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四川成都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挖凿盐井
B. 剖竹去节
C. 汲取卤水
D. 井火煮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挖凿盐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B、剖竹去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汲取卤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D、井火煮盐过程中
C. 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 D. 降低 2.5
【答案】B
PM ,做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解析】
【详解】A、在能源的供给端,要提升清洁能源生产的能力,重点建设一批清洁能源基地,
实现多能互补,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故 A 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
B、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包括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公园绿地增加住宅建设不利于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以不能减少公园绿地增加住宅建设,故 B 不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
C、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有利于防治大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 C 符合新时代
发展理念;
D、降低 PM2.5 ,做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有利于防治大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
D 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
故选 B。
3. 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元素主要来自吸入的空气 B. 磷元素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C. 缺钙会导致青少年发育不良 D. 硫和钾在人体中各占 0 75%.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由 H、O 元素组成,故氧元素主要来自水,
不是来自吸入的空气,不符合题意;
B、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硫和钾等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是 1.5%,但是硫和钾各自的含量无法确定,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 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 B. 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
C. 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 D. 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当着火或者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找到电闸及时停电,以减少危险的发生,保证实验安全,故符合题意;
B、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会露出脚面的皮肤,在实验过程中容易被实验药品腐蚀,所
以在实验室不应穿露脚面的鞋,故不符合题意;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由于实验过程中与药品有接触,容易误食,发生危险,所以
禁止将食物和水杯带入实验室,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故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5. 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电的氧离子得到了新型氧分子( 4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
4O 是不带电的分子B. 1 个 4O 分子含有 2 个 2O 分子
4O 与 2O 的性质完全相同 D.
4O 和 2O 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 4O 化学式可知, 4O 不是不带电的分子,正确;
B、1 个 4O 分子含有 4 个氧原子,不含有 2O 分子,错误;
C、 4O 与 2O 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错误;
D、 4O 和 2O 是两种不同物质,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 A。
6. 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 40℃和 240℃ )如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 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 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 A 错误;
B、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④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说明
燃烧需要氧气,故 B 正确;
C、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
燃烧需要氧气,故 C 错误;
D、①处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 D 错误。
故选 B。
7.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2 价的镁元素: 2+Mg B.
KMnO :锰酸钾
4
C. 五氧化二氮: 2
【答案】C
5N O
【解析】
D.
+
4NH :氨根离子
【详解】A.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或元素符号正上方用正负
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2 价的镁元素表示为
+2
Mg ,故 A 错误;
B.“
4
KMnO ”为高锰酸钾的化学式,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2
K MnO ,故 B 错误;
4
C.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读写顺序正好相反,所以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2
5N O ,故 C
正确;
D.“
+
4NH ”是铵根离子,故 D 错误。
故选:C。
8. 电热蚊香片加热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处金属片的作用相同 B. 覆盖加热可增强灭蚊效果
C. 外壳是可熔化的热固性塑料 D. 加热时药剂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片 1 是作为电极,导电的作用,当把电蚊香片的加热器插入插座打开开关
后,电流会通过加热器进入加热器内部的金属片 2,金属片 2 由于电流的通过而发热,从而
将蚊香片加热,当蚊香片加热到一定温度,蚊香内部的驱蚊成分就会被释放出来达到驱蚊的
效果,故两处金属片的作用不同,故 A 说法错误;
B、电蚊香加热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和气味,蚊香内部的驱蚊成分就会被释放出
来达到驱蚊的效果,因此需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故 B 说法
错误;
C、热固性塑料受热后不变形,电加热器的外壳必须是热固性塑料,不能是热塑性塑料,电
加热器加热后温度升高,所以热塑性容易熔化而变形,所以电加热器的外壳是不可熔化的热
固性塑料,故 C 说法错误;
D、加热时,温度升高,药剂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D。
9. 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
法错误的是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 5 15mL. ,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10 38mL.
