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自然辨证法概论知识点整理(2020年SJTU).docx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 自然观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1.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该学说的集中体现 2. 1925 年苏联将恩格斯的手稿首次结集出版 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二) 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 本体论基础与方法论前提。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11)(包括三个的采用排除法)(选择题) 1. 整体性与直观性 2. 思辨性与臆测性 3. 自发性与不彻底性 人物: 德谟克里特—原子论 阿里斯塔克—日心说 恩培多克勒—进化论 泰勒斯—水本原说 王充—元气论、宿命论 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论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p17) 特征: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 缺陷: 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观点(p22) 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 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 1. 科学基础 1)康德的“星云假说”取代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假说 2)赖尔的地质“渐变论”取代了由造物主一时兴起而引发的变革,把知识带进了地质学 3)维勒完成的人工合尿素填平了无基界与有机界的鸿沟 4)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解开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了科学上的第一个勋业。 5)麦克斯韦等人的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和磁的同一性以及运动规律 6)迈尔等人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必然联系 7)施旺与施莱登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统一 8)达尔文等人的生物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2. 技术基础(了解,老师课上没划重点) a)18 世界的蒸汽机器技术革命及其产业革命和 19 世纪的电力技术 革命及其产业革 命 ,推动了由工厂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再到电气化、 自动化工业的转变、促进了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 他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并由此产生了社会革命, 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了社会条件 。 b)技术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促进自然科学由经验科 学变成了理论科 学,又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知识体系,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实践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作用: 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5、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6、成为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六)系统自然观 观点和特征(p29) 观点:(p29) 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 基础: 科学基础:1、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2、耗散论、协同论 3、分形论 技术基础:1、“系统技术”中的“计算机、自动装置等硬件技术”2、“系统技术”中 “新的理论成果和学科的软件” (七)人工自然观 观点和特征(p34) 观点:(p34) 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 (八)生态自然观(重要,出大题) 观点:(p37) 特征: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 生态自然观的基础:生态学 ※生态自然观的作用:(p40)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3、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 自然观的当代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课后思考题】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共生关系,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 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3)“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即以生 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 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 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走出一条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生态自然观将随着系统科学尤其是生态科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逐步完善和发展 起来。它作为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 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课后思考题】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简单的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指生态可持续发展。蓝天 白云、青山绿水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社会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 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因此保护绿水青山,才能保住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 环境,从而赢得长远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论是生态环境生产力 理论生动、朴实和富 含哲理的印证:“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 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当然,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也有矛盾,绿水青 山是真正的金不换,“绿 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 因此,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宁要绿 水青山,不要金山银 山。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 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 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 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 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另一头牵着财富生产;一 头连着生态环境,另一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出发,将生态环境 内化为生产力的内生变量 与价值目标,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和价值诉求。 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突破了把保护生态与 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 的僵化思维,内含了保护、改善与建设生态环境 和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鲜活地 概括了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话语特色的绿色发展内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光辉典范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能量守恒,细胞学说,生物 进化论 三大发现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 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①科学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②科学技术是生产方式和生 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 (二)科学技术异化 1、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不仅社会生产被纳入资本运行体制,而且科学与技术的发 展也成为了资本扩张的“帮手”,导致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2、马克思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潜在包含在劳动异化理论中。 3、造成技术异化的原因:资本主义条件下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 (三)科学的本质特征 1、关于科学的内涵方面,马克思提出 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 2、关于科学的基础方面,马克思认为 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四)科技双刃剑效应(名词解释) 科学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力量。 3
(五)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①科学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 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是人在 与自然的接触的 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 ②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 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即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 ④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⑤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与实践关系。  国外学者的研究 器官投影说—卡普 埃吕尔—技术自主论  马克思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  钱学森把科学分为 11 类,划分三个层次: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 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与知识结构组成 1. 学科结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 2. 知识结构 :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1. 门类结构: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2. 形态结构 : 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知识形态的技术 (六)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1、科学发展呈两种趋势: ①自然科学由搜集材料与分析材料转向整理材料与综合材料 ②自然科学从研究较简单的运动形式转向研究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2、国外关于科学的发展的模式和动力研究 欧美①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 、认为 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 的成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 ②以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 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③历史主义—库恩的不断革命模式。历史主义者库恩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 式 ,认为科学发展是以 范式转换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的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 历 史过程 。④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发展模式包括 硬核、保护带两个部分和 正 反启发法两条规则 3、科学的发展模式和动力: 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2)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3)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4、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 1)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3)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5、 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 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 量。埃铝尔和温纳是技术自主论的主要代表。 社会建构论:认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代表人物有比克、平 齐等人。 4
