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广东中山大学体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概念解释(共 10 题,每题 6 分,共 60 分)
1.学校体育
2.体育课程类型
3.体育教学过程
4.体育课程评价
5.系统训练原则
6.适时恢复原则
7.减难训练法
8.爆发力
9.速度障碍
10.战术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学校体育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校体育。第二个层次是学校
体育的()、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
a 教学目标
b 管理目标
c 条件目标
d 训练目标
2.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体育知识与技术类、运动参与类和()
a 体育活动经验类
b 训练类
c 身体技能类
d 游戏类
3.体育课程评价对象包括学生课程学习、教师和()等方面。
a 体能评定
b 知识与技能评定
c 体育课程建设
d 运动参与与学习态度评定
4.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包括:预期性、()、具体化和灵活性。
a 评价化
b 激励性
c 结构化
d 定向化
5.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 场外性
b 竞技性
c 技术性
d 基础性
6.以下哪项不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a 分解练习法
b 完整练习法
c 运动游戏法
d 领会教学法
7.按时间序列,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阶段、初等教育阶段体
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四个阶段。
a 学前教育
b 幼儿教育
c 婴幼儿教育
d 低等教育
8.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重量等。
a 速度
b 距离
c 远度
d 高度
9.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四种,即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
()和逆进分解训练法。
a 强化性分解训练法
b 发展性分解训练法
c 顺进分解训练法
d 高强性分解训练法
10.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的四种基本形式有: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
a 跳跃式
b 螺旋式
c 递进式
d 分解式
11.按照训练变换的内容可将变换训练法分为三种类型,即负荷变换训练法、()
和形式变换训练法。
a 强度变化训练法
b 内容变换训练法
c 动作结构变换训练法
d 供能形式变换训练法
12.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 运动能力
b 身体素质
c 运动机能
d 身体机能
13.确定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包括:负荷强度、负荷数量(次数和组数)和()
a 间歇时间
b 组间间歇时间
c 间歇次数
d 间歇组数
14.按照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
a 有氧耐力
b 力量耐力
c 无氧耐力
d 心血管耐力
15.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有,生物学与社会学指标和()指标。
a 定性指标
b 定量指标
c 运动学评价指标
d 质量和数量指标
三、论述题(共 6 题,每题 30 分,共 180 分)
1.论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2.论述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3.论述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
4.试述耐力性项群的主要训练方法。
5.举例说明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6.不少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反应,试述克服心理紧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