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方正笔记本电脑-U200说明书.pdf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资料共7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1 注意事项
1.1 特别提示
1.2笔记本使用重要提示—请务必阅读
1.3 注意事项
1.4笔记本电脑电池使用须知—请务必阅读
1.5安全须知
2 产品概述
2.1 简介
2.2 部件介绍
2.3 开箱和检查
3 基本使用常识
3.1系统状态
3.2键盘功能
3.3触控板功能
3.4硬盘
3.5外接光驱(选配)
3.6显示屏
3.7音效功能
3.8调制解调器
3.9网卡功能
3.10蓝牙(Bluetooth)功能
3.11 指纹识别功能
3.12智能卡功能(选配)
4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定
4.1使用BIOS Setup 的方法
4.2 Main 菜单
4.3 Advanced菜单
4.4 Security菜单
4.5 Boot菜单
4.6 Exit菜单
5 驱动程序安装及工具软件使用说明
5.1安装驱动程序
5.2 OSD工具软件使用
6 故障分析与处理
6.1声音的问题
6.2硬盘的问题
6.3显示器的问题
6.4内存的问题
6.5光驱的问题
特别声明
附录A 产品规格
附录B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名称及含量标识表
使用产品前请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方正科技笔记本电脑产品说明书 方正 U200 笔记本电脑 V1.0 FZU200_103_000 (2).doc(MB0RJA59)
敬 告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购买和使用方正科技产品。为了您的安全和利益,在使用产品前请您仔细阅 。如果您未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和使用产品,而 读本产品说明书及随机附带的全部资料 导致任何的人身伤害、财产或其它损失,方正科技将不承担责任。 关于本产品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 ♦ 说明书版权属于方正科技所有; ♦ 说明书提及的商标、字号属于它们各自的权利拥有者; ♦ 说明书内容如同实际产品不一致,以实际产品为准。 如果您对说明书的任何内容或条款存在不明或异议,请在购机后七日内向方正科技 提出书面异议,否则视为您已经同意、理解并接受说明书全部内容。 产品使用过程中,如果您遇到问题,欢迎致电咨询方正科技全程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电话:4006-000-666 方正科技保留对说明书解释和修改的权利,对说明书的任何修正、更新、解释将在 方正科技网站(www.foundertech.com)予以公布,请您留意。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致谢!
目 次 方正科技笔记本电脑产品说明书 1 注意事项 2 产品概述 2.1 简介 2.2 部件介绍 2.3 开箱和检查 3 基本使用常识 1.1 特别提示 1.2 笔记本使用重要提示—请务必阅读 1.3 注意事项 1.4 笔记本电脑电池使用须知—请务必阅读 1.5 安全须知 3.1 系统状态 3.2 键盘功能 3.3 触控板功能 3.4 硬盘 3.5 外接光驱(选配) 3.6 显示屏 3.7 音效功能 3.8 调制解调器 3.9 网卡功能 3.10 蓝牙(BLUETOOTH)功能 3.11 指纹识别功能 3.12 智能卡功能(选配) ............................................................................................................................... 1 ........................................................................................................................ 1 ............................................................................ 1 ........................................................................................................................ 2 .................................................................... 4 ........................................................................................................................ 8 ............................................................................................................................... 9 ................................................................................................................................ 9 ...................................................................................................................... 10 .................................................................................................................. 15 ..................................................................................................................... 15 ...................................................................................................................... 15 ...................................................................................................................... 19 .................................................................................................................. 22 .............................................................................................................................. 22 ...................................................................................................... 