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五四制).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3 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五四制) 一、文言诗文(满分 25 分) 1.选择题。(6 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 分)() A.广数自请行(允许) B.五十弦翻塞外声(翻动)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岸)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 (3)选出对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B.今乃得一当单于。如今才得到一个亲自跟单于对敌的机会。 C.折芳馨兮遗所思。所采摘的芳香的花草遗忘在我思念的人那里了。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按要求填空。(7 分) (1)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 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古人的诗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节的句子,孟浩然在《秋登 万山寄张五》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2 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迹。 公将弛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__________,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它记述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之一──__________。(2 分) (2)找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 分) 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写出原句。(2 分) (4)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鼓____________________ 靡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大意。(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诗文阅读(满分 45 分) ※在下面的选文(一)、(二)、(三)、(四)中,由你任选其中三部分选文来回答问题, 未选部分请在相应的序号前注明“不答此题”。 (一)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4—8 题。(15 分)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 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 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他的时间很要紧。 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 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他说。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 够怠工。 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 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 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 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 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 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 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 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 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 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么?”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 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 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
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 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么?”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 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 4.小说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公文皮包”和“手杖”?在对“兰花图样”的指形描写中流露 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5. 小说对于华威先生出席的“工人抗战工作协会指导部会议”、“伤兵工作团会议”和 “妇女界战时保婴会委员会议”只是一笔带过。请你推测一下华威先生在这三次会议上的讲 话要点,写在下面。(2 分) 6.华威先生认为许多工作都必须由自己亲自去领导,但成立“妇女界战时保婴会”等活动 时却没有邀请他。对此他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和举动?他与负责人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从中看 出他怎样的性格侧面?(4 分) 7.结合选文设想一下,在你参加工作后,如果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为了避免成为华威先 生这样的人,在说和做上应注意些什么?(4 分) 8.把选文内容缩写成 100 字左右的梗概介绍。(3 分) (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9—15 题。(15 分)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 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 峰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为什么衡阳以南 雁声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 10℃以下,可激发北雁 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 3℃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 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以南,8℃等温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 4—6℃,冬季日平均气温 0℃的天数 10 天左右,雪日 5—10 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 以北处于冬季 10℃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渔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 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
