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安徽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8 年安徽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30 分钟,作答 9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通信的手段之一。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 5 亿大关,可 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国,平均不到 3 人就有一部手机,年发短信数量相当于 世界上所有国家数量的总和。统计显示,2006 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接近 4300 亿条,比 上年增长 41%,2007 年发送短信量达 5500 亿条左右。随着全国短信发送量持续攀升,手机 日益成为一个文化场、思想场、舆论场。数以亿计的用户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短信文化内容, 其中有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不少低级趣味的内容,“灰色”、“黑色”、“黄色”短信肆虐,让 人不堪其扰。 2.15 年前,一位名叫尼尔·帕普沃思的人,用电脑键盘给朋友的手机上发出一条“圣 诞快乐”的祝福短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有意思的是,对比世界上第一句电话通 话内容“沃森先生,过来一下”,这条短信传递出的却是节日气氛。因而从手机短信诞生的 一开始,似乎就预示着一个承载情感与传播文化新载体的到来,成为“改变世界的一个因素”。 而承载了情感与文化的短信传播,更深刻影响了人,乃至改变了人。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 现象,正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3.据介绍,“红段子”是与黄段子、黑段子相对立,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效 果催人奋进的“段子”,它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段音乐、一段图片或一段视频,具 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具备提高思想水平、净化社会道德、点燃生活激情、启迪美好 人生、传播民俗文化等功能。“我遣一叶舟,载走你的愁;我执一片月,照你睡无忧;我奉 一樽酒,愿能人长久;我劝西风起,赠你一江秋”、“不是所有的树都耐得住寂寞,但是白杨 做到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记得起你,但是我做到了。祝教师节快乐!”这样的短信,被媒 体称为“红段子”。“e 拇指文学”是在无线通信领域打造出的“新文学平台”,通过连续组 织短信文学大赛,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红段子”和“e 拇指短信文学”大赛给公众 打开了一扇心之门,使公众愿意倾诉,愿意表达,愿意交流。一位网络公司负责人说,短信 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新平台,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到健康文化的创作中。一 起营造健康向上、有利人心向善的短信文化空间。 4.2007 年 1 月 23 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 时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 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2007 年 4 月 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强调,网络 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坚持把社会 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要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 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 精神文化生活;要营造文化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 精神国家。 5.从 2005 年 8 月至今,广东移动与广东联通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鼓励手机用户,以手 机短信、彩信、彩铃等形式,创作和传播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字、音乐、图片、视频作品,在 “拇指族”中掀起一股红色短信文化热浪。据统计,第一届“红段子”大赛征集到 65 万多
条作品,客户下载量超过了 800 万条,手机间一级传播量更是突破了 5000 万条。第二届“红 段子”大赛的参赛作品升至 300 余万条,其中彩铃、彩信、动漫三类作品下载量超过了 600 万次。第三届“红段子”大赛截至目前,已收到作品 1035 万条。在这三届“红段子”大赛 中,351 万普通手机用户,共创作了 1400 余万条各种类别的红色短信,并由此引发了多达 上亿次的下载与转发。目前,广东就大约有 1 亿手机用户。 6.近年来,手机短信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我国手机用户群中,有许多是未成年人, 他们辨别力不强,最容易受到消极、低俗甚至淫秽内容的影响。一些“灰色”、“黑色”、“黄 色”手机短信的横行肆虐,既牵扯了用户的大量精力,也给未成年人的精神造成损害。更值 得警觉的是,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淫秽色情内容的手机网页开始严重污染群众的精神世 界,特别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据媒体报道,有的因“黄段子”而致家庭破裂,有的 因“灰段子”而使机关上下级关系紧张,有的因“黑段子”而遭遇伤害,青少年有的还因此 断送了前程。难怪有人惊叹,“灰色”“黑色”及“黄色”短信害人哪! 专家指出,目前,短信文化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文化载 体有些措手不及,未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有效监管和建设性引导。很多人只把它看成一种信息、 沟通手段和游戏娱乐平台;没有认识到,它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红段子” 大赛等采用疏导方式引导手机文化发展,创新互动、全民参与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模式,创新 下载收益分成机制等,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 有益尝试。这种创新,不仅奠定了弘扬红色短信文化的基础,也激发了公众短信创作的热情, 因此将引领一个健康的短信文化创意产业。 7.2007 年,由中央精神文明委与信息产业部指导的“倡导文明、传递爱心”公益短信 大赛,向全社会征集并鼓励转发积极向上的“种子短信”,大赛产生的短信应征次数、种子 短信下载次数和转发次数总计超过 4000 万次,数百万人次直接参与,影响所及超过 1 亿人, 活动期间每天有 50 万人次以上的参与量。有关负责人表示,“倡导文明、传递爱心”公益短 信大赛推进了手机短信环境的改善,引导了大众的短信使用习惯。 有学者认为,还必须加强对电信企业的监管,坚持依法打击借助高科技手段传播危害社 会道德、损害社会和谐信息的经营者,促使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切实负起社会道德责任, 防止其因片面追究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道德体系,干扰手机用户的正常生活。同时,各有关 部门应加强协作,不仅要对具体案件重拳出击,打赢每一场战役,更要通过建立健全准入制 度、执行实时监管等长效机制,形成对网络世界的严密监控,还广大手机用户一个清静文明 的通信空间。 8.去年 12 月,山东省文明办、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与文明同行·共创 和谐手机文化”文明短信有奖征集大赛。面向全省所有手机用户,公开征集反映社会公益的 短信,已先后征集到“红色”短信、彩信 2 万多条。几年来,山东省某预备役团政委结合预 备役官兵思想实际,先后编辑了 300 多条短信,有针对性地发给预备役兵,激发他们献身国 防、爱军精武的热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该负责人说,手机短信传播快、覆盖面大,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一块新阵地,我们应该占领它。 9.“红段子”、“e 拇指文学”大赛等活动,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去年 12 月 3 日~7 日,由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邮电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以及人民 网、新华网等 10 多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走进广东、海南,联合对中国 移动红色短信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来访。采访团认为,中国移动通过技术和业务创新。与主 流媒体合作,以手机音乐、手机文学等新的应用形式,将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引入移动信息 服务领域,同时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支持广大手机用户进行科学的、健康的信息内容创 作,以有趣对抗无聊,以健康对抗庸俗,有效地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融合在一起,将 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唱响了主旋律,对
