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
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 时 贤 哲 主 张 “ 人 皆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 , 尊 重 生 命 才 能 心 生
他 人 之 情 , 别 人 落 难 , 绝
。从出生仅 30 多个小时的婴儿到 100 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
不
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
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
坐观成败
坐观成败
A.体恤
B.体谅
C.体恤
D.体谅
,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得到悉心
护佑
呵护
呵护
护佑
呵护
护佑
护佑
呵护
。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用全面、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
B.我们必须创新方法,开拓市场化岗位,坚持能用尽用,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C.一轮中秋圆月,宛若一个心灵容器,盛满了华夏儿女从古至今触景生怀的遐思。
D.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其目的是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
潜能。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新闻作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可以结合旁批与补白,从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等角度,
在比较中归纳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各自的特点。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作为新闻的“六要素”,很
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C.什么是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
简意赅,明白之至。
D.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使高质量发展的安
全之基筑得更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使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
通高效。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
儿童的想象力
①相信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白日做梦、幻想世界的经历,那些意趣横生、显得不切实际的想象一
定为你的童年甚至青年时代带来无尽的美好体验。
②我们那代人,童年时流行看“科学幻想小说”,一本好书能看得废寝忘食。1960 年,我小学
四年级时,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书,作者描述的世界魅力无穷,令人
心驰神往。当得知儒勒·凡尔纳等科幻先驱想象的事物在 20 世纪成为现实时。这些书仿佛在召唤儿
童:幻想可以照进现实。
③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尊重他们自由思想的权利,关系到人的一生。儿童时期是精神的播
种期,在这一时期不重视培育想象力,长成之后未免“先天不足”。儿童的想象力起于观察、交流
和阅读。文字表达的形象,图画展示的情境,戏剧或故事的演绎过程等等,对培育儿童的想象力至
为重要。
④儿童一般能直言内心所想,在得到鼓励时更是不会担心说错,在交流活动中他会逐渐意识到
“多种多样”“意料之外”带来的启示。文字表达的形象可能与想象不同,图画展示的情境有了不
同的解说,戏剧故事的结局留下了一些空白,事物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
他会有“参与 ”的愿望。儿童在阅读时可能“带入”自己,他可能会在绘画时把自己画进去,他也
可能在戏剧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入角色”。
⑤我们那代人童年时,资讯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我看连环画或插图,很注意图中的建筑及人
物服饰,那是我所不知道的世界。多年之后,看到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和狄更斯笔下的伦敦,才明
白那些图画是十九世纪的欧洲,一个时代的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各有特征。“经验”就这样出现,
而此后的阅读,随着作者的叙述或描绘,我能感受到“形象”,甚至具体的场景。
⑥在儿童接触世界并开始无尽的想象时,要尽可能地肯定他的想象的合理性,老师或者家长每
说出一个“不对”或“错了”,都有可能堵住自由思想,让他误认为每个问题必须有“答案”,“答
案”必须“准确无误”“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于是他会认为个人见解无足轻重。
⑦儿童从小学就知道“标准答案”的存在,知道“胡思乱想 ”会遭到嘲笑,他会认为自己的想
象没有价值,那他有什么必要自由地想象和言说呢?不如等待教师提供的“精准答案”。会有一天,
豁然开朗的人们终于明白事物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故事的发展可能有无数种结局,自然界的万紫
千红奥秘无穷。这时,从小学开始被灌输的“标准答案”就显出了无比的荒谬,阻滞人想象的正是
童年时那些没有必要的规训。(原文/吴非,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4.下面有关儿童想象力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尊重儿童自由思想的权利,重视儿童想象力培养,这关系到孩子一生。
B.儿童时期是想象力的播种期,多让儿童观察、交流和阅读。
C.文字、图画、故事等阅读材料与儿童的想象有关,它们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D.儿童在阅读时,得到了正确答案,就乐于将自己融入阅读材料,这样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
5.下面各项关于阅读对儿童想象力培养的作用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阅读文字表达的形象,图画展示的情景,戏剧或故事的演绎过程都可以激发儿童想象力。
B.儿童在阅读文字、图画、戏剧故事时,读出事物的答案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
C.儿童只有在阅读时“带入”自己,在绘画时把自己画进去,在戏剧中“进入角色”,才可激
发想象力。
D.儿童在阅读时直言内心所想,在交流活动中会逐渐意识到想象带来的启示。
6.下列对培养儿童想象力方法表述,不符合的原文的一项是
A.让儿童多观察、交流和阅读。
B.鼓励儿童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及直言内心所想。
C.肯定儿童接触世界的想象的合理性。
D.去掉“标准答案”及没有必要的规训。
三、(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7 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①
