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会考真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 8 页,有四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试卷Ⅰ、Ⅱ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用
铅笔将答卷Ⅰ上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4.本卷计算中,除特殊说明外,g 均取 10 m/s2.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为所有考生必做.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符号是(
)
A.N
B.kg
C.s
D.m
2.汽车启动后,某时刻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此时汽车(
)
A.行驶了 70 h
C.速率是 70 m/s
B.行驶了 70 km
D.速率是 70 km/h
3.如图所示.v-t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
A.位移
B.运动时间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4.下面所叙述的力,属于万有引力的是(
)
A.马对车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力
D.摩擦后的橡胶棒对小纸片的吸引力
5.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弹簧比较“软”,有的弹簧比较“硬”,用相同的力拉这两种弹簧,
“软”弹簧的伸长量较大.弹簧“软”、“硬”的科学表述是指弹簧的(
)
A.弹力大小
B.质量大小
C.劲度系数大小
D.形变量大小
6.对下列有关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汽车能从静止开始加速是因为静止的汽车没有惯性
B.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能随地球运动是因为大气没有惯性
C.落水狗上岸后甩动身体能抖落水滴是因为水滴具有惯性
D.宇航员能在太空中“漂浮”是因为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7.在做“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实验时,每次须将小球
)
从轨道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如图所示),其目的是使小球(
B.抛出后机械能守恒
D.抛出时的速度方向水平
A.抛出后只受重力
C.抛出后轨迹重合
8.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速率
B.线速度
C.合外力
D.向心加速度
9.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可视作守恒的是(
)
A.飘落中的秋叶
C.被掷出后在空中运动的铅球
B.乘电梯匀速上升的人
D.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的木箱
10.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推力作用后仍保持静止.此物体
共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水平推力
C.水平推力、静摩擦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推力
D.重力、支持力、水平推力和静摩擦力
11.质量为 m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当其加速下蹲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
A.为零
B.小于 mg
C.等于 mg
D.大于 mg
12.“竖直风洞”是上海世博会拉脱维亚馆的亮点,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
流将体验者悬空“托起”(如图所示).假定某段时间体验者恰好在空中
静止.则下述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气流向下的力
D.人对气流向下的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
13.如图所示,把自行车后轮支撑起来,对转动的自行车后轮上 A、B、
C 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 两点的线速度相同 B.A、B 两点的角速度相同
C.B、C 两点的线速度相同 D.A、B 两点的线速度相同
1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的汽车保持恒定的速率运动,若通过
凸形路面最高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 F1 ,通过凹形路面最低处
时对路面的压力为 F2 ,则(
A.F1 > mg
C.F2 > mg
B.F1 = mg
D.F2 = mg
)
15.某同学在井口释放一石块.经过 2 s 听到石块落水的声音,由此可估算出井口到水面的
距离约为(
)
A.20 m
B.40 m
C.45 m
D.60 m
16.蹦床运动是运动员从蹦床反弹起来后在空中表演技巧的运动.如图所示.当
运动员从最高处下降至最低处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
)
A.动能一直增大
C.动能一直减小
B.所受重力始终做正功
D.重力势能只转变成动能
17.“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圆形绕月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
约为 200 km 和 100 km.当它们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时,两者相比,“嫦娥二号”的(
)
A.周期较小
C.角速度较小
B.线速度较小
D.向心加速度较小
18.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伽利略先用斜面进
行实验研究,获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然后将此规律合理
外推至倾角为 90° ——自由落体的情形,如图所示.对伽利
略研究过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情形均为真实的实验过程
B.图中所示的情形均为理想的实验过程
C.利用斜面“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利用斜面“冲淡”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实验数据
)
19.“低碳世博”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低碳”要求我们节约及高效利用能源.关
于能源与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被使用后就消灭了,所以要节约能源
B.自然界中石油、煤炭等能源可供人类长久使用
C.人类应多开发与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能源
D.人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生
20.“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要求通过调整木板的
倾角来平衡摩擦阻力.判断摩擦阻力已被平衡的方法是(
)
A.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够运动
B.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够匀速运动
C.释放小车后,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运动
D.轻推一下小车,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运动
21.如图所示,图甲是两只与计算机相连的力传感器,
其中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用力拉紧,乙图
是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的两只传感器受力情况.对此
某同学做出如下判断:① 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是
一对平衡力;② 这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③ 这两个力始终大小相等;④ 这两个力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其中正确的是(
B.①③
C.①③④
A.①
)
D.②③④
22.莱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图所示是他正
要释放小车时的情形.对此另一同学提出了实验应改进的几点建议:
① 应把长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阻力;② 应调整滑轮
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表面平行;③ 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
上.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②
)
B.①③
D.①②③
C.②③
23.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侧向踢出足球时的照片,照相机曝光时间为
0.02 s,由此可估算出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约为(
C.100 m/s
A.5 m/s
B.20 m/s
)
D.150 m/s
24.假定某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它表面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4 倍,则该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球体积与
半径的三次方成正比)(
A.4 倍
C.16 倍
D.64 倍
B.8 倍
)
二、选择题(本题分 2 组.每组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其中第 25-34 小题为修习《选修 1-1》模
......25..
