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二、现代文阅读(一)
三、古诗文阅读
四、诗文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六、现代文阅读
七、写作
2021 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2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粗犷.(kuàng) A.菜畦.(qí) 徘徊.(huái) B.蹒.跚(pán) C.恣.睢(zì) 教诲.(huì) D.沉淀.(diàn) 炽.热(zhì) 褴褛.(lǚ) 颓.唐(tuí) 拯.救(zhěn) 鄙.薄(pǐ) 戛.然而止(jiā) 抑扬顿挫.(cuò) 吹毛求疵.(chī) 桀.骜不驯(jié) 2.(2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峻工 精粹 有恃无恐 B.妨碍 震憾 再接再励 C.追溯 蛰伏 矫揉造作 D.脉博 赝品 川流不息 一愁莫展 迫不及待 怒不可遏 谈笑风声 3.(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家乡风光秀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风光旖旎....的奇山异水。这里青山巍峨,层峦 叠嶂;这里翠竹婆娑,彩蝶飞舞;这里清流湍急,惊涛拍岸,令人叹为观止....……每到节假日, 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远远望去,游人如织,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A.风光旖旎 B.叹为观止 C.纷至沓来 D.人声鼎沸 4.(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举办党史知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百年大党的辉煌历程。 B.能否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是一个人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C.实施“乡村振兴”政策,政府不但要给予乡村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在观念上引导农民 共建美丽、富饶、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D.为规范教育惩戒行为,教育部颁布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5.(2 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 B.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 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C.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6.(2 分)选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饮酒》是其辞官归隐后写的一组五言古诗,共 20 首。 B.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时、 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C.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 D.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就是 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 二、现代文阅读(一) 7.(4 分)说明文阅读。 把核废料发送到太空? ①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放射性 物质泄漏到外部,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为缓解危害,需要大量海水和淡水进行冷却,但由 于其与损毁堆芯直接接触,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液。这些废液虽然已经被处理过了,但还是 比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下排放的普通冷却水有更高的放射性,一旦排入海中,整个太平洋沿岸 的国家都可能受到影响。无怪乎日本政府近期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 水,受到了本土渔业、周边国家的抗议以及多国的谴责。 ②核废料对生态及人类危害极大。核废料放出的射线会对生物体造成辐射损伤,对人体 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而且,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人工消除,只能靠其自身衰变减少,对 人类的威胁可以持续几万年甚至数亿年。核废料可以根据其辐射量的大小分为低、中、高级 别。人们对核废料的处置也按照中低级别和高级别区别对待。 ③处理中低级别的核废料相对简单,虽然它们占到了所有核废料中的 99%,但它们的半 衰期一般为几十年,危害相对较低。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成功地将中低级别的 核废料封闭到核废料处置场。 ④对于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安全处理方法就不那么简单了。有人曾提出用火箭把高放废料 送到宇宙空间;有人提出了冰盖处置法,具体做法就是把高放废料放置在南极或北极的冰盖 上,由高放废料本身产生热量融化冰层,使废料桶最后沉到冰层底部,从而被永久隔离;还 有人提出将核废料罐装永久沉入 4000 米以下的深海底部,让海床底部厚实的土质吸收放射 性物质。但由于种种原因,以上这些方法目前仅停留在设想阶段。 ⑤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研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就是深地质处置方法。 即将高放废料保存在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绝大部分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从 2004 年开始,芬兰就在北极圈附近动工开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核废料永久处理库,并已于 2020 年年底开始投入使用。放置核废料的地下仓库,开挖于地下 500 米青灰色马岩层当中。按照 设计,这个填埋场将放置 9000 吨左右的核废料,然后完全封闭。至少十万年内不会发生泄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露事故。由于背靠芬兰西部的花岗岩基岩(已存在 18 亿年),该设施的稳定性也能得到保 障。地下温度和湿度都很低,这对于核废料的安全储存非常重要。至于这些核废料究竟能否 保存 10 万年,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是核废料,由此可见本文是一篇直观易懂的事物说明文。 B.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依次说明核废水处理事件、核废料的危害和安全处理方法三个方面。 C.第④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冰盖处置法的概念。 D.第⑤段的加点词“恐怕”表推测,说明其间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近期打算向海洋排放核废水遭到抗议和谴责,因为它用于处理突发事件产生的冷 却水比核电站排放的普通冷却水危害更大。 B.占到了所有核废料中的 99%的中低级别的核废料,与高放废料相比,它的危害虽然相对较 低,但如果不正确处理,依然会对生态及人类造成危害。 C.安全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常用方法有:运送宇宙法、冰盖处置法、深海放置法、深地质 处置法。 D.芬兰的核废料永久处理库可完全封闭 9000 吨左右的核废料,理论上至少 10 万年内不会发 生泄漏事故。 8.(4 分)议论文阅读。 精进之道 ①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 ②什么是精进?“精”,精者无杂,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情。是对学习, 对工作,对事业精益求精、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劲, 是为达到目标不懈付出努力的进取行为。“精进”也是勤勉、奋斗,不懈怠、不偷懒的代 名词。 ③“精进”体现为一个人学习、工作、做事精神态度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有 “想干事”的强烈愿望,有“干成事”的专注和热情。表现为工作水平及做事技艺上的精 益求精,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精进”的结果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取得预期或超 预期的做事结果,是“做成事”的圆满。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长年 在手术台工作,他用手指在病人腹腔中一摸,就能准确找到需要处理的血管。他的右手食 指指尖畸形歪曲,像个钩,这是长年累月拿手术刀自然形成的。这背后,是对病患无私的 大爱,是对业务长年累月的精益求精,是对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燃烧似的热情。他的一生, 是对“精进”精神最好的诠释。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④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修身、立德也要“精进”。进德,你则会处理好周 围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大家敬佩的人;修业,你则会提升自己的能力,遇事有主见,是 团队的主心骨,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人人信赖,人人敬服。做到这两件事,你就是大 家心中的强者,自带光环。把这两件事都做好,离成功的彼岸就不再遥远。 ⑤大凡有成就的人,定然是精进之人。