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 7 小题,其中 1-2 题每题 1 分,3-7 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请选出各
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
神”的特色。据此回答 1-2 题。
1.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刘子辇的《昭君出塞图》
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2.该画卷临摹品曾收藏于圆明园,在 1860 年的一场战争中被劫掠,后辗转流落至大英博
物馆。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因联军侵华战争
3.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
序号
举措
影响
① 秦始皇统一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②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③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④ 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小明要上网查询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历史资料,以下查询关键词合适的有
(
)
①改土归流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将军 ④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马克思这一评价中
涉及的航海事件包括(
)
①郑和下西洋 ②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 ③达•伽马到达印度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号外是一种临吋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新华日报•号
外》(如图)可以推断(
)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 1945 年
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
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 14 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代代中国航空人的梦想和奋斗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1)简述冯如回国后见证了中国怎样的历史性巨变。
(2)说说徐舜寿投身航空报国时我国的工业状况。列举 1956 年前后我国取得的重大工业
成就两例。
(3)C919 设计的市场定位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 7 小题,其中 1-2 题每题 1 分,3-7 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请选出各
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
神”的特色。据此回答 1-2 题。
1.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刘子辇的《昭君出塞图》
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知识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思路分析】本题以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
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为依托,考查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
识。
【解答过程】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
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
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
和《洛神赋图》。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
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该画卷临摹品曾收藏于圆明园,在 1860 年的一场战争中被劫掠,后辗转流落至大英博
物馆。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因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路分析】本题以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
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过程】依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对圆明园大
肆掠夺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因此 B 符合题意。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
序号
举措
影响
① 秦始皇统一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②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③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④ 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陈
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设通判
负责监督。
【解答过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由中央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故④表述错误,
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小明要上网查询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历史资料,以下查询关键词合适的有
(
)
①改土归流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将军 ④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考点】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相关史实。掌握清朝时期为巩
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解答过程】元朝时期,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
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期,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
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
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批准;1727 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
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
藏事务。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
居区实行“改土归流”是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的措施;清朝时,乾隆帝在平定了大小
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
5.“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马克思这一评价中
涉及的航海事件包括(
)
①郑和下西洋 ②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 ③达•伽马到达印度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思路分析】本题以“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
【解答过程】依据所学,“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是马克思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①郑和下西洋不属于新航路开辟,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
意。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解答过程】根据所学可知,开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
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思维导图中的①④是正确的。
故选:B。
【总结归纳】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和影响。
7.号外是一种临吋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新华日报•号
外》(如图)可以推断(
)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 1945 年
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
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 14 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考点】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为
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
【解答过程】题干给出的图片中有“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据此可知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 1945 年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 14 年。②该宣言可能由
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和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两个表述是错误的。1945 年
8 月 15 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
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故选:B。
【总结归纳】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
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代代中国航空人的梦想和奋斗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1)简述冯如回国后见证了中国怎样的历史性巨变。
(2)说说徐舜寿投身航空报国时我国的工业状况。列举 1956 年前后我国取得的重大工业
成就两例。
(3)C919 设计的市场定位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
【知识考点】冯如和飞机制造;一五计划;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的建立;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影响;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技术成就.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状况、一五计划、经济
全球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过程】(1)据题干可知,冯如是在 1911 年 2 月回国,冯如回国后见证了辛亥革命的
发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2)据题干可知,徐舜寿投身航空报国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
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
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年至 1957 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
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6 年前后我国取得的重大工业成就有:1956 年第一辆国产
汽车成功制造;1956 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
(3)据题干“C919 设计瞄准全球市场,采用国际标准,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球的供应链。”
可知,C919 设计的市场定位顺应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
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1956 年第一辆国产汽车成
功制造;1956 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任答两
个即可)
(3)经济全球化。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
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状况、一五计划、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