块的学生必做;第 35-44 小题为修习《选修 3-1》模块的学生必做,填涂时注意第
-34..题留空....请根据你所修习的模块选做其中的一组试题,若两组都做,以 25-34 小
题计分.)
《选修 1-1》
25.下列符号中,表示电容器的是(
)
26.如图所示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司南能指南北的原因是(
)
A.太阳周围有磁场
C.地球周圈有磁场
B.月球周围有磁场
D.地球内部有根条形磁铁
27.油罐车底部装有一条拖地的铁链,其目的是(
)
A.向外界散热
C.接地放电,避免电荷积累
B.作为油罐车标志
D.发出响声,起警示作用
28.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29.下列实验现象,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30.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点电荷 q1 与 q2,若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 2 倍,则它们
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
A.1/4 倍
B.1/2 倍
)
C.2 倍
D.4 倍
31.如图所示,医院常用 X 光机检查人的身体,X 光机利用了 X 射线的(
)
A.荧光效应
C.强穿透能力
B.灭菌消毒作用
D.显著热效应
32.如图所示是一种安装在自行车轮胎边缘用于照明的装
置(俗称“电滚子”),内有磁铁与线圈.该装置是一
个(
A.蓄电池
C.电容器
B.发电机
D.电动机
)
33.如图所示为“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的
实验装置,下列不会..引起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操作是(
A.闭合开关
C.断开开关
)
B.闭合开关后拔出小线圈 A
D.在开关断开时,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
34.下列器件属于变压器的是(
)
《选修 3-1》
35.静止的电荷能在其周围产生(
)
A.电场
B.磁场
C.电场线
D.磁感线
36.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 q1 与 q2,将它们的电荷量和间距都变为原来的 2 倍,则它们间的
库仑力变为原来的(
A.1/2 倍
)
B.1 倍
C.2 倍
D.4 倍
37.如图所示,A、B 是匀强电场中相距 4 cm 的两点,其连线与电场方向成 60°,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200 V,则电场强度大小为(
)
A.8 V/m
B.50 V/m
C.5×103 V/m
D.1×104 V/m
38.下列电路中属于“与”逻辑电路的是(
)
39.如图所示,当开关 S 闭合时,灯 L1、L2 均不亮.莱同学用一根导线检查
电路,将导线接在 L1 两端时,发现 L2 发光,由此可判断故障的可能原因
是(
A.灯 L1 短路
B.灯 L1 断路 C.灯 L2 短路 D.灯 L2 断路
)
40.某小组同学利用磁传感器探究通电螺线
管轴线上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如图甲
所示.将传感器探头沿螺线管轴线移动
时,测得磁感应强度 B的大小随位置 x的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乙中 a、b两点
对应位置分别处在(
)
A.螺线管内、螺线管内
C.螺线管外、螺线管外
B.螺线管内、螺线管外
D.螺线管外、螺线管内
41.如图所示,装有导电液的玻璃器皿放在上端为 S 极的蹄形磁铁的磁场中,
器皿中心的圆柱形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内壁边缘的圆环形电极与电源正
极相连.电流方向与液体旋转方向(从上往下看)分别是(
)
A.由边缘流向中心、顺时针旋转 B.由边缘流向中心、逆时针旋转
C.由中心流向边缘、顺时针旋转 D.由中心流向边缘、逆时针旋转
42.某学生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将选择开关置于“×10”挡时,指针位置如图
)
所示.接着合理的做法是(
A.换“×1”挡,再读数
B.换“×100”挡,再读数
C.换“×1”挡,调整欧姆零点后再读数
D.换“×100”挡,调整欧姆零点后再读数
4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绘“2.2 V
0.25 A”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
应选择的电源与电流表量程分别是(
A.一节干电池、0.6 A
C.两节干电池、0.6 A
B.一节干电池、3 A
D.两节干电池、3 A
44.某同学做“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测得电流与
路端电压的数据见下表:
其中存在测量错误..的数据是(
)
A.第 1 组
B 第 2 组
C.第 3 组
D.第 4 组
试 卷 Ⅱ
请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卷Ⅱ的相应位置上.
