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第Ⅰ卷(必做,共 100 分) 1、第Ⅰ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0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 1 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 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 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 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 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 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图 2 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5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 日出时间为 5 时。读图回答 3-4 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 时、20 时大气较稳定 B、12 时、15 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 17 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图 3 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图 4 为 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 1989 年和 2009 年的卫星形象。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 1996 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 7~8 题。
7.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1.图 5 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 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 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
(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 、 C.1、 、 D.1、 、 年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 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下 列 曲 线 图 反 映 了 我 国 、 、 、 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 年相对应的是 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 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结束了王权专制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6.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 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2010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
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回答 17-18 题。 17.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19.甲商品价格(P 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 乙)之间存在如图 6 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民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民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 ①② C. ②③ B. ①④ D. ③④ 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 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 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 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 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C. ③④ B. ②③ D. ①④ 21.自 1953 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 8:1 到 4:1 再到 1:1 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B. ①②④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2009 年 12 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 年 3 月, 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 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图 7 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 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 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 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 (必做 110 分+选做 30 分, 共 140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 12 道题。其中 26-29 题为必做部分,30-37 题为选做部分。 2.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 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 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则 1 道试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选题号用 2B 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 选题号。 【必做部分】 26.(25 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 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 8 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 A 地月平均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图。表 1 为沪宁杭工业区 B 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1) 说明 A 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 分) (2) 2010 年春季 B 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去绘 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 分) (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 2 内容(6 分) 工业区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①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输 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_②_ 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劳动力 市场广阔 ③ 市场广阔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 发展有哪些启示?(3 分) (5)B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 8 表 1,分析 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 27.(25 分)1492 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 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 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 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 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 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 明汇合”。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 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 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 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相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 分) 要求:①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 120 字左右。 28.(25 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