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湖南娄底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资料共3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湖南娄底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52 分) 王之涣(唐)《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欣赏唐诗完成 1~2 题。 1.“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源于海洋的“春风”到达“玉门关”后已属 强弩之末,难以再向内陆前行。诗中所写“春风”所到之处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春风送暖入屠苏 C.月落乌啼霜满天 B.热风吹雨酒江天 D.北风卷地白草折 2.依米慕古人情怀,想体验诗中描绘的那种苍凉壮阔的景色,去哪个地区是最佳的选择 (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开凿始于战国时期,开凿难度极大。古代劳动人民依靠双手, 在崇山峻岭中,凿石挖土,肩挑背扛,挥汗如雨,前后苦干十年,开凿了一条长达 150 多千米的浩大河道,使渭河以北的关中沃野得到自流灌溉。读郑国渠及其附近区域地形 分布图,完成 3~4 题。 3.郑国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巧妙利用自然条件实现自流灌溉, 郑国渠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西南向东北 C.东南向西北 D.西北向东南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粒粮食都来自劳动者的汗水,我国劳动人民在郑国渠自
流灌溉的农田上辛勤耕种,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可能是( ) A.甜菜 B.甘蔗 C.水稻 D.小麦 孟煦东歌曲《2035 去台湾》:“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 2035 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 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 2035 年,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还有那 神奇的日月潭……”欣赏歌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5~6 题。 5.该歌曲 2021 年 9 月发布后,迅速火爆海峡两岸,引起两岸同胞的强烈共鸣,说明( ) A.高铁这张“中国名片”已经享誉世界 B.阿里山、澎湖湾等自然风景异常秀丽 C.两岸同根同源,对实现祖国统一有着共同的期盼 D.海峡两岸即将陆地相连,密不可分 6.“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寄托了两岸同胞热切期盼修建高铁连通两地的愿望……假如 2035 年,规划中连接福州到台北的高铁建成,对台湾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①促进台湾旅游业的发展 ②促进台湾水稻种植、水果栽培和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 ③促进台湾与祖国大陆科技、文化的交流 ④促进台湾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这是对和田玉最好的描述。玉龙喀什河源 于莽莽高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西边的喀拉喀什河汇合成和田河,两河从高山里带 来大量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和田自古出美玉。读和田河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 7~9 题。
7.“玉龙喀什河源于莽莽高山”指的是( ) A.昆仑山 B.天山 C.祁连山 D.太行山 8.“两河从高山里带来大量的白玉、青玉和墨玉”。河中玉石主要来自原生玉矿风化剥离的 石块,经山洪冲蚀及搬运带入河中,据此推测河流“输送”玉石主要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和田地区对玉石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①在绿洲上兴建众多玉石加工厂,不断扩大玉石产业规模 ②对玉石进行深加工,提高玉石的附加值 ③建立“玉文化”博物馆,发展旅游业 ④禁止进行玉石开采,保护好河流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 分)2022 年 2 月,第 24 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小桐观赏赛事期 间,发现所有场馆、交通工具 100%使用绿色电力,赛事举办全程践行“碳减排”理念, 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大量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中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 11~12 题。 11.图中河流( ) A.下游为“地上河” C.冬季有结冰期 B.汛期较短 D.年径流量大 12.图中河流流域西部地区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充足而廉价的水电 ③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强 ④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 分)“神舟十三号”在轨驻留期间,首次面向美国青少年进行天宫授课,而“天宫课 堂”开播选在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凌晨 3 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大气能见度 D.天宫的位置 1929 年 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采用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术,在赣南瑞金市北部的大柏地 地区,歼灭了尾追的湘赣国民党军。大柏地战斗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敌人的重兵围追, 为赣南、闽西红色根据地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读 1929 年大柏地作战示意图,完成 14~ 16 题。
14.1929 年大柏地作战,红军伏击歼灭敌军的地形部位是( ) A.陡崖 B.鞍部 C.山谷 D.山脊 15.读图指出革命时期红军建立的赣南、闽西红色根据地核心区域所在的地区(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1933 年,毛泽东重过大柏地,作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 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苍:苍翠、深绿色) ……”据词描述的景象判断毛泽 东重返大柏地是在当年的( ) A.早春 B.盛夏 C.晚秋 D.隆冬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泊,位于克孜勒姆沙漠中。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 于农业和工业,咸海面积迅速萎缩,正面临干涸消失的极大风险。读图完成 17~18 题。
17.图示区域自然环境具有的特征是( ) ①深居内陆,沙漠广布 ②东南部山地有许多冰川 ③气候湿润,降雨量大 ④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造成咸海面积迅速萎缩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水资源被过度利用 B.湿地被过度开发 C.沙漠绿洲被大量开垦 D.森林被大量砍伐 建构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绘制了世 界某地区思维导图简图,读图完成 19~20 题。 19.图中数码①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 A.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B.扼守着“航运咽喉”马六甲海峡 C.地处“五海三洲之地” D.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陆桥” 20.该地区“水比油贵”,适宜的解决措施是( )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跨流域调水
C.大力修建水库 D.海水淡化 俄罗斯油气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三大原油出口国,欧盟国家 高度依赖依罗斯能源,约 40%的天然气和约 30%的原油供应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以来, 欧洲能源价格飙升,造成欧洲历史上最大的“能源供应危机”。读“俄罗斯主要油气田分 布图”完成 21~24 题。 21.俄罗斯主要油气田分布在( ) ①东欧平原 ②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中西伯利亚高原 ④东西伯利亚山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出口欧洲液化天然气创纪录,但相较于俄罗斯天然气,美国天然 气对欧洲供应存在“价格高”的先天劣势。与美国相比俄罗斯供应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便 宜,主要原因是俄罗斯( ) A.开采天然气的技术水平高 B.天然气田分布于欧洲部分、产量大 C.靠近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 D.开采的油气杂质多、质量差 23.欧洲容易产生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①高耗能产业过多 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油气资源需求量大 ③大多数国家油气资源贫乏 ④油气资源开采严重滞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位于非洲西部的加纳,农矿产品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来源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可 可为常绿乔木,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读加纳可可带 分布及可可带降雨量图,完成 24~26 题。 24.加纳居民大多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5.推测加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 ) ①采矿业 ②木材加工业 ③汽车制造业 ④农产品加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分析图文信息,推测加纳可可带位于哪两种气候类型的过渡区域( ) A.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