②
,③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本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也是送别友人的诗。
B.开头两句是行程的交代,诗人穿过荆门来到楚国故地。
C.第三句“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D.尾联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 8-10 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
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向南。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问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
众千余说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
不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 ①也,力能杀人,幸勿
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不期事变,
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
行世。
【注释】①青兕:将才之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 节制:控制,掌控。
B.丐.我三日期
C.幸.勿杀我
D.弃疾雅.善长短句 雅:文雅,雅致。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丐:赐予给予。
幸:希望。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之使隶京
A.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之/使隶京
B.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之/使隶京
C.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之/使隶京
D.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之使隶京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在耿京手下担任掌书记的官职时,劝说耿京带领起义军去归顺宋朝。
B.辛弃疾在耿京军中时,有时和义端一起聊天,并说服了义端归顺耿京。
C.辛弃疾斩杀了偷了耿京大印的义端,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D.张安国杀害了耿京,辛弃疾一人独闯金营将张安国当众绑走交给朝廷。
四、(9 分)
1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第三大题古诗中所空的诗句。(3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①
②
③
12.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五、(23 分)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完成 13、14 题。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
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
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她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
“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
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哪里认得!我若来迟,你定入她套子,遭她毒手!”行者发起性来,
掣铁棒,往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她却抖擞精神,预先
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
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
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
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她是此
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她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她一下,不
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
莫念!”唐僧道:“有甚话说!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人,取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行者道:
“师父,你教我回哪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
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
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
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
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
13.选文中孙行者做了什么事让唐僧念“紧箍儿咒”?请简要概括。(2 分)
14.选文中孙行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清水洗过的眼睛
①自从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后,女儿整日赞不绝口,说这是她所遇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我们也
为之欣喜。但没过两周,女儿竟郁闷地说,新老师不喜欢她。见我们不信,女儿拿出了作文本。她
的作文一向得A,但这一次,这篇《美丽的矢车菊》,老师竟然给了C!我与老公左看右看,怎么
看都觉得这是篇优秀作文。
②带着满心的疑惑,我们找到了这位年轻的老师。他解释道:“这篇作文按一般的标准来看,文字
的技巧运用得相当不错,可是,请看这一篇。”老师拿出女儿的家庭练习本,说这上面的小练笔,
几乎篇篇都可以打优秀。那篇《矢车菊的眼睛看得到》,得到了一个大大的A。
③老师解释:“作文本上的那篇,是小孩刻意在模仿大人的腔调说话。而这一篇,虽说结构有些松
散,却充满童趣和灵气。”接着,老师又细细告诉我们:“孩子的心思,单纯时可以是一滴透明的
水,丰富时连最高科技的光和影都无法描画出来。一粒飞舞的尘埃,一声细碎的虫鸣,一片青草散
发的味道,这些在成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在儿童的世界里都是新鲜奇妙的。他们在表述自己独
特的感受时——兴奋、无拘无束,加上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文字,所以形式上不够完美。孩子们的文
章常常就像他们自己,比如,醉心玩耍时会忘记回家,走路时淘气地踢着小石子,哭与笑都不怕人
看到。但恰恰是这份稚拙,让人看到那种可贵的天性。”
④老师诚恳地与我们谈了很久,最后,他疑惑地看着我们:“能否告诉我,孩子为什么会用这
种极端矛盾的方式写作呢?”
