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利用Vue.js+Node.js+MongoDB实现一个博客系统(附源码).pdf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利用利用Vue.js+Node.js+MongoDB实现一个博客系统(附源码) 实现一个博客系统(附源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Vue.js+Node.js+MongoDB实现一个博客系统,这个博客使用Vue做前端框 架,Node+express做后端,数据库使用的是MongoDB。实现了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博客管理、文章编辑、标 签分类等功能,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学习。 前言前言 这篇文章实现的博客系统使用 Vue 做前端框架,Node + express 做后端,数据库使用的是 MongoDB。实现了用户注册、用 户登录、博客管理(文章的修改和删除)、文章编辑(Markdown)、标签分类等功能。 前端模仿的是 hexo 的经典主题 NexT ,本来是想把源码直接拿过来用的,后来发现还不如自己写来得快,就全部自己动手实 现成 vue components。 实现的功能 实现的功能 1.文章的编辑,修改,删除 2.支持使用 Markdown 编辑与实时预览 3.支持代码高亮 4.给文章添加标签 5.支持用户注册登录 使用到的技术 使用到的技术 前端前端 1.Vue.js 2.vue-cli 3.vue-router 4.vue-resource 5.element-ui 6.marked 7.highlight.js 后端后端 1.Node.js 2.Express 3.Mongoose 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 前端使用 vue-router 操作路由,实现单页应用的效果。使用 vue-resource 从后台获取数据,数据的处理全部都在前端,所以 后端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把前端打包好的数据存进数据库中和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前后端使用统一的路由命名规则。 项目目录 项目目录 | app.js 后端入口 | index.html 入口页面 | .babelrc babel配置 | .gitignore git配置 | package.json | webpack.config.js webpack配置 | |-dist vue打包生成的文件 | |-node_modules 模块 | |-server 后端 | check.js | db.js 数据库
__| router.js 路由 | |-src 前端 |-assets 静态资源 |-components 组件 | App.vue | main.js webpack 配置配置 webpack 大部分是 vue-cli 自动生成的,添加了让前后端http请求都转到node的3000端口,而不是前端的8080端口的配置。 devServer: { historyApiFallback: true, noInfo: true, //让前后端http请求都转到node的3000端口,而不是前端的8080端口 proxy: { '/': { target: 'http://localhost:3000/' } } } 这里涉及一个新手可能会不明白的问题(我之前就捣鼓了半天)。 开发的时候要先打开数据库 MongoDB ,使用命令 mongod。 然后打开后端服务器 node app,后端监听 3000 端口。 最后打开前端开发模式 npm run dev,前端启动了一个 webpack 服务器,监听 8080 端口用于热刷新。通过配置把前端的http 请求转到 3000 端口。 前端部分 前端部分 命名视图 命名视图 所有页面都用到的元素可以写在 App.vue 上面,也可以写成公共组件。我在 App.vue 中使用了命名视图,因为 sidebar 这个 组件有的页面需要有的不需要,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用加载。 router 路由的配置写在 main.js 中,分为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后台管理统一以 ‘/admin' 开头。注册页和登录页写在一起了,上面有 两个按钮“注册”和“登录”(我好懒-_-)。 // main.js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path: '/', components: {default: article, sidebar: sidebar}}, {path: '/article', components: {default: article, sidebar: sidebar}}, {path: '/about', components: {default: about, sidebar: sidebar}}, {path: '/articleDetail/:id', components: {default: articleDetail, sidebar: sidebar}}, {path: '/admin/articleList', components: {default: articleList, sidebar: sidebar}}, {path: '/admin/articleEdit', component: articleEdit}, {path: '/admin/articleEdit/:id', component: articleEdit}, {path: '/admin/signin', component: signin} ] }) element UI 使用了 element 用于消息提醒和标签分类。并不需要整个引入,而是使用按需引入。 // main.js // 按需引用element import { Button, Message, MessageBox, Notification, Popover, Tag, Input } from 'element-ui' import 'element-ui/lib/theme-default/index.css'
const components = [Button, Message, MessageBox, Notification, Popover, Tag, Input] components.forEach((item) => { Vue.component(item.name, item) }) const MsgBox = MessageBox Vue.prototype.$msgbox = MsgBox Vue.prototype.