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现象能用化学变化解释的是( ) A.滤毒罐里的活性炭吸附毒气 B.敞口久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生活污水处理后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C.乱扔塑料袋、塑料杯和塑料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D.为了节约粮食,霉变的大米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B.干冰、氧化铜、食醋 C.钢、锰酸钾、食盐水 D.氧气、硫化氢、果汁 4.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水来区别 NH4NO3 和 NaOH 两种白色固体 B.除去 FeCl2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uCl2,加入过量的 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除去 CO2 气体中的少量 HCl 气体,先通过足量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用稀盐酸来鉴别 C、CuO、Fe 三种黑色粉末 5.下列各组物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一组是( ) A.Fe→Fe2O3→FeCl2 B.CaCO3→CO2→CO C.CuO→Cu (OH)2→CuSO4 D.HNO3→NaNO3→NaCl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向一定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等质量的 Mg 和 Al 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在 Cu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 Zn 粉后溶液的质量变化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 A.要从甲物质饱和溶液中获取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t2℃时,将 30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可以形成 80 克溶液 C.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将温度控制 t1℃ 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8.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反应前的质量/g 16 24 15 Q 20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 P 与 Q 的质量比为 3:2 B.x+y=65 C.当 y≤24 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 的取值范围:0≤x≤30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18 分) 9.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碳酸氢钠: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 ; ②用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
10.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厨房外闻到了他妈妈炒菜的香味,这说明 . (2)炒菜时小明妈妈用到了加碘盐,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 ;加碘食盐中实 际加入了 碘酸钾(KIO3),在 KIO3 中 I 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小明妈妈炒菜时锅内的油着火燃烧,小明妈妈立即加入青菜,她这样做的原理是 .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到水会立刻着 火, 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1.如图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为某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X= (2)若 X=13,则该微粒的离子符号为 .若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14 个中子,则它的氧 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12.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收集某气体应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认为 CO2 能否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选填“能” 或“不能”).若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 CO2 通入到澄清的 石灰水中,观察未变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4)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检验二氧化 碳.若气流按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b→h→i→ → →j(选 填小写字母)
三、推断与探究(本题共 2 个小题,共 14 分) 13.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B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J 是常见的金属, G 是红色物质,D 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试回答下列问题: (1)B 物质的俗称 , (2)H 的用途 ,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反应①、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⑥ ; . (4)日常生活中采用刷漆、涂油等措施可以阻止反应 (从①到⑥的数字序号中选填) 反应发生. 14.化学实验室常取用氢氧化钠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变质了, 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1】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 有气泡产 加几滴稀盐酸 生 NaOH 溶液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氢氧化钠溶液一 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 2】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过量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的 CaCl2 溶液,并不断振荡 含有 Na2CO3 ② ,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还含有 NaOH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在上述【实验探究 2】中,甲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将【实验探究 2】‚ 中加入的酚酞溶液换为某盐溶液,会产生与‚ 中不同的实验现 象,也可得出‚ 中相同的结论.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盐的化学式 .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用后应立即盖上瓶盖. 四.计算题(本题共 1 个小题,共 4 分) 15.将 20g 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 103.3g 的氯化钡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 所得到滤液的质量为 100 克.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质量为 g.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16 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现象能用化学变化解释的是( ) A.滤毒罐里的活性炭吸附毒气 B.敞口久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滤毒罐里的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敞口久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生活污水处理后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C.乱扔塑料袋、塑料杯和塑料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D.为了节约粮食,霉变的大米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 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化肥和农药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C、据塑料的类别以及塑料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 D、根据霉变的大米含有有毒物质,不可食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说法正确; B、生活污水处理后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故说法正确; C、白色污染是指废旧塑料制品遗弃后造成的污染,故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 色污染,故说法正确; D、霉变的大米含有有毒黄曲霉素等物质,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 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B.干冰、氧化铜、食醋 C.钢、锰酸钾、食盐水 D.氧气、硫化氢、果汁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 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 A 正确; B、干冰、氧化铜属于氧化物,食醋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C、钢、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 C 错; D、氧气属于单质、硫化氢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果汁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 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 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本考点基础性 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水来区别 NH4NO3 和 NaOH 两种白色固体 B.除去 FeCl2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uCl2,加入过量的 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除去 CO2 气体中的少量 HCl 气体,先通过足量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用稀盐酸来鉴别 C、CuO、Fe 三种黑色粉末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 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 NH4NO3 和 NaOH 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 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NH4NO3 和 NaOH 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降低、 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过量的 Fe 粉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 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C、CO2 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 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Fe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与稀盐 酸不反应,分别滴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是铁,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 无明显变化的是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 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