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广东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广东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 分) (一)填空题(30 小题,每题 1 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 2.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将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3.所谓“书同文”,是指李斯创制出的一种人称“”的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 字,作为官方文字而颁行全国。 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阐述了“”、“阴阳五行”、“三统”循环等学说。 5.魏晋六朝是中国绘画的形成期,兴起“以形写神”的人物画,以为代表。 6.明代张载认为治学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信”字从人从言,意味人言必有“信”,这种组字方法为“”。 8.唐宋以后的书院允许不同学派互相讲学,学者往来问学,所建立的“”制度,成为学 术交流的重要形式。 9.晚清时的是第一个在哈佛大学教授中文的中国教师。 10.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教派是和什叶派。 11.《》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2.是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 为历史上的首创。 13.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4.在汉末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大量译成中文。许多佛经的译本具有文学性,比如 鸠摩罗什译《》。 15.“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北宋文 学家苏轼对的总结和评价。 16.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 家院!”出自《》。
17.《》是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早在公元1733年就传到法国。 18.《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在英国时所写的白话诗,后来赵元任为此诗谱曲。 19.现代作家评价自己是“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20.“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 的“土地”情结。 21.《摩诃婆罗多》和《》是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 22.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样式被理论界称为“结构”。 23.西蒙·波娃的代表作为《》,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24.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开创了一代文风,福克 纳称他为“美国文学之父”。 25.莫言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 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给了我重要启发。” 26.泰国的节日节如同中国的新年。 27.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揭示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28.爱德华·霍尔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9.萨莫瓦和波特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 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传递的。” 30.“山高水长”、“因祸得福”、“取长补短”这些成语的结构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 方法和崇尚的文化心理。 (二)简答题(7 小题,共 50 分) 1.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始终保持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 分) 2.简述《红楼梦》的悲剧内涵。(9 分) 3.举例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9 分) 4.简析堂吉诃德的形象。(9 分)
5.你认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5 分) 6.荷兰学者霍夫斯塔德的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之一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汉语的 亲属称谓上是如何表现这种差异的?(5 分) 7.你认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 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 分) (一)填空题(10 小题,每题 1 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是。 2.《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真正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3.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结构包括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 4.提倡“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是的主要思想,是杜威的主要思想。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属于人的。 7.表象具有的特点。 8.是指在正规教学内容以外,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起到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 9.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0.将受试者的个人成绩与集体考试成绩相比较,以决定受试者掌握该目的语在该集体 中的位置的一种测试,称为。 (二)简答题(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什么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2.记忆按照时间长短可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3.儿童的语法结构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简要说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 化。 5.多项选择题是汉语测试中一种常见题型,请结合以下 3 个例子谈谈多项选择题的优点
与不足。 例 1.“力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物质运动的科学。() A 规则 B 规律 C 规矩 D 规定 例 2.面对新的环境,新生应该在上做好准备。() A 心情 B 心意 C 想法 D 心理 例 3.我,他还是不同意。() A 左说右说 B 左右说说 C 左右说 D 前说后说 三、材料分析与写作(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你掌握的应用语言学与跨文化文化学等知识,写一篇议论文,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背景下,谈谈你对下文的认识。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1000 字(含标点);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论证有力;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规范,标点无误,卷面整洁。 从热读《弟子规》说起 王蒙 近来国人似乎是重新发现了我国传统的童蒙读物《三字经》与《弟子规》,一些小学组 织学生穿上古装集体朗诵《三字经》,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则要求员工阅读、背诵《弟子规》。 这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有效性。通俗浅显的道理,易读易记的文字与形式,由来 已久的文化记忆,深入人心的价值表述,都是不可轻忽对之的。这一类书上的道理讲得明 白,学了这些,似乎个个都能那么礼貌温顺恭敬听话,太好了,于是有的人怀着重新发现 了国宝的心情来鼓吹它们。 但是也不能忘记历史经验与代价。《三字经》说是概括了许多老祖宗的历史与文明成果、 包括天文地理哲学伦理,很可爱也很可怜,我们无法不承认其中有些知识确有价值,但同 时它们距离现代文明科学法制与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知识系统,太远太够不着了。近百年 来,多少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痛心疾首,就因为他们从中找不到通向现代化、 通向国富民强、通向尊严与公正的契机。《三字经》讲“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里则 说是“首孝悌、次谨信”,总而言之孝悌是首要的。这种说法太天真了。孝悌当然好,然而, 够用吗?先说见闻,晚清以来我们的落后挨打,恰恰暴露了我们的见闻之陋,我们今天讲 科教兴国,却讲不成孝悌兴国,除非真的不想振兴中华了。再说,首孝悌了那么多年,中 国成为孝悌的典范了吗?翻翻《红楼梦》吧,两府除了石头狮子以外都是肮脏的,旧中国 的没落与失败,可不是革命闹出来的。是旧中国腐烂了才闹革命,而不是革命闹烂了中国,
现在,这方面的胡言乱语与糊涂想法还少吗? 《弟子规》里讲:“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至少不全面,父母与子女 的关系不应该是教、责与听、承的单向关系,尤其是子女成人以后,父母与子女应该互相 尊重。敬老孝亲是美德,同时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还说“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些说法只讲一面理,不无小儿科,而“挞无怨”是不可以接 受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制止家庭暴力,推行有法必依。 总而言之,培养今天的中国儿童守纪律、讲礼貌、尊师长、敬领导是可以的与必要的。 但是我们的前提是人与人生来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的 儿童同时还要勇于创造、敢于想象、不惧辩论、力求新知、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尤其是, 少年儿童要注意锻炼培养健康的体魄,要聪明勇敢乐观向上而不是走俯首贴耳、弓身缩脖 的路子。儿童们有权利拥有更加丰富多彩、开放光明的游戏与快乐的童年。《三字经》上的 有关“勤有功、戏无益”的说法,对于儿童直到对于成人,道理都不全面。“戏”——娱乐、 文化享受,对于人、人际关系与社会,也可以有很大的助益,长知识、学道理、促品德, 增友谊、多和谐、常快乐。 小生产习惯与缺少必要的教育,造成了我们这里的爱起哄的习惯,据说有的地方已经 举行或正在策划更加声势浩大的千人万人齐诵“三”“弟”活动。余心有戚戚焉。你再挖出 更好的宝贝来也不能忘记我国近现代的惨痛经验,不能须臾忘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 向现代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