$alert = MsgBox.alert Vue.prototype.$confirm = MsgBox.confirm Vue.prototype.$prompt = MsgBox.prompt Vue.prototype.$message = Message Vue.prototype.$notify = Notification vue-resource 用于向后端发起请求。打通前后端的关键。 // GET /someUrl this.$http.get('/someUrl').then(response => { // success callback }, response => { // error callback }); get 请求请求 前端发起 get 请求,当请求成功被返回执行第一个回调函数,请求没有被成功返回则执行第二个回调函数。 this.$http.get('/api/articleDetail/' + id).then( response => this.article = response.body, 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 ) 后端响应请求并返回结果 // router.js router.get('/api/articleDetail/:id', function (req, res) { db.Article.findOne({ _id: req.params.id }, function (err, docs) { if (err) { console.error(err) return } res.send(docs) }) }) post 请求请求 前端发起 post 请求,当请求成功被返回执行第一个回调函数,请求没有被成功返回则执行第二个回调函数。 // 新建文章 // 即将被储存的数据 obj let obj = { title: this.title, date: this.date, content: this.content, gist: this.gist, labels: this.labels } this.$http.post('/api/admin/saveArticle', { articleInformation: obj }).then( response => { self.$message({ message: '发表文章成功', type: 'success' }) // 保存成功后跳转至文章列表页 self.refreshArticleList() }, 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 ) 后端存储数据并返回结果 // router.js // 文章保存 router.post('/api/admin/saveArticle', function (req, res) {
new db.Article(req.body.articleInformation).save(function (err) { if (err) { res.status(500).send() return } res.send() }) }) 后端部分 后端部分 后端使用 express 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服务器,几乎只用于操作数据库。 app.js 位于项目根目录,使用 node app 运行服务器。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bodyParse = require('body-parser') const session = require('express-session') const MongoStore = require('connect-mongo')(session) const router = require('./server/router')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resolve = file => path.resolve(__dirname, file) app.use('/dist', express.static(resolve('./dist'))) app.use(bodyParse.json()) app.use(bodyParse.urlencoded({ extended: true })) app.use(router) // session app.set('trust proxy', 1) // trust first proxy app.use(session({ secret: 'blog', resave: false, saveUninitialized: true, cookie: { secure: true, maxAge: 2592000000 }, store: new MongoStore({ url: 'mongodb://localhost:27017/blog' }) })) app.get('*', function (req, res) { let html = fs.readFileSync(resolve('./' + 'index.html'), 'utf-8') res.send(html) }) app.listen(3000, function () { console.log('访问地址为 localhost:3000') }) 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因为登录之后需要保存用户状态,用来判断用户是否登录,如果登录则可以进入后台管理,如果没有登录 则不能进入后台管理页面。之前写 node 的时候用的是 session 来保存,不过spa应用不同于前后端不分离的应用,我在前端 对用户输入的账号密码进行了判断,如果成功则请求登录在后端保存 session。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session 总是没办 法赋值。因为我 node 学的也是半吊子,所以暂时放着,等我搞清楚了再来填坑。 收获收获 1.学一个新模块,新框架第一步就是阅读官方文档。 2.不要觉得读文档费时间,认真的读一遍官方文档比你瞎折腾来得有效率。 3.阅读与你项目相关的优秀项目的源码,学习别人如何组织代码。 4.自己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优解,不过在找到最优解之前不妨自己先试试。 5.框架模块的使用都不难,套API的活每个人都能干,只是快与慢的差别。 6.尝试思考这个API是如何实现的。 7.了解了完整的web应用是如何运作的,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前端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源码:源码:可以点击这里或者本地下载
总结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