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次
前 言
引 言
AVS3 第2部分:视频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4 缩略语
5 约定
5.1 概述
5.2 算术运算符
5.3 逻辑运算符
5.4 关系运算符
5.5 位运算符
5.6 赋值
5.7 数学函数
5.8 结构关系符
5.9 位流语法、解析过程和解码过程的描述方法
5.9.1 位流语法的描述方法
5.9.2 函数
5.9.2.1 概述
5.9.2.2 byte_aligned( )
5.9.2.3 next_bits( n )
5.9.2.4 byte_aligned_next_bits( n )
5.9.2.5 next_start_code( )
5.9.2.6 is_end_of_patch( )
5.9.2.7 is_stuffing_pattern( )
5.9.2.8 read_bits( n )
5.9.3 描述符
5.9.4 保留、禁止和标记位
6 编码位流的结构
6.1 视频序列
6.1.1 概述
6.1.2 逐行和隔行视频序列
6.1.3 序列头
6.2 图像
6.2.1 概述
6.2.2 图像格式
6.2.2.1 4:0:0格式
6.2.2.2 4:2:0格式
6.2.2.3 4:2:2格式
6.2.2.4 4:4:4格式
6.2.3 图像类型
6.2.4 图像间的顺序
6.2.5 参考图像和参考图像队列
6.3 片
6.4 最大编码单元、编码树和编码单元
7 位流的语法和语义
7.1 语法描述
7.1.1 起始码
7.1.2 视频序列语法
7.1.2.1 视频序列定义
7.1.2.2 序列头定义
7.1.2.3 参考图像队列配置集定义
7.1.2.4 加权量化数据定义
7.1.2.5 扩展和用户数据语法
7.1.2.6 序列显示扩展定义
7.1.2.7 时域可伸缩扩展定义
7.1.2.8 版权扩展定义
7.1.2.9 内容加密扩展定义
7.1.2.10 高动态范围图像扩展定义
7.1.2.11 目标设备显示和内容元数据扩展定义
7.1.2.12 摄像机参数扩展定义
7.1.2.13 感兴趣区域参数扩展定义
7.1.2.14 参考知识图像扩展定义
7.1.3 图像定义
7.1.3.1 帧内预测图像头定义
7.1.3.2 帧间预测图像头定义
7.1.3.3 图像显示扩展定义
7.1.3.4 图像数据定义
7.1.4 片定义
7.1.5 编码树定义
7.1.6 编码单元定义
7.1.7 变换块定义
7.1.8 自适应修正滤波参数定义
7.2 语义描述
7.2.1 视频扩展
7.2.2 视频序列语义描述
7.2.2.1 视频序列
7.2.2.2 序列头
7.2.2.3 参考图像队列配置集
7.2.2.4 自定义加权量化矩阵
7.2.2.5 扩展和用户数据
7.2.2.5.1 扩展数据
7.2.2.5.2 用户数据
7.2.2.6 序列显示扩展
7.2.2.7 时域可伸缩扩展
7.2.2.8 版权扩展
7.2.2.9 内容加密扩展
7.2.2.10 高动态范围图像扩展
7.2.2.11 目标显示设备和内容元数据扩展
7.2.2.12 摄像机参数扩展
7.2.2.13 感兴趣区域参数扩展
7.2.2.14 参考知识图像扩展
7.2.3 图像
7.2.3.1 帧内预测图像头
7.2.3.2 帧间预测图像头
7.2.3.3 图像显示扩展
7.2.4 片
7.2.5 编码树
7.2.6 编码单元
7.2.7 变换块
7.2.8 自适应修正滤波参数
8 解析过程
8.1 k阶指数哥伦布码
8.2 ue(v)和se(v))的解析过程
8.3 ae(v)的解析过程
8.3.1 概述
8.3.2 初始化
8.3.2.1 初始化二元符号模型
8.3.2.2 初始化熵编码解码器
8.3.3 二元符号串解析
8.3.3.1 概述
8.3.3.2 导出二元符号模型
8.3.3.2.1 导出二元符号模型
8.3.3.2.2 确定lcu_qp_delta的ctxIdxInc
8.3.3.2.3 确定qt_split_flag的ctxIdxInc
8.3.3.2.4 确定bet_split_flag的ctxIdxInc
8.3.3.2.5 确定bet_split_type_flag的ctxIdxInc
8.3.3.2.6 确定bet_split_dir_flag的ctxIdxInc
8.3.3.2.7 确定intra_chroma_pred_mode的ctxIdxInc
8.3.3.2.8 确定skip_flag的ctxIdxInc
8.3.3.2.9 确定direct_flag的ctxIdxInc
8.3.3.2.10 确定intra_cu_flag的ctxIdxInc
8.3.3.2.11 确定inter_pred_ref_mode的ctxIdxInc
8.3.3.2.12 确定pu_reference_index_l0或pu_reference_index_l1的ctxIdxInc