⑤我与老公面面相觑,脸上都有些火辣辣。要答复老师这个问题,要回到女儿二年级时。那时,
孩子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总令我们瞠目结舌。最令人头痛的是,她在语文课上的发言,总被小
朋友们当作经典笑话,四处传播。邻居与同事,一见我们就会忍不住发笑。我与老公时常怀疑,网
络上那些令人笑到捧腹的造句,就是我家这位“小傻瓜”的原创。比如用“漂亮”造句,她会写:
“我的大门牙很漂亮,中间还有一条缝。”老公惊诧道:“哪有夸自己漂亮的,必须改掉!”女儿
仰起头,笑得一脸自豪:“我就是觉得自己的大门牙漂亮嘛!”我捧着镜子让她看:“那么丑的牙
齿,长大都要戴牙套矫正的,还敢说漂亮?”于是,这个句子就成了“天上的白云很漂亮。”为了
让令人尴尬的女儿“正常”起来,她所有的语文作业,都由我们进行严格的审查,凡是觉得不合常
规的,都要当场订正。在我们的督促下,“天气很热,我想打 110 报警。”改成了“天气很热,我
想吃个冰棒。”;“我跑得像狗一样快。”改成“我跑得像箭一样快。”……
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在那片小小的领地上,女儿不情愿地擦去了自己的思想,写下了我们的主
张。习惯成自然,日子久了,女儿的“傻气”渐收,变得“聪明”起来。她的作业本上,不再有让
人汗颜的语句,课堂上也极少闹出笑话来。我们的心态刚刚放松,她在作文中又“呆性”大发,满
篇皆是莫名其妙的句子。
⑦于是,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修剪工程”,先是去书店买来五花八门的《优秀作文选》,让她背
诵并模仿,直到她的作文也像那些范文般“优秀”。谁能想到,她竟瞒过我们的眼睛,为自己开辟
了一个秘密花园,种植自己喜爱的花草。如果不是遇见这位老师,也许,我们尚沾沾自喜于自己的
“尽职尽责”,永远都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⑧老师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孩子不傻,她甚至比我们还聪明,请耐心地看看她的小练笔
吧……”
⑨我们细细品读着每篇文章,两个人都惊讶了,在我们眼里少不更事的小不点儿,竟有那么丰富的
内心世界。在那篇《矢车菊的眼睛看得到》文章中,女儿写道——矢车菊有深蓝的眼睛,它能看到
两只中午吵架的虫子,在天黑前和好;它能看到开累了的紫藤花,打着呵欠落下来;它能看到头顶
的摩天轮缓缓旋转,在飞到最高处时,露出得意的笑。文章的结尾问——为什么矢车菊看到的,总
和爸爸妈妈看到的不一样?为什么大人的答案总是正确的?我多想知道,他们小时候,有没有过一
双深蓝的矢车菊眼睛?
⑩这最后一个问号,宛如一只小小软软的手指,轻轻弯下来,触到我心底的某个角落。我也曾向窗
前的蝴蝶问早安,托鸟儿替我找回飘走的风筝,也曾坚信每朵郁金香的花蕊上,都坐着一位可爱的
拇指姑娘。那些水彩画一样的时光,那些果汁软糖般的回忆,都被长大成人的我们,一点一点地遗
忘了。⑪深爱孩子,却没有教子经验的我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却忘了要看清孩子的内心;只看重
周围人的目光,却不愿听孩子的解释。我们将单纯与愚钝对号入座,在成熟与聪明之间画上等号,
这样自以为是地合并同类项之后,就仓促地开始“精心修剪”。
15.阅读 ①-③段,老师给两篇 文章《美丽的矢车菊》《矢 车菊的眼睛看得到》不同评 价,这两
篇文章的差异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 分)
(原文/刘继荣,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16.文中第④段说“孩子为什么会用这种极端矛盾的方式写作呢?”请简要概括原因。(4 分)
17.用直白的语言表述下面句中加点部分的意思。(3 分)
她竟瞒过我们的眼睛,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秘密花园,种植自己喜爱的花草。
18.题目中“眼睛”的含义是什么?成人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这双“眼睛”?请简要概括。(6 分)
六、(8 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 19、20 题。
10 月 16 日是第 40 个“世界粮食日”。今年武汉市提出的主题为“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
安”。学校决定开展“节约粮食,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
19.请你写出生活中节约粮食的三种具体做法。(3 分)
20.班会上,你向全班同学们发出“节约粮食”倡议,请你将倡议书写下来。(100~120 字)(5
分)
七、(5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无所得。其实,不仅在学习中需要
思考,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困难)也需要思考,有了思考,就会学(事)业有成。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0-2021 上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原文“事物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他会有“参与”的愿望。”
1.【答案】A
2.【答案】B.成分残缺。坚持能用尽用原则。
3.【答案】D(随事而制后的“,”改“。”)
4.【答案】D
答案出乎意料,才能激发想象,继而才会“参与(融入)”材料。
5.【答案】C
6.【答案】B(文中未涉及。)
