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北京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答案】C
【解折】本主要是考察北京人。根据北京人的化石可以复原北京人头像,即根据考古
挖掘来进行历史研究 。
2.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
)
A.甲骨文
D.隶书
【答案】A
B.金文
C.小篆
【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文字。根据所学,文字的发展历程为甲骨文、金文(铭
文)、小篆、隶书、楷行草书。题干中上承原始的刻绘符号,下启铭文,可知应该为
甲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3.周灭商以后,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封周王室贵族于燕,
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
A.禅让制
省制
【答案】B
【解析】本考察西周的政治制度。材料提到的时间为西周建立之后,内容为分封先代
帝王之后和同姓贵族,所以为分封制。
4.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D.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答】C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为统一文字、货币的内容。根据所学,秦朝建立后,秦始
皇为加强统治,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后的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
钱。
5.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的局面
【答案】B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为赤壁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 项为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C 项 222 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
成:D 项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建立后统一全国。
6.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答案】 D
北朝
南朝
隋朝
①
五代
十国
【解新】本考察学生的时空观念,根据已知的朝代即可排出:后面为唐朝。选项中 A
为北魏孝文帝改革,B 为东晋时期的历史史实,C 为隋朝的历史史实,正确答案为 D
项。贞观之治是太宗的盛世,开元盛世为唐玄宗的盛世。
7.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 年
1005 年
1038 年
1044 年
1125 年
1127 年
1140 年
1141 年
北宋建立[来
源:学科网 ZXXK]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
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
郾城大捷[来
源:学_科_网 Z_X_X_K]
南宋与金
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察两宋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
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分析选项,A 项始終处于战
争状态与材料不符:B 项北宋 950 年建立,1127 年灭亡,实际超过了 100 年:C 项南
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故正确答案为 D 项。
8.以下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
(
)
A.商品经济发展
B.耕地面积增加
C.海外贸易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D
【鮮析】本题两幅图分别为汉代主要经济区和宋
代主要经济区分布图。同学们通过分析两幅图可以明显的看出汉代主要经济区位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主要经济区主要位于长江下游流城,明显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
果。
9.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
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区是()
A.西藏
D.东北
【答案】A
B.台湾
C.新疆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达赖、班禅”可以知道是清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顺
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徳尼”,
雍正皇帝时期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10.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
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打破了淸朝的闭关锁国
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答案】D
【解析】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民族英雄,所以共同点为抵抗侵略,维护祖国安全。A
项应该为郑和,B 项为清代,戚继光是明代,且没有体现打破闭关锁国。C 项倭寇为来
自日本的海盗,不属于西方的列强。D 项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收复
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都属于维护祖国海疆安全的内容。
11.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右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
A 科学技术发达
界
B.医学领先世
C.手工技艺精湛
D.绘画成就
卓越
【答察】A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祖冲之
【解析】明信片上的人物为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医圣,代表作为《伤寒
杂病论》)、华佗(主要贡献为麻沸散和五禽戏)、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
后面的第七位数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12.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九龙司地方一
区给英国
俄国割占中国巴
尔喀什湖以东,
以南
①
1842 年
1860 年
1864 年
1895 年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答】 C
【解析】由前三个示例可知此题考查角度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我国被迫割让的领土。
根据时间轴所示,结合所学,我们可得知 1895 年所对应的应为《马关条约》,符合题
意要求的只有 C 选项。A 项为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东北地
区,时间不符:B 项为《马关条约》内容,但不符合割占领土的主题;D 项为 1901 年
《辛丑条约》内容。故答察为 C 选项。
13.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
(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年
544
1926 年
14600
9
0
11
0
0
0
3459
3936
0
922
A.等级观念的消失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答案】 D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出的是通行情况,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自行、汽车,有轨电车等近
代变通工具从无到有,开始占据重要地位:而传统出行方式如马车、轿子则数量大
减,故本题应从上述变化入手,应选 D,反映的是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14.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据此判断在这部历史剧中表现了
(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考察新文化运动,较为基础。德先生与赛先生即为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
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据关键词“民主”、“科学”两位先生可知,答案为 C 选项,
其它选项均未直接涉及。
15.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
的歌词是(
)
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答案】B
【解析】考察红长征的过程。从下图可以看到红车战士们正匍匐在铁索中前行,身下
是湍急的河流。结合所学,可联想至.红军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与此相关的近
选项只有 B“追夺泸定”符合,故答案为 B 选项。
16.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
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作战
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贡献。①明显合理:②反映的是
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的抗战定基础,符合题意:③国共第
二次合作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敌后抗战,给了日军以沉
重打击,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不直接涉
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 A 选项。
17.人民解放军经历 142 天的连续作战,从 277 万人増加到 358 万人:玉民党军从
365 万人下降到 204 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A.转战陕北
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考察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题中信息“解放军”、“142 天”以及国共两党
军队的数量对比发生的明显变化可知应为三大战役,共产党军队超过国民党,而対应
的国民党军队数量锐减,结合所学,正是由于三大役的开展,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
灭。符合意的答案为 C 选项。
18.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A.进行土地改革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在于读图。从两个图例以及题干可知,题目反映的是在国民经济成
分中,公有制经济占比大大超过了私有制经济,直接反映的是我国某一阶段社会性质
的变化。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完成了生产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建立。A 选项土地政革,改变的是土地制度而非社会性质;C 选项人民公社
两弹一星勋章
化运动,没有改变公有制的现状,时间也不符合:D 选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
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同时根据图示时间,符合要求的只有 B 选项。
19.右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较为基础,考察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进人物。图示为两弹一星勋奖章,
所给四个选项中获得此奖章的只有邓稼先,故答案为 A。
20.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祖国统一
C.军队建设
【答案】A
B.外 交成就
D.民族团结
1992 年 11 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
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涉及到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
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故选 A。
21.如图所示,漫画反映出古代雅典(
)
A.通过扩张成为地中海霸主
B.重视教育并鼓励学术研究
C.所有居民都有参政的权利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D
【解析】从图中人物对话中的信息可知,强调的是雅典的民主和公民大会的重要性;A
选项描述的是古罗马;B 选项从图片中无法得出;C 选项中“所有居民”表述错误,符
合题意的为 D 选项。
22.12 世纪初,伦敦市 民每年向王室缴纳 300 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
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城市的相关内容。市民需向国王缴纳税金,以此来获得人民选
官员的被承认,由此可知这是欧洲坡市在争取自己的自治权,答案应为 C 选项。
23.1493 年,一封发自西班牙的信件中说:“有个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人,航行
到了地球另一端,直抵印度附近地区一一至少他这么认为。”信中的“地球另一端”
实际是()
A.美洲
洲
【答案】A
B.大洋洲
C.亚洲
D.非
【解析】1492 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但
哥伦布始终相信自己到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材料中的“1493”“哥伦布”是解题的
关键信息。被选 A。
24.《拿破仑法典》反映了保护私有财产,废除法律面前的阶级差异等原则。这说明
拿破仑(
)
A.领导法国人民推翻封建王期
B.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
C.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民族压迫
D.在法国实行专制统治
【答案】 B
【解析】《拿破=仑合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是一部典型的资
产阶级法典。《拿破仓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成
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故选 B。
25.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
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
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
A.大化改新
制改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新的相关内容。1868 年原本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被推翻,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政革,也就是向西方学
习。本题中的“改造国家”就是指的是明治维新。故选 C。
26.2018 年 9 月,右图中的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
100 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
A.英国内战
B.拉丁美洲独立战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第一次世界大战[来源:学科网]
纪
念
碑
设
计
图
中
国
劳
工
团
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