8.3.3.2.13 确定mv_diff_x_abs或mv_diff_y_abs的ctxIdxInc
8.3.3.2.14 确定intra_luma_pred_mode的ctxIdxInc
8.3.3.2.15 确定ctp_zero_flag的ctxIdxInc
8.3.3.2.16 确定coeff_run或coeff_level_minus1的ctxIdxInc
8.3.3.2.17 确定coeff_last的ctxIdxInc和ctxIdxIncW
8.3.3.3 二元符号解析
8.3.3.3.1 解析过程
8.3.3.3.2 decode_decision
8.3.3.3.3 decode_aec_stuffing_bit
8.3.3.3.4 decode_bypass
8.3.3.3.5 update_ctx
8.3.4 反二值化方法
8.3.4.1 概述
8.3.4.2 采用截断一元码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3 采用一元码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4 采用标记位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5 lcu_qp_delta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6 sao_merge_type_index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7 sao_interval_start_pos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8 sao_interval_delta_pos_minus2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9 sao_edge_offset[compIdx][j]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10 sao_edge_type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11 umve_dir_idx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12 inter_pred_ref_mode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13 mv_diff_x_abs_l0、mv_diff_y_abs_l0、mv_diff_x_abs_l1和mv_diff_y_abs_l1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14 intra_luma_pred_mode的反二值化方法
8.3.4.15 coeff_run和coeff_level_minus1的反二值化方法
9 解码过程
9.1 序列解码
9.2 图像解码
9.2.1 概述
9.2.2 图像头解码
9.2.3 构建参考图像队列
9.2.4 更新解码图像缓冲区
9.2.5 输出解码图像
9.2.6 确定加权量化矩阵
9.2.6.1 概述
9.2.6.2 确定4(4和8x8加权量化矩阵
9.2.6.3 M1(M2加权量化矩阵的导出方法
9.2.6.4 M1(M2加权量化矩阵的修正方法
9.3 片解码
9.4 最大编码单元解码
9.5 编码单元解码
9.5.1 概述
9.5.2 确定量化参数
9.5.3 编码单元类型和相关信息
9.5.4 相邻块
9.5.5 确定编码单元划分为变换块的方式
9.5.6 帧内预测模式
9.5.7 参考图像选择
9.5.8 运动信息
9.5.8.1 概述
9.5.8.2 运动信息导出
9.5.8.3 获得相邻块空域运动信息存储单元
9.5.8.4 运动矢量预测
9.5.8.4.1 概述
9.5.8.4.2 普通运动矢量预测
9.5.8.4.3 仿射运动矢量预测
9.5.8.4.4 扩展精度运动矢量预测
9.5.8.5 运动矢量解码
9.5.8.5.1 概述
9.5.8.5.2 普通运动矢量解码
9.5.8.5.3 仿射运动矢量解码
9.5.8.6 跳过模式和直接模式的运动信息导出
9.5.8.6.1 概述
9.5.8.6.2 运动信息导出方法1
9.5.8.6.2.1 概述
9.5.8.6.2.2 方法1.1
9.5.8.6.2.3 方法1.2
9.5.8.6.3 运动信息导出方法2
9.5.8.6.3.1 概述
9.5.8.6.3.2 方法2.1
9.5.8.6.3.3 方法2.2
9.5.8.6.3.4 方法2.3
9.5.8.6.3.5 方法2.4
9.5.8.6.4 高级运动矢量表达运动信息导出方法
9.5.8.6.5 历史运动信息候选项导出方法
9.5.8.6.6 仿射运动信息导出方法
9.6 变换块解码
