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研究 RC 桥式振荡器中 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2.研究负反馈网络中稳幅环节的稳幅功能。
3.掌握 RC 桥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调测技术。
4.进一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测相位差的方法。
5. 掌握信号频率的几种常用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RC 桥式振荡器的实验电路如图 1 所示。
R2
5.1kΩ
RP
100kΩ
-
+
C
C
R
10kΩ
vo
R1
5.1kΩ
R
10kΩ
图(a) RC 桥式振荡器基本原理
1
图(b)Multisim 仿真电路图
图 1
RC 桥式振荡器
该电路由三部分组成:作为基本放大器的运放;具有选频功能的正反馈网络;具有稳
幅功能的负反馈网络。
1.RC 串并联正反馈网络的选频特性。
电路结构如图 2 所示。一般取两电阻值和两电容值分别相等。由分压关系可得正反馈
R
RCj
1
R
RCj
网络的反馈系数表达式:
VF
F
V
i
Z
2
Z
2
Z
1
R
1
Cj
//
R
R
//
1
Cj
R
1
Cj
1
1
Cj
2
R
RCj
1
1
RCj
Cj
R
RCj
1
RCj
RCj
RC
21
1
RCj
2
RCj
RCj
2
RCj
3
1
1
RCj
RCj
令
0
1
RC
,则上式为
F
1
0
0
3
j
由上式可得 RC 串并联正反馈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表达式和相应曲线(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F
1
0
2
0
23
F
arctg
0
0
3
F
1/3
iV
+
-
φF
90
图 2
ω0
1Z
+
FV
2Z
-
ω
ω0
-90
ω
图 3 幅频特性曲线
图 4 相频特性曲线
由特性曲线图可知,当ω=ω0 时,正反馈系数达最大值为 1/3,且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
同相位,即φF=0,满足振荡条件中的相位平衡条件,此时电路产生谐振ω=ω0=1/RC 为
振荡电路的输出正弦波的角频率,即谐振频率 fo 为
3
1
f o 2
RC
当输入信号 iV 的角频率低于ω0 时,反馈信号的相位超前,相位差φF 为正值;而当输
入信号的角频率高于ω0 时,反馈信号的相位滞后,相位差φF 为负值。
2、带稳幅环节的负反馈支路
由上分析可知,正反馈选频网络在满足相位平衡的条件下,其反馈量为最大,是三分
之一。因此为满足幅值平衡条件,这样与负反馈网络组成的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应为
三倍。为起振方便应略大于三倍。由于放大器接成同相比例放大器,放大倍数需满足
VFA =1+
R f
R
1
3
,故
R f 2。为此,线路中设置电位器进行调节。
1R
为了输出波形不失真且起振容易,在负反馈支路中接入非线性器件来自动调节负反馈
量,是非常必要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有接热敏电阻的,有接场效应管的(压控器件),
本实验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稳幅的。其稳幅原理可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得到解答。如图 5 所示。
在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弯曲部分,具有非线性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Q 2 点,
PN 结的等效动态电阻为
r
d
2
D
dv
Qdi
D
;而在 Q 1
2
iD
点,PN 结的等效动态电阻为
r
d
1
D
dv
Qdi
1
D
;显然,
1dr > 2dr ;也就是说,当振荡器的输出电压幅度增
大时,二极管的等效电阻减少,负反馈量增大,从
而抑制输出正弦波幅度的增大,达到稳幅的目的。
通过 Rp 调节负反馈量,将振荡器输出正弦波控
ID2
ID1
Q2
VD2
Q1
VD1
图 5
vD
制在较小幅度,正弦波的失真度很小,振荡频率接近估算值;反之则失真度增大,且振荡
频率偏低。这是在实验中应当注意的。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运放组成的正弦波振荡器的基础知识,理解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
4
2. 要求 fo=1600Hz 且取 R=10kΩ,计算电容 C 取多大值(取标称值)?
3.计算 f =5 fo 和 f =
1
5
fo 时,vf 与 vi 相位差 F 的值。
4.复习用示波器测量相位差的方法。
5. 实验中怎样判断振荡电路满足了振荡条件?
6. 影响振荡频率 f0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四、实验内容
1.参照图 1(b)建立仿真电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注意在调整 RP 大小的时候,
将调整幅度 Increment 由原来系统默认的 5%减小到 1%,否则增益太大,不能获得较为理
想的输出正弦波。
2.根据起振要求,电压负反馈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要略大于 3,调节电位器 Rp,使
电路起振且输出良好(尽可能取小的幅值,使输出失真较小)的正弦波,测取输出正弦波
的电压有效值 Vo。
3.测量振荡频率 fo
(1)用示波器测取 fo
用示波器内的光标测量功能读出 T,计算获得 fo。
(2)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计功能测量振荡频率 f0
振荡电路的输出电压与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计数器输入”端连接,按下函数信号发生
器的“外测频率”各相关控制键后,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 5 位 LED 显示器上显示被测信
5
号的频率 f0。
4.把 R 2 为 5.1kΩ电阻换成 20kΩ电阻, 调节 RW,观察稳幅效果;去掉两个二极管,
接回 5.1kΩ电阻,再细调电位器 RW,观察输出波形的稳幅情况。
5.去掉其他元件,仅留 RC 串并联正反馈网络,测试此网络的选频特性。
(1)测量υF 和υi 的相位差
用示波器测试相位差的方法参见实验三。注意若 vF 超前,则φF 为正;vF 滞后,则φF
为负。将测试结果填入表 1。
表 1
f0 (Hz)
(f=f0 时) F (f=
F
1
5
f0 时)
F (f=5f0 时)
理论值
测试值
(2)测量反馈系数 F
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加到 RC 串并联正反馈网络的输入端υi,改变输入信号频率,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Vi 、VF,由公式
F
V
F
V
i
计算 F ,结果记入表 2
表 2
f (Hz) Vi(Hz) VF(Hz)
F
F
(实际测量)
(理论估算)
f=f0 时
f=
1 f0 时
5
f=5f0 时
五、实验总结
1.总结 RC 桥式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6
2.整理三种测试频率的方法。自拟表格记录测量测频的实验数据,比较测试结果。
3. 根据改变负反馈电阻 Rp 对输出波形的影响,说明负反馈在 RC 振荡电路中的作用。
4. 记录υF 和υi 的波形,并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位关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