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6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参考答案: A 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倡导的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 D 3、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参考答案: C 4、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意识起源说 D.生活起源说 参考答案: B 5、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B.发展学生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C.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D.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答案: D 6、在我国当前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中,中小学应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学校委员会负责制 D.党支部负责制 参考答案: A 7、课程的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 A.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 B.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 C.课程标准和课程形式 D.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
参考答案: D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参考答案: B 9、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和() A.德育意义 B.德育原则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参考答案: C 10、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 A.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B.从学生实际妯发的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 C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参考答案: B 12、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并() A.以乡为主 B.以县为主 C.以地区为主 D.以省为主 参考答案: 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2 个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14、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参考答案:不全面或错误。教科书只是教材的表现形式之一,教材还可以包括音像教材、教 学软件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5、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传递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 (3)交流、融合文化。 (4)选择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16、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 (3)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4)自我教育提高。 17、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德育内容、方法不会总停留在 一个水平上,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德育任务的完成是一个长期过程。 (2)青少年可塑性强、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常表现为品德水平时高时低,说明了德 育过程的反复性。 (3)每一次反复都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这 就要求教育者抓反复、反复抓。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 1 个小题,满分 15 分。 18、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 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把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③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是() A.望梅止渴
B.谈梅止渴 C.含梅止渴 D.食梅止渴 参考答案: B 20、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常规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 参考答案: A 2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诱因 参考答案: B 22、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感知 B.记忆 C.思维 D.表象 参考答案: C
23、某青年喜欢吃糖,又担心身体会因此发胖,这种心理困境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 C 2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与自尊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参考答案: D 25、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言语表情 D.语调表情 参考答案: B 26、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态度
D.性格 参考答案: D 27、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 B.知觉 C.想象 D.观察 参考答案: A 28、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 D.社会依从 参考答案: A 29、体操、游泳、球类等活动涉及的技能类型主要是() A.认知技能 B.社交技能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 D 30、警察要求司机停车,司机就必须将车开到路边停下,这种现象是() A.从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