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 答案 一、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3、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论述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100 分) 1、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其意义。 4、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5、如何理解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以及把握这一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参考答案: 一、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不仅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而且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 一,它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一致的。 其意义在于: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 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革命 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⑶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⑷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2、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指意识的来源是物质。意识的任何反应,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 像,归根到底也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意识本身的存在形态是主观的,意识因人而异的差别性是主 观的,意识的创造性是主观的。 3、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起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内因是 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体现本质,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起作用是质变。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的。 就真理的本性而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唯一能充当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这就 是社会实践;就实践的特点而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的 直接现实性是双重的:一方面,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它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另一方面, 实践又能使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变为直接的现实,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是否与客观现 实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5、.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劳动;二是 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马克思指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 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因而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社 会关系。 二、论述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100 分) 1、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 答: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是说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 程;社会发展的选择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对社会形态的选择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主体的选择可以使一个民族跨越一种甚至几种社会形态,通过不同的道路向着较高级 的社会形态迈进。主体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选择的对象只能存在 于可能性空间中,一定的可能性空间的形成是选择活动的前提,主体的选择有既定前提并
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选择活动的目的性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相统一,目的的实现是以 规律性为依据的。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答:科学技术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如此关注和重视,是由于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 界的系统知识,还在于它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还说,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邓小平根 据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特征,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论述是历史唯 物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或社会价值主 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凭借着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不仅能认识自然状态 下显露的事实,也能认识超出感官功能的微生物、基本粒子、红外线等;不仅能捕捉、搜 寻到现象,也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认识当下的现有事物,也能追溯过去 和预测未来。 第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科学技术一方面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通过物 化为新的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扩 大劳动对象;开辟新的产业部门来实现其生产力功能。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还渗透到生产 力的非实体要素(如生产管理、决策、教育等)当中,通过加强这些要素的功能,间接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改变整个生产的物 质技术基础及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 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革命或社会改革的作用,不 仅体现在物质生产力上,也体现在它的革命的精神力量上。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 点出发,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具体表现 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 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且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答:一个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社会,必须建设一个同经济基础以 及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促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提供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凝聚社会的意志和力量,指引社会发展的方向。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着社会的价值需要、价 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在社 会的价值观念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起着主导、统领和整合作用,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而且对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施加深刻的影响。总之,核 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独特的精神实质,构成了该社会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和 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适合民族特性,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 展动力,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要求。 5、如何理解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以及把握这一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答: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第二,没有脱离 必然的偶然;第三,必然与偶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 所以我们要着重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或规律,并以此为根据规定我们的目的和计划,使 我们的行动具有高度自觉性,同时,要充分估计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善于敏锐地识别和 把握机遇。能否抓住机遇,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科学研究要探究必然性, 也要重视偶然性,从偶然性中深入到必然性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