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
学校:________
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 6 小题)
1.生活垃圾通常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
A.扔进有害垃圾桶
B.扔进其他垃圾桶
C.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垃圾桶就扔进去
2.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
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测试溶液 pH
C.
气密性检查
D.
稀释浓硫酸
4.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
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甲是 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6.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
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
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秒)
30
28
40
12
50
6
60
4
70
12
80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
)
A.
C.
B.
D.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7.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
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
(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
;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
。
8.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
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
;
。
9.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
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 CO2,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三、推断题(共 1 小题)
10.A、B、C 为初中科学常见的三种无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
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 C 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 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 A→B 的化学
方程式为
;
(2)若 A 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 与 B 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 和 C 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 三种
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 C 可能的物质类别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
1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
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2)F 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反思评价】
( 3 ) 小 金 认 为 , 仅 根 据 E 中 澄 清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 无 法 确 定 一 氧 化 碳 的 存 在 , 其 理 由
是
;
(4)小金根据 D 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
气 中 存 在 氢 气 也 会 出 现 该 现 象 。 要 使 上 述 结 论 更 加 严 密 , 还 应 添 加 的 一 个 实 验 装 置 及 位 置
是
【实验结果】
。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 CO2、CO、H2O。
12.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 6 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 6 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
( 1 ) 往 其 中 一 份 混 合 液 中 滴 入 几 滴 酚 酞 试 液 , 发 现 溶 液 呈 无 色 。 说 明 溶 液 中 不 存 在 的 离 子
是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继续探究】
(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
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
,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
【微观解释】
(4)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五、解答题(共 1 小题)
13.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 10.00 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
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
(小时)
24
48
请回答: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水
1.85
3.70
饱和
饱和
7.3%
氯化
硝酸
的稀
钠溶
钾溶
盐酸
液
液
0.61 0.72 1.35
? 1.44 2.80
(1)表格中“?”的值是
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 24 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
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 48 小时的稀
盐酸 5.00 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
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 5.50 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 48 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
原因作出解释
2019 年金华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6 小题)
1.【分析】 根据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C。
【知识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物质的简单分类
2.【分析】 根据原子、分子、离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
故选: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3.【分析】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
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
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
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
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金属片和氯化锌反应,金属片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依据的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
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