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光使世界绚丽奇妙,以下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小孔成像 B.海市蜃楼 C.水中倒影 D.雨后彩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
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
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
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
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与题意不符;
B、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故与题意不符;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
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
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
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
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 A 错误;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
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 C 正确;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
象,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
3.安全用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做法是(
A.用湿手插拔电热器的插头
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用一个插座
C.家庭电路中,把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
D.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触碰笔尾的金属帽
【分析】(1)水是导体,湿手不能插拔插头,否则会触电;
(2)电源电压一定,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总功率会过大,由 P=UI 可知,会引起电流过
大,易引发火灾;
(3)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4)使用测 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解答】解:A、水是导体,湿手不能插拔插头,否则会触电,故 A 错误;
B、电源电压一定,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总功率会过大,由 P=UI 可知,会引起电流过大,
易引发火灾,故 B 错误;
C、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故 C 错误;
D、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4.)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
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则战斗机的(
)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
【解答】解: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战斗机油量增加,质量增
大,动能增大.战斗机的质量增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动能+势能,战斗
机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 A、B、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
能、机械能的大小变化情况.
)
5.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那么正确的
说法是(
A.脚对足球的力使足球由静止开始运动
B.足球运动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C.足球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D.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了脚的作用力
【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
(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理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球由静止到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脚对它的作用力.故
A 正确;
B、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距离与重力的方向垂直,所以足球运动时重力没
有对足球做功.故 B 错误;
C、足球滚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 动状态发生变化,慢慢停下来,故 C 错误;
D、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是因为失去了脚的
作用力,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结合足球运动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
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 10s 内将 300N 的重物匀速提升 3m,已知动滑轮重 30N,不计摩
擦,则(
)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 450J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9m/s
C.拉力的 功率是 99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分析】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
根据 W=Gh 求出有用功和总功,根据 P= 求出拉力的功率,根据η= ×100%求出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 s=nh 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利用 v=
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解答】解: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W 有=Gh=300N×3m=900J,故 A 错误;
拉力做的功:
W 总=(G+G 动)h=(300N+30N)×3m=990J,
拉力的功率:
P=
=
=99W,故 C 正确;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90.9%,故 D 错误;
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nh=2×3m=6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0.6m/s,故 B 错误.
v= =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绳端移动速度的计算,明确有用功和总功是关
键.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B.导航卫星和数字卫星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分析】(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
(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导航卫星和数字卫星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现在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
【解答】解:
A、电动机不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工作的,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故 A
错误;
B、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导航卫星和数字卫星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 B 正确;
C、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 错误;
D、目前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动机的原理、电磁波的利用、汽油机工作时能的转化、核电站的工
作原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8.烛焰通过焦距为 10cm 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 5cm 的
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
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 5cm 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而得出光屏移动的方
向.
【解答】解:(1)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 f 为 5cm 的,由图可知,此时 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
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
关系,难度稍大.
9.下列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相等,且 R1<R2,则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分析】电压一定时,根据 I= 可知,电路中的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据此根据
电阻的串并联分析个电路图中的总电阻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选项可知,A 中两电阻并联,B 中两电阻串联,C 中为 R1 的简单电路,D 中
为 R2 的简单电路,电流表均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选项中总电阻的关系是 R 并<R1<R2<R 串,即 RA<RC<RD<RB,
由 I= 可知,对应的电流关系为 RA>RC>RD>RB.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实质考查了电阻的串联和电阻的并联,是一道
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0.国产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的成功起降,标志着中国航母时代的到来.下列关于
舰载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飞机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飞机起飞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C.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变小
D.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
(3)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相等,据此判断;
(4)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翼在压强差的作用下,
受到升力作用.
【解答】解: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 A 错误;
B、飞机起飞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块,运动状态改变了,故 B 正确;
C、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由于航母仍然漂浮在水中,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
相等,所以受到的浮力减小,故 C 正确;
D、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飞机飞行时,空气经过机翼上方的路程长,速度大,压强小;空
气经过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压强大,从而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们对浮沉条件的应用、惯性的理解、平衡状态的辨别,以及流体压
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
11.磁感线可以方便地描述磁场,关于磁感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铁屑组成的
B.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真实存在的曲线
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 S 极出发回到 N 极
D.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出发回到北极附近
【分析】(1)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 N 极指向 S 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 S 极指向 N 极;
(3)对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理的南极是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北极是地磁的南极;
【解答】解:AB、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故 AB 错
误;
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 N 极指向 S 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 S 极指向 N 极,故 C
错误;
D、对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理的南极是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北极是地磁的南极,故
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出发回到北极附近,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磁感线的理解、地磁场的理解和磁感线方向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
)
12.一杯酒精倒出一半,剩余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D.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密度、
比热容、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比热容、
热值一般不变.
【解答】解:酒精的比热容、热值、密度三个物理量,都是表示酒精的某种特性;是从不
同的角度来描述酒精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是一般不发生变化的量;一瓶
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的比热容、热值、密度不变;故 ACD 错误;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将减半,故 B 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有关物理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真正
含义后,可顺利解决此题.
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两个圆筒形容器,甲容器中盛有液体 A,物块 M 漂浮
在 A 中,排开液体的质量为 m1,液体 A 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1;乙容器中盛有液体 B.物
块 N 漂浮在 B 中,排开液体的质量为 m2,液体 B 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2.已知甲容器的
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容器中液体 A、B 质量相等,物块 M、N 质量相等.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C.p1>p2,m1>m2 D.p1>p2,m1=m2
A.p1<p2,m1<m2 B.p1<p2,m1=m2
【分析】(1)根据液体 A、B 质量相等可确定液体 A、B 的重力,因为是规则容器,所以 F=G
总,再根据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分析 p1 和 p2 的关系;
(2)根据物块 M、N 质量相等,可确定其重力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块 M、N 受到
的浮力关系,然后结合物体的浮沉条件确定 m1 和 m2 的关系.
【解答】解:(1)由液体 A、B 质量相等可得 GA=GB,物块 M、N 质量相等,因为是规则容器,
所以液体容器底部的压力 F=G 总,
则由可知:FA=GA+GM,FB=GB+GN,由于 GA+GM=GB+GN,所以,FA=FB;
已知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由 p= 可得,p1<p2;故 CD 错误;
(2)因为物块 M、N 质量相等,即 MA=MB;已知 M、N 都是漂浮,则 F 浮=G 排=m 排 g=G=Mg,
所以物块 M 排开液体的质量 m1 等于物块 N 排开液体的质量 m2.故 A 错误,B 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阿基
米德原理的应用;二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
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时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分析】(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3)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 A 错误;
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他做功,故 B 错误;
C、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 C 错
误;
D、冰水混合物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热,所以内能增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热量的理解、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理解、气压与沸点关系的理解和内
能的影响因素,是一道综合题.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左移动的过程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
示数变大,电路表 示数变小
B.电压表
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
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
D.电压表
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不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 R1 和滑动变阻器 R2 串联,电压表 V1 测电源的电压,电压
表 V2 测 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 V1
示数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阻
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 R1 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
特点可知电压表 V2 示数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电压表 V1 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以及电
压表 V2 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 R1 和滑动变阻器 R2 串联,电压表 V1 测电源的电压,
电压表 V2 测 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 V1 的示数不变,故 A 错误;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 U=IR 可知,定值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 R2 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小,故 B 错误;
因电压表 V1 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小,
所以,电压表 V1 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电压表 V2 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变小,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好
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