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况 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 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 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 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 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 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选自 1986 年 7 月 20 日《长沙晚报》,作者张健鑫,有改动) 9.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2 分) 10.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 分) 11.选文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 分) 1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 分) 13.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2 分) 14.选文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3 分) 15.选文引用了古诗文中对“衡阳雁”描写的句子。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 句子,想一想,写在下面。(2 分) (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16—21 题。(15 分)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 的主观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成功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功着。我们的每一个 进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战胜的每一次困难都是成功,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作为一名学生,他完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一位农民,他播下的 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伟人自然有伟人的成功,但凡人同样也有凡人的成 功。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有 人认为:只有高官、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 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 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我们说,只要你不停止,不放弃,就没有失败,失败只是暂时的停止和受挫(),受挫 一次,成熟一点,理智一分,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英国的笛福一生在事业上屡败屡战,忽而发财,忽而破产;一时受到国王的赏识,一时 又被捕入狱,但他从未停止奋斗和追求,最后成为著名作家。 人不是为了吃苦而生,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来。人生应该是幸福、快乐的。而幸福、快乐 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小 的进步,都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______(fān),那么,幸福和 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变得格外地多彩和生动。
生活应该是一个个成功的纪录,而决不是一次次失败的连缀;人生也应该是由无数个成 功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它无需别人的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在人生中, 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 都曾获得过成功。 我们应该学会品尝成功。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营养,汲取 动力,汲取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摘自 2003 年第 4 期《读者俱乐部》,作者董保纲,有改动) 16.在文中的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上依据注音填出汉字。(2 分)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8.选文中画线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 分) 19.选文中说“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概括地写出你获得成功的两 个事例。(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有关“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 每方面写出一条即可。(3 分) 21.选文中提到的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鲁滨孙飘流记》。──请你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 字左右)。(4 分) (四)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22—27 题。(15 分) 我是在夏末秋初进了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门的,在大门前抬头就看见书法家吴芝瑛女士写 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金字蓝底花边的匾额。走进二门,忽然看见长廊下开满了长长的一 大片猩红的玫瑰花!这些玫瑰花第一次闯入了我的眼帘,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这我认为是 艳冠群芳又有风骨的花朵,又似乎是她揭开了我生命中最绚烂的一页。 1919 年,“五四”运动起来了,我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又开始写些东西。1920 年,协和 女子大学同通州潞河大学和北京的协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我们协和女子大学就改称“燕 大女校”。 我在燕大女校“学生自治会”里任务多得很。那时我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 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最方便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我记得我 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 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我们的戏──我忘了是哪一出,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 手里买到戏票的。 我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因为我负责请名人演讲,所以请过鲁迅先生、 胡适先生,我记得还有吴贻芳先生……我主持演讲会,向听众同学介绍了主讲人以后,就只 坐在讲台下听讲了──我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就这么一次。 这时燕大女校已经和美国威尔士女子大学结成“姐妹学校”。威校的女校长来到我们学 校访问,住了几天,忽然提出要看看古老北京的婚礼仪式,女校主任就让学生们表演一次,