三、填空题(本题为所有考生必做,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凡需填空的位置均有
“ ▲ ”标记)
45.如图所示,文文和新新用相同大小的力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他们提桶的手臂
间的夹角越 ▲ (填“大”或“小”)越省力.
46.沪杭高铁在运营前的某次测试中,列车在水平直线轨道上匀速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416
km/h(约为 116 m/s).假定列车的总质量为 4.40×105 kg.列车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
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 0.03 倍,则此时列车牵引力的总功率约为 ▲ (填“1.5×107W”
或“1.5×108W”)。
4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夹有纸带的重物由静止释放,所打纸带如图所
示,相邻点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 s(图中数据单位是 cm).
(1) 纸带的 ▲ (填“左”或“右”)端与重物相连;
(2) 打点计时器打 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 v B为 ▲ m/s.
48.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将橡皮条的 A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用两把弹簧秤通
过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的 O端,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橡皮条与两绳的夹角 ▲
(填“一定”或“不一定”)要相等.
49.将一小球以 8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若落到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10 m/s,则抛出
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 m.
四、计算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20 分.第 50 题 8 分,A 为《选修 1-1》内容,B 为《选修
3-1》内容,请根据你所修习的模块选做 A 或 B,若两题都做,以 A 题计分.第 51 题、
52 题均 6 分,所有考生必做)
50.A《选修 1-1》
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绝缘细线悬挂一水平金属细杆 MN,处在与其垂直的水平匀强磁
场中.金属细杆的长度为 1 m,质量为 8.9×10-3 kg.当金属
细杆中通以 0.89 A 的电流时,两绝缘细线上的拉力均恰好为
零.忽略与金属细杆连接细导线的影响.求:
(1) 金属细杆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 金属细杆中电流的方向;
(3)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B《选修 3-1》
如图所示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穿透薄片前后的两个半圆弧
径迹,径迹半径分别为 R和 r.带电粒子的质量、电荷量在整
个运动过程中均保持不变.问:
(1) 带电粒子是带正电还是负电?
(2) 带电粒子穿透薄片前后的速率之比是多少?
(3) 带电粒子穿透薄片前后的运动时间之比是多少?
51.质量为 3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恒
力 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 末撤去此
水平恒力 F.物体运动的 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 物体在 0 ~ 4 s 的加速度大小;
(2) 物体在 4 ~ 10 s 的位移大小;
(3)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5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 R为 2 m、圆心角为 120°
的光滑圆弧轨道 BEC,其中点 E是最低点.在 B、C两端平滑、对称地连接长度 S均为 3 m
的 AB、CD两段粗糙直轨道,直轨道上端 A、D与最低点 E之间的高度差 h均为 2.5 m.现
将质量为 0.01 kg 的小物块由 A点静止释放,物块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求:
(1) 小物块从静止释放到第一次过 E点时重力做的功;
(2) 小物块第一次通过 E点时的动能大小;
(3) 小物块在 E点时受到支持力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