,气体燃烧
A. 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 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 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 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了实验准确,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故选项正确;
B、正、负极均能观察到由无色气泡产生,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更多,速率更快;正极
产生的是氧气,体积更少,速率更慢;故选项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故
选项正确;
D、正负极收集的气体体积比 5.15mL:10.38mL 1:2,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气体的质量,
但是不知道 H、O 原子的实际质量,不能计算出氢、氧原子个数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0. 北京大学某课题团队研发了一种光催化剂,可实现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的合成,微观
图示如下、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B. 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C. “
”和“
”质量比为8 9:
D. 具有原料易得的优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水和氧气在光照、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氧气中氧元素化合
价为 0 价,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 价、氧元素为-2 价,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为+1 价,氧元素
为-1 价,则氧元素化合价改变,但氢元素化合价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H O+O
2
催化剂
光照
2H O
2
2
,则反应的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
(16×2):[2×(1×2+16)]=8:9,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原料为水和氧气,都比较溶液获得,则具有原料易得的优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1. 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 10 kg
,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一种锌原子的质量为
1.096 10 kg
-26
-25
A. 12
B. 64
C. 66
D.
【答案】C
【解析】
1.096 10 kg
-25
【详解】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的
1
12
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则 Zn 的相
对原子质量=
25
1.096 10
1 1.993 10
12
kg
26
kg
66
;
故选 C。
12. 下列实验目的能通过对应实验方法达到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B
C
D
探究蜡烛的组成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个烧杯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称量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
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取样,滴加稀硫酸至 pH 基本不变
鉴别化肥硫酸钾和氯化钾
取样,看颜色、闻气味、溶于水
A. A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个烧杯,能观察到烧杯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
生成水,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但只能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 A 错误;
B、镁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气体氧气参与反应,只称量镁条燃烧前后固体
质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B 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滴加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pH 逐渐减小到 7,
为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显酸性,pH<7,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故 C 正确;
D、硫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固体,无味,溶于水,无法鉴别,故 D 错误。
故选 C。
13. 溶解氧一般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用实验装置测定河水、喷泉水及自来水的溶解氧数据
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a 为自来水,b 为喷泉水 B. 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影响溶解氧的含量
C. 自然界里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不发生改变 D. 管材选择可能会影响自来水输送中溶解氧
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喷泉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自来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故喷泉水中溶解氧含
量高,自来水中溶解氧含量低,故 a 为喷泉水,b 为自来水,不符合题意;
B、溶解氧一般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影响溶解氧的含量,一般来说,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越多,溶解氧的含量越大,不符合题意;
C、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等影响,故自然界里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会随温度等发生改
变,不符合题意;
D、不同的管材对水质的影响不同,从而可能会影响自来水输送中溶解氧的含量,符合题意。
故选 D。
14. 甲、乙、丙、丁均为常见物质,甲、乙是金属单质,甲、丙、丁均含同一种元素,转化
关系如图(“→”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甲的活动性强于乙 B. 乙不能与酸反应
C. 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 D. 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初中阶段金属单质生成金属单质的反应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根据转化关系图可
知:甲能生成乙,故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甲、丙、丁均含同一种元素,因为甲是金属单
质,只有一种元素,故甲、丙、丁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有氧化
物、碱、盐,金属单质可以与氧气生成对应的氧化物,对应的氧化物也可以被一氧化碳等还
原剂还原为金属单质,故金属单质可以与对应的氧化物相互转化,活泼的金属可以与稀盐酸
或稀硫酸生成对应的金属盐,而对应的金属盐也可以被更活泼的金属单质置换出来,故金属
单质可以与对应的金属盐相互转化,但是金属无办法直接生成对应的碱,故金属单质无法和
碱相互转化,故根据转化关系如图,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的活动性强于乙,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乙的活动性比甲弱,但有可能比氢强,故不一定不能与酸反应,故 B 错误,
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甲生成乙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故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
应,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3 分)
二、(本题只有 1 个小题,共 8 分)
15. 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潜航时,必须调节舱内氧气、水蒸气和______的含量。制造“蛟龙号”外壳的合金应选
择______(填字母)。
a.黄铜
(2)航天食品有脱水米饭、宫爆鸡丁、茶饮等,米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为保证
b.不锈钢
c.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