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
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就是
典型代表。据二十四节气推算,今天应该是
A.立夏
B.夏至
C.立秋
D.立冬
16.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 16 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
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17.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
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A. 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中等地位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此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18.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 先驱。之 所以这样
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19.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近 40 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978-2016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
197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6 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3.6
686.3
2253.4
12363.4
元
元
元
元
出现表 1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白主权的扩大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收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20.公元 8 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
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
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21.2018 年是马克思诞生 200 周年。马克思的一生与工人运动息息相关。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并加以改造和提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
思主义
A.是前人 思想的总结
B.是阶级社会各政党的世界现和指导思想
C.是对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D. 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
22.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 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 4.34 亿普特(一普
特等于 16.38 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
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雨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第 23 题 9 分,第 24 题 7 分,第 25 題 8 分,共 24 分。
23.
(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二 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
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
“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
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
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文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然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
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
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 ,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
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减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明确
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
察制度。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 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
——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 4.(7 分)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之所以能
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
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
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
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
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
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
命事业当之无健的领导核心。
材料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 、美、
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
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以上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8 年 1 月第 34 次印刷
材料三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
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
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评论材科三中美国学者的观点。(3 分)
25.(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
区。据统计,1961 年鲁尔区共有 93 座发电厂和 82 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 150 万吨烟灰及 400
万吨二氧化硫。1962 年 12 月,鲁尔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当月死亡人
效同比猛增了 156 人。
——摘编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度文库
材料二 贸易全球化链条上的五个环节中,真实的大量成本外部化:在资源开采环节,为了开采矿藏及
取得木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水污染显著加剧,开采过程中还造成很难短期修复及短期治理的污染;
在生产制造环节,现代化工业生产出海量种类的合成化合物,一些合成化合物还有较强毒性;生产排污
带来了公共健康隐患和环境污染;在销售配送环节,生产商不得不将压力转嫁到劳工头上,商品质量及
安全性也受到影响;在消费使用环节,过度消费的消费者将为其更多消耗的能源、纸和矿产资源的环境
代价理单;在丢弃处理环节,工业废科、城市垃圾、含有危险成分的医学废弃物和电子废弃物的“产量”
年复一年的追增,焚烧处理垃圾所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废渣填理问题也表现得相当突出……
——摘编自美国安妮·需纳德《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浙江人民出版社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2 分)
(2)材 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1 分)这 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 分)
(3) 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为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这些问题提
出了哪些办法或决策?
(1 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践行?
(2 分)
15.B 16.A
17.C 18.C
19.A
20.B
21.D
22.D
23.答案略。
24.
(1)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欧洲、亚洲太平洋等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胜利的有力支援;国际支持和援助。(4
分。每点 1 分,任意 4 点即可)
(2)美国学者强调国际物资援助和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的观点具有片
面性。(1 分)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 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和中国共 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
战胜利的决定因素;(1 分)国际援助改善了中国抗日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
战局的积 极转化,是促使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1 分)
25.
(1)工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2 分)
(2)贸易全球化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可持续问题。(1 分)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1 分)
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1 分)
(3)答案略。
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
1、一知
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