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6V B.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 50℃ C. 正常情况下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45kg D. 中学生百米赛跑正常情况下的速度 6cm/s 【答案】C 【解析】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排除与 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1.5V,故 A 错误; B、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左右.故 B 错误;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45kg,故 C 正确;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在 16s 左右,平均速度在 v   s t 100m =6.25m / s=625cm/s 16s 左 右.故 D 错误. 【点睛】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 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各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都是 340m/s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锣鼓喧天说明锣鼓声的响度大 D. 吹口哨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 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 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声音的特色;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详解】A、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在各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故 A 错误; B、并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如果频率不在 20Hz~20000Hz、没有传播 声音的介质等,人耳也是听不到的,故 B 错误; C、锣鼓喧天说明锣鼓声的响度大,故 C 正确; D、吹口哨是气流振动产生的,不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声速,声音的产生,以及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 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 B. 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 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D.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吸热; (2)解决此题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 方空气的流动;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详解】A、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 0℃的房间内,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继续熔化,故 A 错 误; B、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
热量,感党凉爽,故 B 错误; C、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故 C 错误; D、夏天,从冰箱门取出的冰棒,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浮在空 气中,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 D 正确. 【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 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 下列能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现象是 A. 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 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 日食和月食现象 D.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 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 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A、碗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碗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 虚像在实际碗底的上方,所以看上去碗底变浅了,故 A 符合题意; B、平静水面上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点睛】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 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5. 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 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C. 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答案】A 【解析】 【分析】(1)晶体有却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2)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 物体都有内能; (3)当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转移的能量就是热量,热量只能说“吸 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 (4)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详解】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或水的沸腾过程,故 A 正 确;B、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质量、状态和温度等多个因素,内能大,温度不一定高, 故 B 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 C 错误;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有温度差,内能相同的两个物体, 可能温度不同,相互接触时也可能发生热传递,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的理解以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 间的关系的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6. 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如图所示的是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 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判断出是哪个冲程,再判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内燃机的两个气阀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注意总结规律,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的只有 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而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一个气阀 打开,另一个气阀关闭的是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而在吸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 中活塞向上运动. 7. 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 3 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和升高的 温度之比分别为 A. 1:1,1:3 B. 1:3,1:3 C. 1:1,3:1 D. 3:1,3: 1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热量公式 Q=cm△t 来分析,都是铁块比热容相同,吸收了相等的热量,甲铁 块的质量是乙铁块质量的 3 倍,则甲、乙两铁块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1:2.
【详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其它物理量没有任何关系,故甲乙两 铁块的比热容相等,即比热容之比为 1:1;根据 Q =cm t 吸 ;可得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相同时, 温度的变化量与质量成反比,由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 3 倍,可得乙铁块升高的温度是甲铁 块的 3 倍,答案选 A. 8. “蛟龙号”潜水器从海水中 500m 深处下潜到 1000m 的过程中 A. 受到海水的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 受到海水的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 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D. 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蛟龙号”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 gv 排分析下潜过程中所 受浮力的情况;利用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分析潜水器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压强的变化. 【详解】(1)因为“蛟龙号”潜水器从海水中 500m 深处下潜到 1000m 的过程中,排开水的 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 gv 排可知,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故浮力不 变; (2)“蛟龙号”潜水器从海水中 500m 深处下潜到 1000m 的过程中,浮力虽然不变,但深度 增加,由 P=ρgh 知,压强 P 增大. 故 B 选项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因素.分析此类问题时明确各自的影响因素,排 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干扰,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关键. 9. 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 OA 的中点悬挂一个重物,在 A 端施加一个始终与 OA 垂直的力 F, 由水平位置匀速提到如图虚线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拉力 F 的大小 A. 一直变大 B. 始终不变
C. 一直变小 【答案】C 【解析】 D. 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力臂;分析动力 F 和阻力的力臂的变 化情况,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O 为杠杆的支点,动力 F 始终与 OA 垂直,杠杆长即为动力臂,将杠杆 缓慢地由位置 A 拉到位置 B,动力臂不变, 重物对杠杆拉力为阻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其力臂在杠杆由 A 位置到 B 位置过程中逐渐 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可知动力一直变小. 故 C 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是动态平衡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否正确分 析重力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0. 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最高处 A 点加速下滑到最低处 B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C.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高度有关.分析滑雪运动 员下滑过程中质量、速度、高度的变化得出答案. 【详解】滑雪运动员从最高处 A 点加速下滑到最低处 B 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 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 ABC 错、D 正确.
【点睛】分析物体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变化时,要重点确定物体质量、速 度、高度、弹性形变的大小变化,要全面考虑,不得遗漏! 11. 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大量利用太阳能会造成“温室效应” B. 因为能量守恒,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 C. 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来发电的 D.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1)太阳能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 (2)自然界的总能量是守恒的,能量即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生,但随着能量耗散,可 利用的能源减少了,所以会有能源危机; (3)核裂变是可控的,聚变是不可控的; (4)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 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详解】A、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污染物,所以不会导致温室效应,故 A 错误; B、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故 B 错误;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故 C 错误; D、煤、石油、天然气,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太阳能、核能以及能源分类等的认识和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 12. 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是创造了新的电荷 B.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 C. 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D.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D 【解析】 【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