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共 40 分)
第Ⅰ卷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
2.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是 d
A.察举制的创立 B.内阁的设立
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立
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其作者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在下列各项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邓小平提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我们认为(我
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
商制度
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自由传统 B.民主政治 C.法律制度 D.国家统一
8.我们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因为英国最早
A.颁布成文宪法
B.实行多党制
C.创立总统制
D.确立君主立宪制
9.1848 年诞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它诞生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
命的胜利
10.下列组图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家关系的突出
特点是
A.美苏两极对峙
B.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多极化
趋势加强
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困难 ②唐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明清时期
出现了商帮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2.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
赞叹的瓷器是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彩瓷
13.马克垚说“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出现这一图景的
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4.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 1920 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 1922 年春天他
们的生活时,则用了“阳光灿烂”来形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实
现工业化
15.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辛亥革命
16.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提出了“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
贽
17.明清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A.诗
B.词
C.赋
D.小说
18.下表是 1917 年——1921 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
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
介绍西方习俗礼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由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仪
5
30
A.《新青年》宣传的主要倾向是马克思主义 B.《新青年》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
刊物
礼仪
C.《新青年》的撰稿人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
1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一位科学家时说,他“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
的规律而统治十九世纪的科学。”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普朗
克
D.爱因斯坦
20.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日出·印象》,描绘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
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该作品的作者是
A.莫奈
B.塞尚
C.凡·高
D.毕
加索
第 II 卷(共 60 分)
21.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
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牟,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
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
溃》
(1)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4 分)
【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
不可以须臾缓。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试图解决哪些问题?他是如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何付诸实践的?(8 分)
【材料三】:从 1921 年到 201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 90 年。……这 90 年,中
国相继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
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
放的历史性转变。
——郑必坚《大变动 大觉醒》
(3)写出与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相关的标志性事件。从这些历史性转变中你得到哪些
启示?(8 分)
22.农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汉代
宋代
人物
汉文帝
李靓
言论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
点。(6 分)
【材料二】:1933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
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
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
补贴。
——2008 年《大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的历史背景。《农业
调整法》体现出怎样的特点?(8 分)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
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 2008
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
基于安徽省 16 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
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
观点:
(3)以上观点你赞同哪一种并说明理由。(6 分)
23.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欧近代的思想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
以以往的人文、科学、理性的成就为基础的。
——何兆武《西
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1)举例说明“以往的人文、科学的成就”是如何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的。(4 分)
【材料二】:1762 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
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
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
文化简史》
(2)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2 分)据材料指出“他”的思想主张。(6 分)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的影响并没有随着 18 世纪甚至 19 世纪的结束而消失。伏
尔泰和潘恩的著作至今仍有影响,仍鼓舞着生活在普遍的状况和制度跟早先哲人们与之斗
争的状况和制度相似的国家里的人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通史》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早先哲人们与之斗争的状况和制度”
有何相似之处?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8
分)
2013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1.(1)军事上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或开设租界、领事裁判
权、协
商关税、五口通商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赔款,外国商品倾销等。(4
分,答出其中 2 项即可)
(2)问题:民族主义解决“异种残之,外邦逼之”即外族及外国压迫的问题;民权主义
解决“千
年专制之毒”即君主专制统治的问题。(4 分)
实践: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4 分)
(3)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或
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 分)
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创新;实行改革开放等。
(2 分,答出其中 1 项即可)
22.(1)主要思想:农本思想(或重农思想;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2 分)
主要特点: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或自给自足;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小农经济)。(4
分)
(2)历史背景:经济危机。罗斯福担任总统,实施新政。(4 分)
特点:国家干预(或政府补贴)。农民自愿。(4 分)
(3)观点一: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2 分)
理由:总体来看是好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 分,答
出其中 1 项即可)
存在问题: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投入增加)。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2 分,答出其中 1 项即可)
观点二:非常适合中国农村。(2 分)
理由: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 分)
观点三: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2 分)
理由: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投入增加);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
化经营。(4 分,答出其中 1 项即可)
说明:学生在回答本小问时,所陈述的理由和赞同的观点相一致时,观点方可得分。
23.(1)文艺复兴一(或宗教改革)宣扬人性,反对神性,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或自然科学诞生)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4 分)
(2)卢梭;(2 分)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或
主权在民)。(6 分,答出其中 3 项即可)
(3)相似之处: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传统思想的束缚;封建专制统治。(4 分,答出其
中 2 项即可)
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 分,答出其中 2 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