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阳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编写时间:2007 年 1 月 22 号
授课章节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2-4 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2-5 机构的组成原理
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
§2-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F =3n-2PL-PH
上式表明:
机构自由度 F 取决于活动构件、低副和高副的数目
二、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计算运动副的数目
1) 复合铰链
3 个构件在一起以转动副相联接构成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处的转动副数=构件数-1 =(m-1)
例 2—2 计算图中机构的自由度
2)两构件在多处接触构成移动副且导路平行、转动副且轴线重合时,
只能算一个运动副。
3)、两构件在多处接触而构成高副,且接触点处的法线重合时,只能
算一个高副。
若两构件在多处接触所构成高副,其接触点处的法线不重合, 则按
两个高副或一个低副计算.
第 3 次
第 1 页
沈 阳 大 学
教
案(续页)
2、局部自由度
见图,滚子自转的自由度是局部自由度,计算时应去掉。机构的实际
自由度为:F=3n-2pl-ph=3×2-2×2-1=1
或 F=3n-2pl-ph -F′=3×3-2×3-1=1,式中 F′为局部自由度数。
3、虚约束
1)轨迹重合虚约束
如图,构件 5 上 E 点的约束对构件 3 不起作用,构件 5 上 E 点的轨
迹与构件 3 上 E 点的轨迹重合,因此,构件 5 及其两个转动副在计
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去掉。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 -p′)-F′=3×4-(2×6+0)-1=1
例 5-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第 3 次
第 2 页
沈 阳 大 学
教
案(续页)
应注意(1) D 处为复合铰链;(2)C、H 两处为局部自由度;(3)F、I
两点间距离不变。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F=3×6-2×7-3=1 或 F=3×9-(2×11+3-1)-2=1
§2-5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一、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基本杆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
若基本杆组中的运动副全部是低副,则 3n-2pl=0 既 3n=2pl
n=2; pl =3 Ⅱ级组, n=4; pl =6 Ⅲ级组,
课 堂
练 习
机构=原动件+基本杆组 ——机构的组成原理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
机构中杆组的最高级别为Ⅱ级组时,称为Ⅱ级机构,机构中杆组的最高级别为
Ⅲ级组时,称为Ⅲ级机构。只有原动件和机架组成的机构(如杠杆机构、斜面
机构)称为Ⅰ级机构
第 3 次
第 3 页
沈 阳 大 学
教
案(续页)
三、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拆组)
拆组的原则:
1) 从远离原动件的构件开始拆组;
2)先试拆Ⅱ级组,若不成在拆Ⅲ级组。
3)每拆除一个杆组后,留下部分仍应是一个与原机构有相同自由度
的机构, 直至剩下原动件和机架为止。
注意:原动件不同,机构的级别也可能不同;
思考题:
1. 何谓机构的自由度?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问
题?
2. 既然虚约束对于机构的运动实际上不起约束作用,那么在实际机构
中为什么又常常存在虚约束?
3. 为什么说虚约束也是表征机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虚约束对机
构有哪些重要影响?
第 2 章小结
基本概念
自由度 运动副 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
基本技能
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能绘制简单机械的机构运动简图;
学习本章要注意:
1、 运动副是可动的联接。两构件必须接触才可能构成运动副。
2、 运动副本身无所谓尺寸大小;构件的形状不影响其运动。
课 外 作 业
2-16;2-24
第 3 次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