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
1. 抄写句子,写正确、规范、工整。
答案
牛的眼睛总是温润的,它终生都在流泪。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它的眼睛最没有恶
意。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牛的眼睛总是温润的,它终生都在流泪。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它的眼睛
最没有恶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字抄写。
“眼睛”的“眼”字注意右边的“良”不要多加一点;
“流泪”的“流”字主要不要漏写一点;
“诚实”的“诚”字是言字旁。
2. 根据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格子里。
一位经验丰富的 jià shǐ yuán(
)载着我们经过 kēng kēng wā wā(
)
的路段,终于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登上陡峭的 shí jí(
),
我浑身 fā chàn(
)。妈妈看出了我的 jǐn zhāng(
),qiāo
qiāo
(
)握住我的手,我 dùn shí(
)有了前行的力量。
【答案】 ①. 驾驶员
②. 坑坑洼洼
③. 石级
④. 发颤
⑤. 紧张
⑥.
悄悄
⑦. 顿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驾驶员”的“驾”字下面是“马”,不要写成同音字“架”;
“发颤”的“颤”字笔画较多要注意;
“紧张”的“紧”字下面是“系”少一撇。
3. 下面各组带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豌.(wǎn)豆
内脏.(zàng)
蝙.(biān)蝠
家雀.(qiǎo)儿
B. 投降.(xiáng)
荧.(yín)光屏
曲.(qū)折
C. 综.(zōng)合
风骚.(sāo)
D. 扎.(zhā)针
灌溉.(gài)
花蕊.(ruǐ)
明媚.(mèi)
骨髓.(suǐ)
骤.(zòu)然
刻薄.(b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项:豌.(wān)豆
“脏”是一个多音字。
[ zāng ]有尘土、汗渍、污垢等;不干净:~衣服。~话。
[ zàng ]内脏:心~。肾~。
“雀”是一个多音字。
[ què ]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
[ qiǎo ]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
[ qiāo ]~子。
B 项:荧.(yíng)光屏
“曲”是一个多音字。
[ qǔ ]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
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2.(~儿)歌曲:~调。戏~。3.歌
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
[ qū ]1.弯曲(跟“直”相对):~线。~尺。2.使弯曲:~肱而枕(肱:胳膊)。~突徙
薪。3.弯曲的地方:河~。4.不公正;无理:是非~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
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C 项:骤.(zhòu)然
D 项:字音全部正确。
“扎”是一个多音字。
[ zhā ]1.刺:~针。~花。2.驻、扎:~营。3.钻:扎猛子。
[ zā ]1.捆,缠束:~辫子。~腿。2.把儿,捆儿:一~线。
[ zhá ]〔~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薄”是一个多音字。
[ báo ]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片。2.淡:酒味~。3.(感
情)冷淡:待他不~。4.不肥沃:~田。
[ bó ]1.微;少;弱:~技。~产。单~。2.不厚道;不庄重:刻~。轻~。3.看不起;
慢待:鄙~。厚此~彼。4.迫近;靠近:日~西山。
[ bò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
4. 下面每组词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暮色 急躁 抱负 精疲力竭
B. 违抗 蛀足 模仿 无可奈何
C. 舒适 媒体 助威 山崩地裂
D. 分量 撤换 缘故 振兴中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积累。
B 选项中,蛀足的正确写法是:驻足。蛀可以组词蛀牙、蛀虫。结合形声字部首表义的特点
来帮助理解。
5. 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张明写到:“晚会的舞台美轮美 huàn,节目精彩纷呈。”根据字义,
“美轮美 huàn”的“huàn”应该是(
)
B.
D.
A.