勤奋工作是精进,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 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是勤奋工作至高境界的写照; 锲而不舍是精进,做人做事都需要一种钉钉子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日行三省是 精进,日日反省,时时改过,修身立德,是做人做事之本。 ⑥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精进”之道,就是人生大道。 (摘自《金华日报》,有删改) (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进之道。 B.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 C.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修身、立德也要“精进”。 D.“精进”之道,就是人生大道。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 B.第②段首句以设问形式,引出对本文论题的阐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③段举吴孟超院士的事例,证明了“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的观点,增强了论 述的说服力。 D.“曾国藩先生说过,人生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这句话,可以放到第④段中作为 道理论据用来论证本段的观点。 三、古诗文阅读 9.(12 分)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 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 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买 C.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 D.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面对) B.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 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C.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 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甲】文中的千里 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 法如何?请简要阐述。 10.(4 分)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会用到不同的意象。请说说上文所属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题材类别并写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 (2)下列哪一项与词人的心情最接近?请加以判断并简要分析。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四、诗文默写 11.(8 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青青子衿, 。(《诗经•子衿》) (2)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3) (4) ,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在描写景物、节令时,写下了令其名声大振的蕴含着时 序交替自然理趣的名句“ , 。” (6)词一般上阕叙事写景,下阕议论抒情。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用 “ , ”—句在词的内容上作巧妙的转换。 五、综合性学习 12.(3 分)名著阅读。 公主闻言,忙忙走出洞门来。只见行者提着两个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 慌得那公主厉声高叫道;“那汉子,我与你没甚相干,怎么把我儿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 些差错,决不与你干休!” (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文中公 主是 国(国名)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 (名 字)强占为妻,生儿育女。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 13.(3 分)名著阅读。 我一边和 A 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 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着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 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 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以上文段选自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实地采访写成的不朽名 著,文章以作者采访为线索,在以上选文中采访了 A (人名)。全书记叙他紧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着又到保安采访了 (人名),途中从随从李长林口中了解到贺龙二三事,其中令 人印象深刻的是贺龙凭借 建立了一个苏区的传奇故事。 14.(2 分)名著阅读。 “您可以说,”船长对我说,“这人不懂得法语。”我最后看一下伤员,然后回答;“这人 在两小时内就要死了。”“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他吗?”“没有。”尼摩船长的手抖起来, 几滴眼泪从他的眼中流出来了。从前我以为他是不会哭的。 以上文段选自法国作家 (人名)的《海底两万里》,请结合全文说说“我”之前 为什么认为船长不会哭? 15.(6 分)河池,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特色美食丰富。为继承 和弘扬河池的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 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艺术品等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 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 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1)【明文化】下面是小方同学在我市境内搜集到的考察材料,请你帮他把属于非物质文 化遗产类的选项填写到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①红七军标语楼 ②《拔哥的故事》 ③彩调剧《刘三姐》 ④“惟仁者寿”牌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由: (2)【策活动】你参与活动方案的策划,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示例:活动项目一:探名胜古迹→活动形式一:“家乡美”摄影展 活动项目二: →活动形式二: (3)【制名片】你外地的好朋友来河池旅游,请你参照示例,从“粽子”“豆腐圆”“河 池煮粉”三种美食中任选一种,制作美食名片向他推荐。 示例: 美食:五色糯米饭 美食: 推荐语:艳丽的色彩,软糯的滋味,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寄寓生活多彩、期盼五谷丰登。 推荐语: 六、现代文阅读 16.(2 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落在童年的雨 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 此罢休的苗头。 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 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 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 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 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 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 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 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 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 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 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 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 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 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 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 ⑥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 状,左脚想跟进时,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 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 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的稻谷捧入箩筐。雨丝毫没有停息 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冲在 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 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 ⑦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