9.6.1 概述
9.6.2 反量化
9.6.3 反变换
9.7 帧内预测
9.7.1 概述
9.7.2 亮度参考样本的获得
9.7.3 色度参考样本的获得
9.7.4 亮度预测块帧内预测
9.7.4.1 概述
9.7.4.2 预测方法
9.7.4.3 帧内预测滤波
9.7.5 色度预测块帧内预测
9.8 帧间预测
9.8.1 预测样本导出
9.8.1.1 概述
9.8.1.2 普通预测样本导出
9.8.1.3 仿射预测样本导出
9.8.2 亮度样本插值过程
9.8.2.1 概述
9.8.2.2 普通亮度样本插值过程
9.8.2.3 仿射亮度样本插值过程
9.8.3 色度样本插值过程
9.8.3.1 概述
9.8.3.2 普通色度样本插值过程
9.8.3.3 仿射色度样本插值过程
9.9 预测补偿
9.10 去块效应滤波
9.10.1 概述
9.10.2 是否跳过去块效应滤波的判断
9.10.3 边界滤波强度的推导过程
9.10.4 亮度分量Bs等于4时的边界滤波过程
9.10.5 亮度分量Bs等于3时的边界滤波过程
9.10.6 亮度分量Bs等于2时的边界滤波过程
9.10.7 亮度分量Bs等于1时的边界滤波过程
9.10.8 色度分量Bs大于0时的边界滤波过程
9.11 样值偏移补偿
9.11.1 概述
9.11.2 导出样值偏移补偿单元
9.11.3 导出样值偏移补偿信息
9.11.4 样值偏移补偿操作
9.11.4.1 SAO_Interval模式的操作
9.11.4.2 SAO_Edge模式的操作
9.11.4.3 SAO_Off模式的操作
9.12 自适应修正滤波
9.12.1 概述
9.12.2 自适应修正滤波系数解码
9.12.3 导出自适应修正滤波单元
9.12.4 确定亮度分量自适应修正滤波单元自适应修正滤波系数索引
9.12.5 自适应修正滤波操作
9.13 运动信息存储
9.13.1 时域运动信息存储
9.13.2 空域运动信息存储
9.14 判断运动信息的异同
9.15 判断参考帧的异同
9.16 更新历史运动信息表
9.17 仿射运动矢量继承
9.18 仿射运动单元子块运动矢量阵列的导出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伪起始码方法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档次和级别
B.1 概述
B.2 档次
B.3 级别
B.3.1 本部分定义的级别
B.3.2 与档次无关的级别限制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位流参考缓冲区管理
C.1 概述
C.2 约定
C.2.1 约定一
C.2.2 约定二
C.2.3 约定三
C.3 基本操作
C.3.1 数据输入
C.3.1.1 概述
C.3.1.2 方法一
C.3.1.2.1 操作过程
C.3.1.2.2 视频序列开始时的歧义性
C.3.1.2.3 视频序列结束时的歧义性
C.3.1.3 方法二
C.3.2 数据移出
C.3.2.1 概述
C.3.2.2 非低延迟
C.3.2.3 低延迟
C.4 缓冲区检测时间间隔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加权量化矩阵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高动态范围恒定亮度系统视频信号重建的参考实现方法
E.1 概述
E.2 语法和语义
E.2.1 语法描述
E.2.2 语义描述
E.3 高动态范围信号的重建过程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高动态范围场景亮度保真光电转移函数
F.1 概述
F.2 术语和定义
F.2.1
F.2.2
F.2.3
F.2.4
F.2.5
F.2.6
F.3 电光转移函数
F.4 光电转移函数
G
G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扫描表
H
H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高级熵编码器解码器参考描述方法
I
I
附 录 I (规范性附录) 反变换矩阵
I.1 DCT2型反变换矩阵
I.1.1 4(4 DCT2反变换矩阵
I.1.2 8(8 DCT2反变换矩阵
I.1.3 16(16 DCT2反变换矩阵
I.1.4 32(32 DCT2反变换矩阵
I.1.5 64(64 DCT2反变换矩阵
I.2 DCT8型反变换矩阵
I.2.1 4(4 DCT8反变换矩阵
I.2.2 8(8 DCT8反变换矩阵
I.2.3 16(16 DCT8反变换矩阵
I.3 DST7型反变换矩阵
I.3.1 4(4 DST7反变换矩阵
I.3.2 8(8 DST7反变换矩阵
I.3.3 16(16 DST7反变换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