弘扬先进文化、净化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10.短信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人人都是接受者,同时又是生产者、传播者。有分析认为, 作为政府部门要认真思考如何将短信这个始于大众的民间语文形式,纳入政府文化建设的视 野;如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有效监管,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更要认真研究一些 基础性问题,促进短信文化的健康发展。还有分析指出,孕育红色短信文化,唯有靠社会的 有力引导,靠优秀健康内容的润物无声。许多广为传播的“红段子”,凝结了人们对社会生 活理性与感性的思考,紧扣了普通百姓的心弦,契合了公众渴望交流与倾诉的心理需求,透 射出自身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涵养人、鼓舞人、凝聚人。这正是“红段子”的生命力 所在,也是红色短信文化得以弘扬的根本原因。 11.有专家说,我们看了不少盘点“短信经济”成果的喜人报道,看了不少移动通信业 务创造经营增长点的乐观估算。但却少有人估算,一年 400 亿元短信收入中,那些垃圾短信 “经济贡献”背后的社会代价和文化损失。更鲜有人思考,这样一个新传播方式的文化特性 和发展方向。在短信的“文化意义”远未被证实之时,手机虽然空前迅速地发展着,但却只 是技术和数字的增长,对其内容和文化含量,却缺乏引导。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 200 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现象。要求:概括全面准确, 语言顺畅。(20 分) 2.在如何对待手机短信文化问题上,给定资料罗列了一些观点,请分别给予阐述。阐述 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 300 字。(30 分) 3.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正 确,内容充实,对策明确,措施具体可行,富有新意,语言顺畅。篇幅不少于 1000 字。(50 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手机短信的发送量随着我国手机拥有率的提高而持续攀升。手机短信承载了情感和文化 的传播,深刻影响乃至改变了人,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但由于未进行有效监管和引导,“黄 段子”、“黑段子”和“灰段子”泛滥,严重污染了群众的精神世界,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 影响。对此,各地文化部门积极开展“红段子”或其他活动,弘扬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生动 活泼、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营造健康向上、有利于人心向善的短信文化空间。 2.答案提示 (1)必须加强对电信企业的监管,坚持依法打击借助高科技手段传播危害社会道德、 损害社会和谐信息的经营者,促使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切实负起社会道德责任,防止其 因片面追究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道德体系,干扰手机用户的正常生活。 (2)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建立健全准入制度、执行实时监管等长效机制,形成对 网络世界的严密监控,还广大手机用户一个清静文明的通信空间。 (3)短信文化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文化载体,有些措 手不及,未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有效监管和建设性引导。在实践中,“红段子”大赛等疏导方 式引导手机文化发展,激发了公众短信创作的热情,因此将引领一个健康的短信文化创意产 业。 3.答案提示 构建健康的短信文化 逢年过节,远方朋友的温馨祝福短信,总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涉及天气预报、重大
自然灾害的预防提醒等公益短信,提醒我们提前应对。手机短信以其迅速、广泛、有效的传 播方式,改变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手机短信不仅是许多年轻“拇指族”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随之而来的是, 一些庸俗、虚假的短信夹杂其中,时常骚扰我们的生活。比如,有的编发庸俗图文,败坏社 会风气;有的发布虚假信息,公然招摇撞骗。这些“垃圾短信”屡见不鲜,堪称信息时代的 不和谐音符,广大手机用户对其深恶痛绝。 构建健康的短信文化,净化短信语言环境,需要多方面的齐抓共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 方面做起: 首先,信息服务提供商要自觉维护健康的短信文化环境,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制作不传播违法不良短信,携手树立诚信品牌,多为 公众提供思想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催人奋进的短信。 其次,信息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惩治措施,严格审核与管理短信 服务提供商(SP)和代理商、对内容进行监测与过滤等。开展整治移动通信网络不良信息专项 治理,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与收费行为活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治理 诈骗、骚扰和色情类违法短信息的活动。不为暴力、色情、欺诈、迷信、赌博等违法和不良 信息提供传播渠道,不发送不健康短(彩)信,不传播骚扰性广告,规范服务,收费透明,不 设陷阱。加强内部管理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推动电信行业健康发展。 再次,政府部门应加强短信文化引导,宣扬积极向上的短信文化。举办公益短信大赛, 激发公众短信创作热情,鼓励民众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健康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短 信,营造一个健康的短信文化氛围。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制订管理群发短 信的法规,促进群发短信文化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每一个手机用户,应洁身自好。不编写、不转发低俗愚昧、虚假恐吓、欺诈 违法的信息,不传谣,不恶搞。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风气的营造者 和维护者。信息化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社会责任,因为手机短 信和网络等当代高科技放大了我们每个人的话语权,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话语空间下,既是信 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扮演着信息传播者的角色。我们应抵制不良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个人, 做不良信息的终结者,将其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收到不良信息,应积极向相关管理 服务部门投诉,协助调查。 构建健康的短信文化,请从我做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