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20 分)
B.太尉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
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
D.御史大夫
C.郡守
2.图 1 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
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③民族交融发展
A.①②③
C.①③④
3.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 1 中①处应为( )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B.①②④
D.②③④
图 1
表 1
史实
设置西域都护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设置伊犁将军
西汉
唐朝
清朝
结论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B.新疆
C.西藏
D.东北
C.林则徐
D.关天培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A.台湾
4.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
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张骞
B.郑成功
5.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
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
运动( )
A.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C.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6.1919 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
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
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7.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
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中
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
8.1978 年 1 月至 11 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 529 批,共 3213 人。其中,经党中
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9.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
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实现共产主义
B.民主与科学
B.打倒军阀
C.组织工人运动
C.君主立宪
D.变法图强
B.内燃机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
B.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D.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D.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
B.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扩张
B.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
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C.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 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
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这句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使欧洲开始与其他地区联系
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1.有学者指出:“研读英国的政治发展史可以发现,其法治文明是如此久远,在 1688 年之
前,英国已经为其宪政完成了必要的铺垫。”下列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
A.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英格兰颁布《大宪章》
12.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
因素是( )
A.发电机的问世
D.蒸汽机的改进
1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
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C.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14.图 2 为英国 1750—1870 年农村人口与
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
国( )
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化不断推进
1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
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
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此材料意在说明两次世界大战( )
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16.陈独秀在 1919 年 5 月 4 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
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他的话是针对( )
A.《九国公约》的签署
C.《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17.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 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 82%,
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
苏联( )
A.商品经济繁荣 B.工农业协调发展
18.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表明( )
A.各国矛盾已完全消除
C.战争形势得到根本扭转
19.1959~1969 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5.5%,高于美国
的 4.3%。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 1958 年到 1972 年的 15 年间,增长了 9.7
倍。这表明( )
A.欧洲经济超过美国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逆流
B.不同制度国家实现团结合作
D.德国陷入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图 2
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B.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D.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C.西欧实现联合自强
20.图 3 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他学习的主
题应该是( )
A.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图 3
注意:回答第Ⅱ卷时,只能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
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
效。
21.(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
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却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
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2 分)
(2)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践行材料一中荀子的思想?(2 分)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有
何影响?(2 分)
材料二
表 2 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1787 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62 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独立宣言》提出保障人民的哪些权利?(2 分)以材料二中一部文献为例,分析其局
限性。(2 分)
22.(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
育等基础设施。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轮船航线的建立把地方和区域市场连接成为一个全国
性的经济网络。政府还通过废除行会限制和内部关税,去除了商业和贸易壁垒。政府引入了
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体系。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到 20 世
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2 分)根据材料一,归纳日
本迅速完成工业化的原因。(3 分)
材料二 美国 1932 年的国民收入下降到不足 1929 年的国民收入的一半,有 1200 万到 1400
万人失业。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没有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抑制危机蔓延。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等方案,内容涉及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
工资、最高工时、最低存款保险、对困难户的住房保障和廉价住房供应等。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罗斯福新
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3 分)
23.(10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
药物、天文、历法、数学
图 4 宋元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1)概括图 4 中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2 分)
(2)根据图 4,分析中外交流的特点。(1 分)
表 3
1988 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
利用外资协议
16377 项
协议金额 785.1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366.63
亿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6 万多个 外商协议投资 280 多亿美元
引进技术合同
3530 项
进出口总额
总金额 205.5 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
企业技术项目 2 万多个)
1028 亿美元。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
1978 年的第 32 位,上升到第 16 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表 3,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 分)
(4)概括图 5 的主题,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说明。(3 分)(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
述清晰)
参考答案
图 5
2.A
12.D
3.B
13.A
4.C
14.D
9.C
19.C
10.B
20.B
6.B
16.B
7.D
17.D
8.A
18.B
5.A
15.A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D
11.C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0 分,第 22 题 10 分,第 23 题 10 分,共 30 分)
21.(1)思想:民贵君轻(1 分);出发点: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1 分)
(2)措施: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 分)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2
分。答出两点即可)
(3)权利: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2 分)局限性:(任选一个作答)
《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2 分)《美
利坚合众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
的政治权利。(2 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他们仍受到严重的
种族歧视与迫害。(2 分)
22.(1)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 分)原因: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兴建交通、通信
和教育基础设施;去除商业和贸易壁垒;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3 分)
(2)背景: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严重(国民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胡佛政府不能抑制
危机蔓延。(2 分)评价: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
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 分)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
币和驿站制度
药物、天文、历法、数学
23.(1)内容: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技术和制度)(2 分)
(2)特点: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1 分)
(3)内容: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2 分)影响:满足国内生产生活
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分)
(4)(3 分)示例
主题: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
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
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
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