7. 【答案】A.近体诗,也不是送别友人诗,属于离别家乡题材。
8.【答案】D 雅:一向
9.【答案】C
10.【答案】D “辛弃疾一人独闯金营”说法有误,应为“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
金营。”
11.【答案】①江入大荒流。②月下飞天镜。③云生结海楼。(每句 1 分)
12.(6 分)辛弃疾揣度义端必定去投奔金人并通水报告义军的虚实,就快马加鞭去追赶义端,并最
终抓住了义端。(“揣”“奔”“急”“获”各 1 分,句意 2 分)
13.【答案】唐僧没有认出伪装的白骨精(妖怪),孙悟空打死了女人或伪装的白骨精(妖怪)。
(2 分)
14.【答案】孙悟空处事果断(精明)、知恩图报。(两个词语不重叠,不交叉。每点 2 分)(4 分)
15.①《美丽的矢车菊》按照大人的标准来写作(不能用“模仿大人的腔调说话”作答),文字技
巧不错。(2 分)
②《矢车菊的眼睛看得到》虽结构松散,但充满童趣和灵气(或“充满想象”)。2 分(共 4 分)
16.①家长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常规的写作要求孩子订正。②家长要求孩子的写作必须模仿“优秀”
作文写作。(每点 2 分,共 4 分)
17.创作自己喜欢的作文。(3 分)
18.【答案】孩子的纯真(想象力)。(3 分)尊重(保护)孩子的纯真(想象力)。(3 分)(共
6 分)
19. (每点 1 分,共 3 分)
20. (5 分)
【答案】内容:包含写倡议书的原因和目的,倡议内容的具体化。(内容 3 分,表达 2 分)
21.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作文题意】
“思考”的内涵: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在生活、工作中面对问题(困难),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困难),学业(事业)成功。
支撑恰当:
背景:在生活、工作中面对具体问题(困难)。认知: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行为:如何进行思考,具体呈现思考活动。结果:事情向前发展、解决问题(困难),学业(事
业)成功。
“内容”包含两个方面:题意的表述和题意的支撑。题意应源自作文题的整体语意,题意应鲜
明,但表达上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文中材料的价值在于能恰当而完美地支撑题意。
题意表述分为“正确”和“错误”两个层次,题意支撑分为“恰当”“缺陷”“错误”三个层
次。依据题意的表述和题意的支撑两个指标的不同层次,作文可分为下面七类文。
一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恰当。
二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有缺陷。
三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恰当。
四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有缺陷。
五类文:题意正确,材料不能支撑题意。
六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不能支撑该文主旨。
第七类:题意错误且与材料无关。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
优秀: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字迹清晰,允许有极少错别字(不超过 3 个)。
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字迹较清晰,允许有
少量错别字。
不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本次作文评分共设七个类别,一至六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
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
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七类不分档次,题意错误且与材料无关为七类文,“表达”被
评为“不合格”的也为七
类文。
作文评分量表
类别
档次
题意表达
材 料 支
撑
达
语 言 表
得 分 区
间
上档
下档
上档
下档
上档
下档
上档
下档
上档
下档
上档
下档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正确
恰当
正确
缺陷
错误(与材料相关) 恰当
错误(与材料相关) 缺陷
正确
错误
错误(与材料相关) 错误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
错误(与材料相关)
不合格
50
49-46
45-42
41-38
37-34
33-30
29-26
25-22
21-18
17-14
13-10
9-6
5-0
【特殊情况评分说明】
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作七类文:
(1)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2)题意或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
(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 字以内)。
2.字数不足 600 字的评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