带电 而发生触电事故,此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人站地上用手触摸裸露的火线,会造成触电事故,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电灯的开关接在了零线上时,更换灯泡时易发生触电事故,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 电原则;
D、水是电的导体,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用电器时,可能会因湿抹布导电而发生触电事 故,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常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5.如图,小球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小球上下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 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的重力对小球做功 C. 小球对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对小球也施加拉力 D. 小球上下运动过程中,动能与势能不断相互转化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能量转化的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一改变物体形状,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一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 过的距离.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对于判断能量转化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影响能量大小的因素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找到能量转化的方向. 解答: 解:A、小球上下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错误,符合题意. B、小球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受到重力所做的功.正确,不合题意.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球受到弹簧的拉力,弹簧也受到小球的拉力.正确, 不合题意. D、小球向上运动,高度变高,速度变慢,动能减小,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向下运 动,高度变低,速度变快,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动能与势能不断相互转化.正 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做功的条件、力的作用相互性、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 一道力学基础题. 6.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 B. C. D. 电磁铁 电动机 扬声器 麦克风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 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 解:A、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来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C、扬声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故不符合题意. D、动圈式话筒是把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声信号的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 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这些常见器材的原理归类对比记忆: 电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如电饭锅、电炒锅、电烙铁、电水壶、电暖气、电 熨斗; 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如电风扇、排烟罩、洗衣机、剃须刀;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 电磁铁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空气开关. 7.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 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 高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探究液体 压强的特点实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A、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知道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 p= 求压强; D、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解答: 解: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 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 A 错; 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 形
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故 B 错;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F 和吸盘的面积 S,大气压强 p= , 故 C 正确;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 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压强计算、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8.如图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它们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 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 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 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反射来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 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等等. 解答: 解: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 播形成的,故 A 正确;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错误;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 故 C 错误;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 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 2.5V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闭合开关前,滑片 P 应滑到 B 端 B. 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 C. 当电压表示数为 2.5V 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D. 实验还可得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考点: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滑到电阻最大位置;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有:小灯泡灯丝断路、小灯泡被短路、小灯 泡接触不良、电源电压太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大等原因;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时,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公式 P=UI 即可求出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 (4)小灯泡的亮度就是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解答: 解: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滑到 B 端,即其电阻最大位置.故 A 正确; 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故 B 错 误; C、当电压表示数为 2.5V 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正确; D、小灯泡的亮度就是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电路连接时的注意事项、电路故障的分析、额定功率 的计算和小灯泡亮度的比较等问题,学生在做此题时,要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认真仔 细的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10.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 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 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 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下潜、悬浮和上浮的,结合这个特点来对此题 的模型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当潜艇模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因此模型的上浮 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来实现的,故 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现在潜艇模型处于悬浮,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出试管,此时模型的自重 减小,模型上浮,故 B 错,符合题意;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增加,试管内水量适当时,潜艇可能悬浮,故 C 正 确,但不符合题意; D、为了保持试管稳定,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故 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潜水艇就是利用排水和蓄水改变自重,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的,通过本题要认真体 会. 1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 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 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2)水和干沙子,谁温度升高的快,需要利用 Q=Cm△t 来判断. 解答: 解: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 A 错误.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 B 错误.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 Q=Cm△t,水吸收的热量多.故 C 错误.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据 Q=Cm△t,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 能力强.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 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学生要学会总结实验得到的结论.考查了利用吸收热量公式 Q=Cm△t 的熟练应用,对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要记住这个结论.
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双向开关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 Ll 标有“3V 3W”字样, 灯 L2 标有“9V 4.5W”字样.当开关拨至 2 位置且滑片滑到 A 端时,灯 L2 恰好正常发光.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 A. 电源电压为 12V B. L2 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2A C. 要使 L1 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 6Ω D. 当灯 L1、L2 分别正常发光时,两次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 2:3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 (1)当开关拨至 2 位置且滑片滑到 A 端时,电路为 L2 的简单电路;根据灯泡在额定 电压下正常工作结合 L2 的铭牌得出电源的电压,根据 I= 得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 P=UI 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 (2)当开关拨至 1 位置时,灯泡 L1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灯泡 L1 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 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 I= 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和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根据 P=UI 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 功率,进一步求出当灯 L1、L2 分别正常发光时,两次电路的总功率之比. 解答: 解:(1)当开关拨至 2 位置且滑片滑到 A 端时,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灯 L2 恰好正常发光, ∴电源的电压 U=U2=9V,故 A 不正确;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 = =0.5A,故 B 不正确;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 P=UI=9V×0.5A=4.5W. (2)当开关拨至 1 位置时,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