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的音形义。
根据所给的读音,四个选项中给出了的字的意思,结合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舞台”的进行
选择。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
效果。
6. 李老师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
,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
A. 威风凛凛
B. 慈眉善目
C. 文质彬彬
D. 一丝不
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与运用。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慈眉善目 :慈爱善良的样子。
文质彬彬 :人长得文雅朴实,后来又用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结合句子中的写的“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是指人物的长相给人的感受。
7. 这次班队活动,一向默默无闻的小华
地
,担任了主持人角色。
(
)
A. 开绿灯
挑大梁
C. 破天荒
挑大梁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破天荒
打头阵
D. 开绿灯
占上风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开绿灯:开亮绿色的信号灯,表示准予通行。比喻允许或不禁止。
挑大梁:意思是指比喻承担主要工作或起主要作用。符合第二处语境,担任主持人角色是挑
大梁的。
破天荒:意思是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符合第一处的语境,前面
语境说小华是默默无闻的人。
打头阵:比喻战场上冲锋在前或工作中带头干。
占上风:是指占据有利地位、处于优势。
8. 爸爸告诉我写作文要张扬个性,各显特色,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句诗(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 项:本句诗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这句诗反映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 项:本句诗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这句诗反映了看任何事物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不能单方面的想问题。与原文的语境最贴切。
C 项:本句诗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这句诗反映了只要面对困难不畏惧,前方就充满希
望。
D 项:本句诗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句诗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本领非凡,下列词语与人物不匹配的是(
)
A. 孙悟空不仅能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
B. 哪吒拥有三头六臂....,法力高强。
C. 二郎神神通广大....,刀枪不入....。
D. 神农氏神机妙算....,被称为“医药之
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
本题中词语与人物不匹配的是 D 项, “神机妙算”是说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
善于估计复杂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在这里形容神农氏是不合适的。
A 项: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古代神话小说中形容神仙的法术。也形容在空中飞腾或
奔驰迅速。还形容头脑不清,感到迷迷糊糊。用来形容孙悟空是合适的。
B 项:三头六臂:释义: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
领。用来形容哪吒是合适的。
C 项:神通广大:意思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刀枪不入:意思是原义
是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在这里用来形容二
郎神是合适的。
D 项:神机妙算: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算:策划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
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在这里用来形容神农氏是不合适的。
10.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细细的溪水,流着_____________,流着____________。灰白色的鹅卵石____________。……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___________,看看____________,看看________________。
2.王翰的《凉州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征战的将士视死如归的
勇气;王昌龄的《出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边防将士
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_诗。
3.女娃游于东海,____________,故为精卫,___________,以堙于东海。
【答案】 ①.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②. 月光
③. 布满河床
④. 小水塘
⑤.
水塘里的月亮
⑥. 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⑦. 醉卧沙场君莫笑
⑧. 古来征战几人
回
⑨. 但使龙城飞将在
⑩.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⑪. 边塞
⑫. 溺而不返
⑬. 常衔西山之木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
1.本题出自《走月亮》,写一对母女月下漫步,边走边描绘所见之物。原文是“细细的溪水,
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
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2.本题出自唐代王翰边塞诗《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是今日
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
有准备活着回来。
本题出自唐代王昌龄边塞诗《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倘若龙城
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本题出自《精卫填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意思是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阅读
七步成诗①
文帝②尝令东阿王③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④菽⑤
以为汁;萁⑥在釜⑦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②文帝:指魏文帝曹丕。③东阿王:魏文
帝曹丕的兄弟曹植。④漉(lù):滤出。 ⑤菽(shū):大豆。⑥萁(qí):豆茎。 ⑦釜(fǔ):
锅。
1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帝尝.令东阿王(尝试)
B. 煮豆持.作羹(用来)
C. 应声..便为诗(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D. 萁在釜下燃.(烧)
1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七步成诗》和《王戎不取道旁李》都选自《世说新语》。(
)
(2)从“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可以看出曹丕想迫害弟弟。
(
)
(3)讲历史人物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吸引听众。所以,讲《七步成诗》
这个故事时,我会用夸张的表情,炫耀的语气来讲述曹植作的诗。
(
)
13. 你觉得曹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A
12.
①. √
②. √
③. ×
13. 文中曹植才思敏捷。它七步之内就作出一首诗,而且让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深感惭
愧不忍借故害他。
【解析】
【分析】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
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要结合句子的前后意思理解来确定字的意思。错误的更正如下:文帝
尝.令东阿王(曾经)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查理解积累。
(1)根据注释①可以知道《七步成诗》选自《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也选自《世
说新语》。
(2)“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意思“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
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可以看出曹丕想迫害弟弟。
(3)《七步诗》是曹丕想害曹植命他七步作诗。曹植为此感到悲哀,兄弟互相残害,曹植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抒发对兄长曹丕的深切感慨,兄弟应该团结互助的情感前两句
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
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所以应用带着伤感的语气来
讲述。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中人物的事件(七步成诗)并且而且结合当时的曹丕想害他的命的处境 ,引用形象
生动的比喻 ,令曹丕感到惭愧,化解危险来说明它是一下才思敏捷的人。
阅读理解。
①夏夜,路灯下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②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
不紧不慢)走来,对着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
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③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
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
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小学五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
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④一张学生桌只给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
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旋转
震
动),元元写作业时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⑤爸爸嗓子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
儿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
⑥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子,爸爸这病
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
栽跟头),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
他很怕耽误了儿子前程。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了。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
一种习惯。
⑦“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⑧“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
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
想到这儿眼泪直往肚里流。
⑨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