23 .......................................................................................................................... 24 ...................................................................................................................... 25 .................................................................................................................. 25 ...................................................................................................................... 25 ............................................................................................. 31 ............................................................................................................ 37 ................................................................................................ 48 ......................................................................................... 50 ............................................................................................... 50 ..................................................................................................................... 51 ................................................................................................................ 51 ................................................................................................................ 52 ....................................................................................................................... 52 ....................................................................................................................... 53 ................................................................................. 54 .............................................................................................................. 54 ........................................................................................................ 56 ................................................................................................................. 59 4.1 使用BIOS SETUP 的方法 4.2 MAIN 菜单 4.3 ADVANCED菜单 4.4 SECURITY菜单 4.5 BOOT菜单 4.6 EXIT菜单 4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定 5 驱动程序安装及工具软件使用说明 5.1 安装驱动程序 5.2 OSD工具软件使用 6 故障分析与处理
6.1 声音的问题 6.2 硬盘的问题 6.3 显示器的问题 6.4 内存的问题 6.5 光驱的问题 .................................................................................................................. 59 .................................................................................................................. 59 .............................................................................................................. 60 .................................................................................................................. 61 .................................................................................................................. 61 ................................................................................................................................. 62 ..................................................................................................................... 63 ................................................................... 66 附录B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名称及含量标识表 特别声明 附录A 产品规格
方正科技笔记本电脑产品说明书 1.1 特别提示 1 注意事项 为了便于理解和引起您的注意,当涉及产品安全或需关注的信息时我们将在本章节或 在后面的章节中按下列等级和特别的警示用语向您提示,这些特别的警示用语表示方法 如下: ♦ 【危险】--表示对高度危险要警惕 ♦ 【警告】--表示对中度危险要警惕 ♦ 【注意】--表示对轻度危险要关注 ♦ 【禁止】--表示危险的操作需禁止 ♦ 【提醒】--表示安全或其他内容需关注 本章节中为您提供的安全信息并不是全部的,为了您的安全和利益,我们会根据需要 将部分产品安全信息编排到说明书的后面章节中,不论这些安全信息置于何处,您均应 仔细阅读。 同样,除了以特别的警示用语提出的注意事项外,对于说明书中的其他内容和介绍, 您亦应予以同样的重视。 1.2 笔记本使用重要提示—请务必阅读 笔记本电脑属于高科技精密产品,请您务必仔细阅读下面使用提示。 特别提示 当笔记本电脑不使用时,请将电脑关闭、使用屏幕保护程序或使电脑设 置成待机、休眠状态。如果 LCD 屏幕显示同一画面时间过长,液晶的自然特 性将使 LCD 屏幕亮度下降并产生残影。 1.LCD 显示屏保养:  不要在笔记本上放任何重物。  使用手提箱或背包时,请确保您没有在包内装太多东西,并且没有在笔记本包和 LCD 背部增加额外的压力。  不要抓、扭或撞击 LCD 屏幕表面。  不要将 LCD 屏幕置于很热或很潮湿的环境中。  不要让 LCD 屏幕暴露在直射的阳光或很强的荧光下太长时间。  不要在 LCD 屏与键盘之间放置任何东西,例如:铅笔、文件等,这会损坏或刮伤 LCD 屏。请勿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擦拭 LCD 屏,这会损伤屏幕。  为保护 LCD 屏幕,请在不使用或外出携带时在屏上加保护层,以免屏幕磨损。 - 1 -
