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7 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四、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 19~28 题,每小题 l 分;第 29~35 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9.居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原始居民,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聚落 D.河姆渡聚落 20.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21.下左一图是我国古代综合性地理学专著的书影。其作者是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22.上左二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23.上左三图表达了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他 A.促进民族团结 B.取得抗倭胜利 C.完成祖国统一 D.加强中外交流 24.上左四图为清政府颁发的 “金奔巴瓶”。与此相关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B.推动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 C.密切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 D.统一了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25.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下定这一禁烟 决心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曾国藩 D.左宗棠 26.右侧史料反映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① 民族② 民权③ 民生④ 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 “我们的制度 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 手中。”这种“制度”产 生于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雅典 D.古罗马 28.下列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技术基础的是 A.空间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技术 29.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赢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0.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 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① 造纸术 A.①②③ ② 交子 ③ 活字印刷术 ④ 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 指 A. “求富”“科学” B. “共和”“科学” C. “民主”“科学” D. “共和”“民主” 32.下列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 年 8---12 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 105 个团 毙伤日伪军 25000 多人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33.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这一法案的通过,预示着英国 A.内战爆发 B.进入共和时代 C.光荣革命结束 D.确立君主立宪制 34.“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提出这一思 想的是 A.托尔斯泰 B.凡·高 C.贝多芬 D.莎士比亚 35.右侧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苏东的艰难探索 C.告别“雅尔塔” D.经济全球化趋势 五、非选择题。(第 36 题 10 分,第 37 题 12 分,第 38 题 14 分,三题共 36 分。) 36.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国家的建设史。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0 分) (1)1953~1956 年间,是我国建设文明国家的重要节点。写出此时党和国家的总任务 及一例外交成就。(3 分) (2)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物质文明。写出下列史料中我国物质文明的主要成果,分析出 现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3 分) 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4.66 万亿元,比 2002 年增长 65.5 %,年均增长 10.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2 年 7703 元增加到 2007 年 13 786 元,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由 2476 元增加到 4140 元。(2 008 年《政府工作报告》 (3)精神是文明的灵魂,蕴含着强大力量。概括下列史料中“雷锋 精神”的基本内涵。 写出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两例国防科技成就。(4 分)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寿一代又一代人的 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 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2012 年 3 月 3 日《人民日报》) 37.提升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2 分) (l)史实是提升 史学素养的根基。时空定位与按时空排序以形成历史线索,是其首要 任务。写出《神曲》出现的时间(世纪)与地点(国家)。指出“开辟新航路、殖民扩 张、工业革命”等史实的共同主题。(3 分) (2)史料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用史料证明史实的客观性是其任务之一。概括
下列史料的主要内容,这段史料是证明哪一史实客观性的证据之一?(3 分)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1921 年 3 月《俄共(布) 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 (3)体验是提升史学素 养的重要方法。概括下列史料中罗斯福倡导的精神内涵,指出 当时美国人“恐惧”的主要原因,写出此后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3 分) “首先让我明确地说,我坚决相信,我们惟一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 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俱心理。它能把我们搞瘫痪,什么事也办不成,使我们无 法由退却转为进攻。”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大地。(威 廉·曼彻斯特特《光荣与梦想》) (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写出你心目中的“杜鲁门主义” (要求:须有时间(年代)、地点(国家)、主要内容与自己心得等)。(3 分) 38.学习历史可以提升认知图式。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4 分) (l)人的认知图式决定了人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下列选自《议覆张佩纶靖藩服折(1884 年)》的史料,体现了李鸿章的认知图式。概括甲中战胜日本的主要途径。写出当时清 政府以“自强”为口号的运动名称。归纳乙中日本外交的主要特点。写出日本“变法” 的主要内容。(6 分) 甲:跨海远征之举,以整练水师、添备战 乙:彼(日本)自变法以来,女意媚事西 舰为要;战舰足用,统驭得人,则日本自 人……今年遣参议伊雄博文赴欧洲,考究 服,球案(日本侵占琉球群岛)亦易结。 民政……其注意在树交植党,西人亦乐其 倾心亲附,每遇中东交涉事件,往往意存 担护。 (2)国际视野更能理解中国近代演变历程。写出下列史料中华盛顿会议确定“远东国际体 系”的条约名称及主要内容。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在 1926 年的代表性事例。(4 分) 华盛顿会议决定了 1921~1926 年的远东国际体系……暂时稳定了中国的局势。(刘仲 敬《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 (3)研究历史人物,首先要理解历史人物。指出下列史料中近代知识分子“不能忍” 的主要原因。写出毛泽东 1949 年“指点江山”的三例军事功绩。(4 分〕
因为不能忍,毛泽东加入了共产党;因为不能忍,许多学生、记者,甚至于教授,不 惜牺牲自己的专业或学业,开始投身政治……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无不想要身体 力行地去救国救民。(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1949 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 2017 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历史真题参考答案 四、选择题。 19-23:CBABD 24-28:ABACD 29-33:ADCCD 34-35:BD 五、非选择题。 36. (l)实现工业化,进行社会土义改造。(2 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他符合题意 的也可给分)。(l 分) (2)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 分)改革开放(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 (l 分) (3)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2 分)成功试验原子弹、 导弹(氢弹)(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2 分 ) 37.(l)14 世纪,意大利。(2 分)世界市场的形成。(l 分) (2)俄共(布)调整经济政策的目的和主要内容。(2 分)新经济政策。(l 分) (3)克服恐惧心理。(1 分)经济大危机。(1 分)新政(具体措施也可)。(l 分)
(4)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l 分)对苏政策与对外方针;(l 分)遏制苏联,称霸世 界。(言之成理即可得分。l 分) 38.(l)增强海军力量。(l 分)洋务运动。(l 分)结交西方,获取支持。(1 分)加强中央 集权,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文明开化,推 行义务教育。(3 分) (2)《九国公约》。(1 分)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 外“门户开放”。(2 分)北伐战争。(l 分) (3)旧中国任人宰割。(1 分)指挥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胜利,推翻南京 国民政府。(3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