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湖南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1 年湖南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婆娑.(suō) B.鸟瞰.(ɡǎ n) C.步履.(lǚ ) D.自诩.(xǔ ) 椭.圆(tuǒ) 嫡.亲(dí ) 瞩.目(zhǔ ) 正.月(zhēnɡ) 浸渍.(zì) 正弦(xuá n) 谦逊.(xù n) 胆怯.(qiè) 责无旁贷.(dà i) 模棱.两可(lí nɡ) 空穴.来风( xué ) 叱咤.风云(zhà)止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切磋 陪衬 漫溯 短小精悍 B.班斓 和霭 枯躁 安然无恙 C.膨胀 景仰 会晤 无动于衷 D.荡漾 撰写 怂恿 风华正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作者罗贯中赋予了超出常人的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完美人格。 B.《水浒传》里的林冲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在陆谦与高衙内一步步地迫害下,最终挣脱了逆来.. 顺受..的思想绳索,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C.《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不愿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循规蹈矩....地生活,十分鄙 视热衷功名利禄的世俗大众。 D.一部《论语》仅有 12700 余字,可谓浮想联翩....,但内涵却很丰富。在治学、从政、修身养 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的见解。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应体现出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文化特征。 B.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精神对矫治各种形式主义弊端有显著的作用。 C.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团结协作的结果。 D.5 月 1 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要追究刑事责任。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什么是想象? 没有想象,人类的智慧之泉就要枯竭。 ①古时人们看见天上的明月,就想象月中有宫殿和嫦娥,还有玉兔、桂树和吴刚,于是产生了
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 ②它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③这说明,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也是科学创造的前提。 ④人们看见天上的飞鸟,就想象自己也要插上翅膀,在空中自由翱翔,于是后来就发明了飞机。 A.②①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 ④②①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8 题。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 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 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 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 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 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 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 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无条 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 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 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 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 支配。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 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 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 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 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 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 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节选自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删改) 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一项是 A.母爱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特殊愿望,符合她的想象。
B.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阶段,父爱的作用都根本无法与母爱相比。 C.母亲给了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可以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遇到的种种困难。 D.父爱使孩子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无法脱离父亲的权威。 7.下列不能..说明“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的一项是 A.父亲总是挑选与他相像、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当继承人。 B.孩子符合父亲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是父爱的原则。 C.不顺从父亲的孩子将会受到父爱的惩罚。 D.父亲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这是他的孩子。 8.下列对文段内容要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母爱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B.父亲代表思想世界,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C.父爱是有条件的,必须努力才能赢得;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就会失去父爱。 D.无条件的母爱是消极的,有条件的父爱才是积极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9~12 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 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 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C.阙.秦以利晋 军:驻军 阙:侵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舍:屋舍 D.唯君图.之 图:考虑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子犯请击之. D、因人之.力而敝之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见:通“现”,出现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明智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晋侯、秦伯围攻郑国的理由来看,秦郑两国之间并没有很深的矛盾。 B.晋军和秦军驻扎的地方不同,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有利条件。 C.秦伯接受了烛之武的建议,与郑人结盟,完全是为郑国的利益考虑。 D.秦国与郑国结盟后,晋文公认为此时攻打秦军“不仁”“不知”“不武”。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2)吾其还也。 译文: 14.(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 (3)莫道不消魂, , 。(李清照《醉花阴》) (4) ,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 2 分,共 4 分)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01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6-19 题。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①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6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