6、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 1) 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2)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 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7、科技一体化: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益多 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习近平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时代特征与趋势:工程技术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 发现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课后思考题】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 工程科学构成。 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无 “科学试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 架构, 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 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 产业技术构成。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 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 形态结构的各 要素同样渗透咋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当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 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含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 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习近平 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时代特征与趋势: 工程技术更直接的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现 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 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把辨证法贯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将对立统一、 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与系统思维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 技术研究的过程。 3、做科学研究,首先要从问题出发;习近平: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是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辩证思维首要考虑的基本点。 ☆著名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就特被强调科学研究从问题出发,反对科学研究从观察出发的逻 辑实证主义观点 。 (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 分析: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以研究考察的方法 综合: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 以掌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 归纳: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演绎: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 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 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5
具体:两层含义,①感性具体,也就是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本身所获得的感性表象②理性具体, 即反映事物本质规定的、与科学实践结合的理论内容 从抽象到具体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的现实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是一种建立 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第二次,是从科学的思维抽象逐步使抽象的理论上升 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性的思维具体的过程,是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再返回科学实践,赋 予理论具体内容的过程 历史与逻辑 p71 (三) 1、收敛性思维特性: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 化。 2、发散性思维特性: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 3、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形式: 演绎、类比推理、 归纳等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方法:类比、溯因、最佳说明 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形式: 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 形象思维:联想、想象、隐喻 直觉思维:灵感、直觉与顿悟 (四) 移植:把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学科中,加以运用或 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 学科交叉方法: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一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方法去思考和研究对象, 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 (五) 1、数学方法:一种关注事物的形式和抽象结构的思维和科学方法,它抽象的表达事物的空 间关系与数量关系 2、系统思维:把事物视为系统来处理的思维方法 3、数学方法包括:数学方程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学统计方法、数学实验方法 系统、反馈、反馈控制 p82 4、复杂性思维:把事物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凸显出来,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 状态和性质,考虑问题的多样性 战略性思维:★★★【课后思考题】 战略性思维对于科学研究有何意义?[战略性思维是什 么] (p86【简答】【重叠】 1.战略性思维是对战略科学家的思维要求 。同时对于从事一般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工程 建设的科学家也具有重要意义。 2.习近平非常重视战略性思维的重要作用与深刻意义,是其提出的六大思维之一,战略性思 维对于科学研究而言非常重要。 3.战略性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展 示的是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古人讲,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科学家与工程师有没有战略性思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性思维,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科学技术研究能登多高,走多远,将抵达何处。战略性思维的强弱取 决于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以及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全局的时 间跨度的认识与把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4.对于国家而言 ,战略科学家需要掌握国家科学技术的基本战略,对于国家而言,科学技 术的总体规划是一种科学技术的研究战略。按照国家需要,结合自己及研究团队的研究确定 科学研究的方向。 6
(六) 1、科学实践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活动 2、科学实践的方法:科学观察、科学实验 3、机遇在科发现中的意义※※※(重要): 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科学研究有许多意外发现。在科学研究中能够 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 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 性能力 。 (七) 1、技术发明是创造人工自然物的方法。技术发明是人类在自然客体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物 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出来的原本自然没有的人工创造物 2、技术预测指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理 论、方法、技术手段,根据要预测的技术的过去、现在状况,推测和判断该技术发展的趋势 或者未知状况,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群。 技术预测的基本类型:类比性预测、 归纳性预测、演绎性预测 3、技术评估:对技术系统、技术活动、技术环境,包括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政 策等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进行测算与评价的行为,是从总体上把握利害得失,将被 评估的系列技术活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其活动的正面影响达到极大,从而引导技术活 动朝着有利于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经验探索与科学理论的指导(简答) 第一种:经验探索或已有技术的延伸,科学对技术的作用不大。 第二种:科学理论的引导,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 (二)十八大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 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3.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 环境保护力度 4.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 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  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变革。  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2、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 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3、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 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 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7
(四)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反思 1、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 2、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 (五)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 门类 ,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社会体制、活动机制、行为规范 2、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从科学学会进而组成特殊的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壮大的。  17 世纪英国皇家学会以及法国皇家科学院,  19 世纪德国大学实验室制度和研究班 制度建立,  美国大学系与研究生院制度的贯彻 3、莫顿提出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4、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伦理:(p112) 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动物以及研究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 “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 5、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及其应对里有哪些新兴技术? 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 6、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p113) 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 ,为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指明了 最高目标 ,技术共同体的主体是工程师。 (六) 1、CP 斯诺提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 2、对待反科学的正确态度: 反科学主义但不反科学;不要由反科学主义走向反科学 3、如何进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解决环境问题: 让科学回归自然。从技术创新走向环境技术创新。 设 4、什么是科学主义; 强科学主义? 弱科学主义? (p119) 科学主义试图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 、裁决 人类的认识与生活 ,把一切与科学不相符合的 人类认识与价值信仰看作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或者是错误的, 把科学技术看成是解决人类 一切问题的工具 。这是科技乐观论与科技万能论的集中体现,应该反思批判。 强科学主义:科学万能,即科学对于人类社会个体与集体的维持与发展是充分且必要的。 弱科学主义:科学至少是中性的智力活动,科学成果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积极作用 5、科学例外论:在科学技术的风险评价与决策的主体问题上,有人认为科学是例外的,享 有特殊地位,具有特殊的品质,有关科学新政策应该置于一个特定的范围,由科学技术专家 进行,这既是科学例外论. 6、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不过是一种简单的达到目的的手段或是工具体系,每一种技术都 被用来解决特殊的问题或服务于人类特殊的目的,进而认为技术是中性的,是指那些创造或 使用技术的人使得技术成为一种善的或恶的力量。 ★★★【课后思考题】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 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 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