2.为防止电脑过热,请在电脑工作中确保不要阻塞散热通风孔。 3.在系统访问软驱、光驱等介质时,请勿移出介质,否则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或数 据损坏。 4.请不要在系统工作时拆下硬盘,这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格式化硬盘会删除硬 盘上的所有数据,请提前备份。重要数据,请您务必及时备份,由此引起的数据丢失本 公司将不承担责任。 5.为保证您和机器的安全,请在使用外接电源供电时,保证电源确实接地。如果不 准备长时间使用电脑,请将电源插头拔下,以避免短暂电压过量造成系统损坏。所处之 地的电源供应需稳定且不受干扰。若您不清楚当地电器规格,请与您的经销商或所处当 地的电力公司洽询。基于安全考虑,电源插头的接地线,请勿随意破坏。拔电源时,避 免直接用拉扯的方式将电线拔出,务必从插头处拔起,以确保安全。清洁电脑前,切记 务必先拔掉电源插头。请勿拆开电源适配器。 6.请勿使用非本机所配专用电源适配器,否则有可能造成电脑损坏。 7.请勿单手取放笔记本电脑或使您的笔记本电脑处于不平衡状态。 8.本产品只能由方正科技授权服务人员进行拆装,请您保证封条完整,否则可能会 影响您享受保修或“三包”服务。 9.如果您设置了密码,请千万不要忘记,否则可能导致不能开机。如果忘记了密码, 请与供应商或授权维修站联系,但这可能会损坏您的所有数据。 10.当手动弹出光驱时,请勿使用铅笔等易折断的物品,以免堵住紧急弹出孔。 1.3 注意事项 适用群体 【注意】 使用电脑,应具有一定的电脑基本常识。同时,电脑不适用于儿童单独操作。如果有 需要,必须有成人看护。 工作环境 【危险】 为避免出现意外故障,电脑应在下述限定环境范围内工作: 内 容 适 应 范 围 备 注 贮存运输温度 -40°C 至55°C 贮存运输相对湿度 20% - 93%(40°C) 大气压 86 kPa - 106 kPa 电源适应能力 220V ±22V, 50Hz ±1Hz 工作湿度 工作温度 35% - 80% 10°C - 35°C - 2 -
方正科技笔记本电脑产品说明书 【警告】 为避免电脑受到环境(潮湿、灰尘、食品、液体、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等)的侵害,应 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为避免磁场干扰和损坏,请远离其他家电(如电视、空调等)。 请不要将液体或其他杂物溅入电脑,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其内部元件的短路进而引起触 电或火灾。 【注意】 电脑在低温条件未恢复的情况下通电开机,可能会给电脑造成无法修复的故障,所以 使用前请先保证电脑在室温条件下恢复 2 小时以上的时间。 使用前 【警告】 电脑在低于10°C的环境储运后,使用前请在室温10°C - 35°C条件下放置2小时 以上的时间,避免电脑温度过低而发生加电损坏。在此期间不要拆除包装,让电脑自然 恢复温度, 避免升温过快而发生加电损坏。 【注意】 使用前,还需确认电脑的连接、电源使用及其他事项均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移动、运输、贮存 【注意】 移动电脑时,注意轻拿轻放。 运输时应放在原包装箱内,遵照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指示堆放,并使用封闭式货箱搬 运。 贮存时包装材料应安全地存放于儿童拿不到的地方,以避免不安全情况发生。 依照国家标准(GB/T9813-2000),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中的相关解释,电脑温度在低 于10°C( 时) 环境储运后,使用前请在室温(10-35摄氏度)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时 间,避免因电脑温度过低加电产生损坏。在此期间请不要拆除包装,让电脑自然恢复温 度, 避免因升温过快导致电脑产生结霜和凝露带来的加电损坏的发生。 电池 【注意】 不正确的更换电脑的锂电池可能会引起爆炸危险,请务必在专业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 锂电池的安装和更换;只允许使用制造厂推荐的同类或等效类型的替换电池产品;电池 的不当丢弃会引起环境的严重污染,请您务必妥善处理用完的电池或者将废弃电池交还 方正科技售后维修部门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 3 -
1.4 笔记本电脑电池使用须知—请务必阅读 请遵循以下规则,善加使用您的电池。 新电池: 新置笔记本电池,初次使用得当,对电池寿命、性能等有关键影响,所以,使用新的笔记 本电池请牢记以下几点: 1. 新置笔记本电池会有少量的余电,初次使用时需将余电放尽, 再用外接电源充电,而 且第一次充电最好要超过 15 个小时。 2. 充满电后,一定要把电池的电量用尽后再充,第二、三次地充电时间一定要超过 12 小时,以便激活电池,这样才能为今后的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电池寿命: 电池寿命是从电池一下生产线就开始计算,也就意味着电池寿命开始倒计时,而且不 管您是否使用,其寿命都是在衰减的,相应电池使用时间也会随之而缩短。一般情况下, 电池寿命为截止使用年限之前的充放电的标准次数在 300 次~500 次左右。 电池衰减一般判断方法是什么? 1. 新电池一般用 BatteryMark 软件测试其标称使用时间(电源使用方案设为最大电池模 式,屏幕调成最暗,WLAN 关掉,不插任何外接设备,屏幕保护程序关掉); 2. 方正笔记本电池在一般情况下,在常温(25 摄式度)下,完全充放 100 次后,实际 使用时间约衰减至标称时间的 80~85%;而充放 200 次后则约衰减至 70~75%;而充放 300 次后则约衰减至 60~65%; 3. 故若假设新电池标称时间约为 3 小时左右,且用户每天平均完全充放电一次,三个月 约 100 次,那么,新的方正笔记本电池使用三个月左右,电池使用时间约衰减为 2.4 个小时左右;使用 六个月左右,电池使用时间约衰减为 2 个小时左右;使用十二个月 左右,电池使用时间约衰减为 1.5 个小时左右。 4. 因为电池衰减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鉴于终端用户的使用条件不同,使用方式不 同,所以,无法仅依据方正笔记本使用时间来判断电池的质量与性能,此仅供参考。 影响笔记本电脑电池寿命与实际使用时间的因素 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因素会使电池耗损,甚至有可能导致电池最长使用 时间低于标准,但这并不表明电池本身存在质量与性能问题。 影响电池使用时间的因素有: 因素 1:处理器的速度——正确的安装英特尔的芯片组驱动能使系统利用英特尔 Speedstep 技术进行处理器速度的调节,从而延长在应用系统中电池的使用时间。 因素 2:CD, DVD, CD-RW 和硬盘的频繁读取——把光盘中的文件直接拷贝到 硬盘中,看影片,刻盘等操作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时间。 - 4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