给她开开眼。这事自然又落到我们自治会委员身上,除了不坐轿子以外,其他服装如凤冠霞 帔、靴子、马褂之类,也都很容易地借来了,只是在演员的分配上,谁都不肯当新娘。我又 是主管这个任务的人,我就急了,我说:“这又不是真的,只是逢场作戏而已。你们都不当, 我也不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就当了!”于是我扮演了新娘。凌淑浩──凌淑华的 妹妹,当了新郎。送新太太是陈克俊和谢兰蕙。那夜在女校教职员宿舍院里,大大热闹了一 阵,又放鞭炮,又奏鼓乐,我们还磕了不少的头!演到坐床撒帐的时候,我和淑浩在帐子里 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急得克俊和兰蕙直捂着我们的嘴! …… 1923 年 8 月 3 日,我离开北京到上海准备去美国。 临行以前,我的弟弟们和他们的小朋友们,再三要求我常给他们写信,我答应了。这就 是我写那本《寄小读者》的“灵感”。 8 月 17 日,美国邮船杰克逊总统号就把我载走了。我写过一首《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我在国内的大学生涯,从此结束。在我的短文里,写得最少的,就是这一段,而在我的 回忆中,最惬意的也是这一段,提起笔来,总说个没完没了! 22.修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将没有歧义的改句写在下面。(2 分) (选自《大学往事》,作者冰心,有改动) 23.作者是以怎样的人称和记叙顺序行文的?(2 分) 24.选文在记叙上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哪一件事?(2 分) 25.如果请你朗读文中的诗行,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你是依据哪些词语确定这种感 情基调的?请用波浪线把这些词语勾画出来。(3 分) 26.你认为诗中“用纸船载着爱和悲哀”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3 分) 27.选文中的诗共三节,请你在诗节右侧相应的位置上作出旁批──“实写”或“虚写”。 (3 分)
三、写作(满分 50 分) 餐桌是反映饮食卫生习惯的明镜,餐桌是展示家庭生活质量的平台,餐桌是体现主人审 美观念的饰品,餐桌是浓缩设计者智慧的结晶;餐桌曾见证过我们的喜怒哀乐,餐桌上曾发 生过许多动人的事情;餐桌从远古到未来,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生活,餐桌的历史令人感 慨,餐桌的未来引人遐思……,──请你就上述提示中的某个方面,以“餐桌”为话题,写 一篇作文。 要求: 1.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 2 分),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请不要露出真实的姓名和学校的名称。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文言诗文(满分 25 分) 注:本部分填空题考生答案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1)B,2 分;(2)D,2 分;(3)C,2 分。 2.(1)无可奈何花落去,1 分;似曾相识燕归来,1 分;计 2 分; (2)何当载酒来,1 分;共醉重阳节,1 分;计 2 分; (3)念天地之悠悠,1 分;独怆然而涕下,1 分;计 2 分; (4)中间小谢又清发,1 分。 3.(1)《曹刿论战》,1 分;长勺之战,1 分;计 2 分。 (2)“迹”改“绩”,1 分;“弛”改“驰”,1 分;计 2 分。 (3)登轼而望之,1 分;一鼓作气,1 分;计 2 分。 (4)鼓:击鼓,1 分;靡:倒下,1 分;计 2 分。 (5)(齐)是大国,难以摸清(情况),怕的是有埋伏,2 分。 (6)写曹刿分析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 分。 二、现代诗文阅读(满分 45 分) 说明:1、阅读部分共四部分选文,由考生任选其中三部分答卷,并要求考生在未选部分的 序号前注明“不答此题”。如果考生四个部分都作选答,也没有注明未选部分“不答此题”, 则只取前三部分评卷。 2、本部分中的简答题,考生的回答与该题答案大意相符即可。 (一)(15 分) 4.公文皮包和手杖,表明了华威先生的身份,象征着他的权威,1 分; 表达了对他的嘲讽,1 分;计 2 分。 5.你们要加紧工作,1 分;你们要认定(认清)一个领导中心,1 分;计 2 分。 6.反应:吃了一大惊,1 分;举动:打听、调查、谈话,1 分;把负责人找来谈话的目的是 通过威胁获得委员的位置,1 分;具有强烈的权力欲,1 分;计 4 分。 7.在说上,不讲毫无意义的空话、不讲千篇一律的废话(或“不尚空谈”),2 分; 在做上,不能回避问题、不能碌碌无为(或“多做实事”),2 分;计 4 分。 8.缩写要包括下列要点: 华威先生每天都走马灯似的忙碌,1 分; 华威先生只知空谈并不肯解决实际问题,1 分;
华威先生钻营投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1 分;计 3 分。 (二)(15 分) 9.此题为开放题,无惟一答案,能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比喻即可,如“像碧玉”,“像宝 石”等,每写出一个比喻得 1 分,计 2 分。 10.雁到衡阳不再南飞的原因,2 分。 11.列数据,2 分。 12.逻辑顺序,2 分。 13.提出了“北雁南飞到衡阳为止”的现象,1 分;使语言更富于表现力,1 分;计 2 分。 14.从气温条件、地理环境、大雁体力三个方面加以说明,每答出一个方面得 1 分,计 3 分。 15.“衡阳雁去无留意”,2 分。 (三)(15 分) 16.cuò,番,各 1 分;计 2 分。 17.成功是一种感受,2 分。 18.举例论证,2 分。 19.此题为开放题,无惟一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每写出一个成功的事例得 1 分,计 2 分。 20.此题为开放题,无惟一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如:“成功的秘诀是锲而不舍”;“人 是自己幸福的工匠”;“一个人应当奋斗,奋斗是有力量的”。每答对一个方面得 1 分;计 3 分。 21.《鲁滨孙飘流记》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 在巴西买了种植园,1 分;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2 分;第三 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1 分;计 4 分。 (四)(15 分) 22.我记得我们演过莎士比亚的许多戏,2 分。 23.第一人称,顺叙,各 1 分;计 2 分。 24.我们为威校校长表演中国古老的婚礼仪式,2 分。 25.以满怀爱和悲哀的感情基调来朗读,2 分;“至爱”、“含着泪”、“爱和悲哀”等, 只要能正确标出两个词语作为依据即可得 1 分;计 3 分。 26.把抽象的感情表达得具体、形象、生动,3 分。 27.第 1、2 两节诗旁批为“实写”,第 3 节诗旁批为“虚写”,每节诗旁批正确得 1 分; 计 3 分。 三﹑写作(满分 50 分) 说明:1.凡书写规范(包括标点)、工整,文面清洁者,可另加 1-2 分。由于加分,作文可 以超出 50 分。 2.无文题扣 3 分;5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至 3 分为止。 3.评卷时可以二等文的中间值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4.作文的满分率总体上至少要达到 1%。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文(50~46 分):立意深刻,结构严谨,选材新颖,文体特点突出,有一定想像力,语言 流畅、清新、生动。 二等文(45~40 分):立意正确,结构完整,选材恰当,能体现出文体特点,语言通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