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福建泉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甲骨文
现代汉字
马
犬
牛
A.土地制度
法
B. 农耕生活
C. 分封制度
D. 天文历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思想主张的
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3. 下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A.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B. 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
C. 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D. 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
4. “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
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
5.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
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A. 强调不误农时
B. 主张种植水稻
C. 关注农具革新
D. 重视因
地制宜
6.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
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劳动人民的智慧
B. 运输工具的改进
D. 计算能力的提高
7.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一结论的佐证史
料是()
A.
C.
8. 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B.
D.
A. 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C.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 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D. 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9. 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
《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A. 关汉卿
B. 李时珍
C. 宋应星
D. 曹雪芹
10. 17-18 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
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
这反映了()
A. 中西文明交流融会
C. 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B. 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D. 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11. 以下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福建名人名言录(节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己
陈嘉庚: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励他们参
加祖国建设事业
A. 民族团结
B. 政治变革
C. 实业救国
D. 爱国主
义
12.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 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 98 种 235
册,译成未印者 45 种 140 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
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A. 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 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 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13. 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
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 提倡民主思想
B. 抨击旧道德
C. 主张男女平等
D. 倡导白
话文
14. 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A. 一·二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平型关大捷
D. 台儿庄
战役
15. 图为 1940 年徐悲鸿创作的作品,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相关故事。他当时创作该
画意在()
A. 表达抗战必胜信心
C.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6.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B. 普及西洋绘画技法
D. 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政治制度的创新
17. 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的国
防尖端科技事业做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18. “香港欣归祖国,颂歌高唱未来”“两制光昭四海,五星辉耀寰球”的对联体现了()
A. “九二共识”的达成
B. “一国两制”的实践
C. 军队建设的成就
D. 两岸“三通的实现
19.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
古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据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A. 多样性
B. 一致性
C. 互信性
D. 互鉴性
20. “《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
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A. 编纂背景
B. 适用范围
C. 具体内容
D. 历史地
位
21. “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 和 17 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 世纪可可在欧洲
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据此可知,可可树被移植到其他大洲开始于()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2. 漫画是通往历史的另一扇窗户。下图图呈现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 法国大革命开始
B. 《人权宣言》颁布
C.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拿破仑帝国建立
23. 下图分别呈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A. 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B. 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C. 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 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4. 直接引发 1865-1880 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见图)的政治因素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美国南北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5. 下图是小史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查找的日本明治维新的专项资料。据此判断,该小论文
研究的主题是()
A. 废藩置县
B. 新式军队
C. “殖产兴业”
D. “文明
开化”
26. 1933 年 6 月,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
17 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
资水平和工作时数。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B. 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
C. 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
D. 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27. 李老师组织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表)。据此可知,该研
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资料类型
名称
漫画
条约
论文
《铁幕下的窥视》(1946 年 3 月 6 日)
《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美苏冷
战对峙
28. 下列对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从南向北发展
B. “求同存异”方针推动 1960 年
“非洲年”出现
C. 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所有非洲国家才实现独立 D. 非洲国界的划分状况体现了殖民
主义的罪恶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44 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