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在建党80周年之际,我特地 赶到嘉兴南湖瞻仰这只小船。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舱内,刚能容下十几个 人促膝侧坐。当时这12个党代表是何等的窘迫,举目神州,无我寸土。我算了一下,就是把舱里全 摆满,顶多只能挤下14个小凳,这就是现在有6500万党员的中共一大会场吗?但不管怎样,工农的 党在这条小船的襁褓..里诞生了。 ②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未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人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涛人。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南下到湖南组 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 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 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 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这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 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之阻剿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 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几 只远去的船影和留在岸上的一双草鞋。抗战八年,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 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 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 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 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 ③ 中国古代有一个最著名的关于船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讲不实事求是,不会发展地、 辩证地看问题。我们不讳言曾犯过错误,也曾做过一些刻舟求剑的事。我们曾急切地追求过新的生 产关系,追求那些在本本里看到的模式,硬要在我们自己的刻舟之处去找主观上想要的东西。因此 也曾有几次尽兴放舟,“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最危险的一次是“文化大革命”,险些翻船。 但是我们也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时中国共产党早已是一条大船,都说船大难调头,但是邓 小平成功地指挥它调了过来。在我们干社会主义数十年后,又敢于重新问一句“什么是社会主义”, 敢于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这勇气不下于当年在南湖烟雨中问苍茫大地,船向何处。 ④ 红船自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80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 浪排空”。80年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 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 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 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 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 当这只船航行到第79年,2000年江泽民视察浙江——历史巧合,又是红船的出发地——他指出:党
要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时刻坚持“三个代表”。浪里飞舟80年,心忧天下三代人。我们的事业蒸 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⑤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她行着 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6500万党员的大党就是从这里上岸的啊。从 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 潮流,再登彼岸。 (选自梁衡《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有删改) 2001年6月21日 16.“襁褓”的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用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分) 17.第②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光辉事迹,这些材料是依照本段中哪一句话的意思串联起来的? 请写出这句话。( 分) 18.文中第③段引用的词句“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喻指什么?( 分) 19.在第⑤段在,文章揭示了怎样的“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上政治经济学课,一位说粤语的教师反复讲“西游记”,同学们都摸不着头脑,半天才知 道这一课说的是“私有制”。一位广西人在大会伊始走上台去,大声说会议“该死”,全场愕然。 后 来,大家才明白,原来他是主持人,是在宣布会议“开始”。湖北人到北方旅游,人多拥挤,大家 听他大喊“我的‘孩子’”掉了!周围人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帮他找“孩子”,结果发现是他的“鞋 子”掉了。 (2)2004 年初,杭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一位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护杭州方言, 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的提案。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敬文东也对方言衰微的趋向不无 忧虑,他说:“我们对方言已经越来越陌生。在这个一切都被简化、被‘缩减’的时代,要走入一
个方言的世界,对我们来说谈何容易。方言的死亡,差异的寿终正寝,意味着鲜活的感性缩减为干 巴巴的、号称为理性的方程式以及电脑键盘上的符码。” 针对以上材料反映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你的观点是: 其理由是: 21.图中 A 和 B 是父子,A 和 C 是同学。(同学 A 和他的父亲在路上碰上同学 C,同学 A 向同学 C 介绍自己的父亲。)请改正人物对话在称谓的错误。(4分) ① A:“这是令尊。” ② C:“哦,原来是家父。” ③ B:“我什么时候被儿子卖了?” 22.作文(40 分) 以“我为 要求: 唱支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1) 请在题目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如“妈妈”“祖国”“奋斗”“友情”,或其他;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不少于700字; (4)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1 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参考答案 5、A 6、C 11、A 12、C 2、B 8、D 3、D 9、B 4、C 10、D 1、B 7、D 13、 (1)这是我的过错啊。 (2)我们还是回去吧。 14、略 15、对比 重寻佳人而不遇失落怅惘之情。 16,用在文中指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不久,还很弱小,也很稚嫩;同时也指中国共产党像襁褓中的 婴儿一样充满生命力,一定能迅速地发展壮大。
17、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涛人。 18、喻指中国共产党因为急于谋求发展而犯下一系列错误。 19、这只小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的发展经历。它揭 示了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才能走向辉煌,再登彼岸的道理。 20、观点:(1)学会说标准的普通话;(2)我们要积极保护地方方言;(3)说标准的普通话,不忘 地道的方言土语。 (1)理由:便于和全国各地的人交流,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2)地方方言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有独特的风俗民情,更具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性美,是地 方值得骄傲的文化和推动地方发展的动力。 (3)前两点的结合。 21、改: A:这是家父。 B:哦,原来是令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