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赛迪智库-2019.10-67页.pdf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资料共6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引 言
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规则之变
(一)规则需求之变:从商业化的单轨需求转向测试和商业化的双轨需求
(二)规则要素之变:从基于人的要素体系转向兼顾人类机器等多种要素
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
(一)美国
1.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
2.加利福尼亚州:示范性的规则体系,率先展开部署工作
3.内华达州:建立新型公司载体,加速示范运营落地
4.亚利桑那州:充分解释既有规则,形成宽松制度环境
(二)欧洲
1.欧盟:积极推进产业发展,负责构建协调框架
2.英国:充分评估规则需求,重视保险责任制度
3.德国:路测规则相对保守,关注伦理道德引导
4.荷兰:对开放与安全并重,重视新知识的传播
(三)新加坡:率先制定国家标准,探索新的安全体系
(四)日本:循序渐进修订规则,部门工作紧密衔接
三、智能网联汽车对既有规则的冲击
(一)交通规则
1.人:需转变驾驶人员与驾驶许可制度
2.车:缺乏安全标准和细化的智能等级
3.路:受地图限制且缺乏车路协同标准
(二)经营规则
1.运输规则
2.合同规则
3.竞争规则
4.保险规则
(三)法律责任
1.侵权责任
2.违约责任
3.刑事责任
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修改建议
(一)推动立法组的建设,研究重点事项和冲突条文
(二)评估企业技术能力,建立行业需求的收集渠道
(三)重视伦理引导作用,建立自动驾驶伦理委员会
(四)形成多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的治理能力
(五)加强部门协同合作,使协同机制制度化规范化
(六)构建多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创造性
2019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 研究报告 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 (工业和信息化法律服务中心) 2019 年 10 月
引 言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工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全新 产物,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是人工智 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场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引发汽车 工业,交通形态,社会分工等等方面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必 然会对既有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带来挑战。法律规则建设是智 能网联汽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方面由于智能网联汽 车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许多传统立法的规定不能适用 于智能网联汽车,甚至会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或运输服 务构成限制,需要及时对这些立法做出调整或解释,减少对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带 来的新业态、新秩序需要新的规则予以调整,科学有效的法 律制度供给能够促进新业态的良性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增加 公众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程度。因此,赛迪研究院政策 法规研究所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做了比 较系统地研究,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既需要新的法律规 则,同时更需要新的治理理念,以治理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以规则之变促进业态之变,使我国能在未来产业竞争中获得 制度优势。 在 2018 年 10 月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上我们发布了《2018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在 此基础上我们持续研究,今年更新而成了 2019 版。
目录 引 言 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规则之变..........................................1 (一)规则需求之变:从商业化的单轨需求转向测试和商业化的双轨需求1 (二)规则要素之变:从基于人的要素体系转向兼顾人类机器等多种要素2 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 6 (一)美国............................................................................................................6 1.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6 2.加利福尼亚州:示范性的规则体系,率先展开部署工作...................7 3.内华达州:建立新型公司载体,加速示范运营落地......................... 11 4.亚利桑那州:充分解释既有规则,形成宽松制度环境.....................14 (二)欧洲..........................................................................................................17 1.欧盟:积极推进产业发展,负责构建协调框架.................................17 2.英国:充分评估规则需求,重视保险责任制度.................................19 3.德国:路测规则相对保守,关注伦理道德引导.................................22 4.荷兰:对开放与安全并重,重视新知识的传播.................................25 (三)新加坡:率先制定国家标准,探索新的安全体系................................ 28 (四)日本:循序渐进修订规则,部门工作紧密衔接.................................. 31 三、智能网联汽车对既有规则的冲击....................................34 (一)交通规则..................................................................................................34 1.人:需转变驾驶人员与驾驶许可制度.................................................34 2.车:缺乏安全标准和细化的智能等级.................................................37 3.路:受地图限制且缺乏车路协同标准.................................................38 (二)经营规则..................................................................................................41 1.运输规则.................................................................................................41 2.合同规则.................................................................................................45 3.竞争规则.................................................................................................49
4.保险规则.................................................................................................50 (三)法律责任..................................................................................................51 1.侵权责任.................................................................................................52 2.违约责任.................................................................................................54 3.刑事责任.................................................................................................57 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修改建议........................... 60 (一)推动立法组的建设,研究重点事项和冲突条文..................................60 (二)评估企业技术能力,建立行业需求的收集渠道..................................60 (三)重视伦理引导作用,建立自动驾驶伦理委员会..................................61 (四)形成多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的治理能力..................................62 (五)加强部门协同合作,使协同机制制度化规范化..................................62 (六)构建多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创造性.................................. 63
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规则之变 智能网联汽车属于“破坏式创新”,它是全新的交通参 与者,改变了传统交通中人、车、路几者之间的关系,为交 通增加了许多新的要素,同时要取代人的主导地位。这些改 变必然引起治理规则的变化,规则之变以阶段性为特点,体 现在规则的需求层面和要素层面。 (一)规则需求之变:从商业化的单轨需求转向测试和 商业化的双轨需求 测试阶段规则需求的增加是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 产业发展在规则层面最大的区别。传统汽车产业对国家制定 法的需求基本是从商用阶段开始的。无论是确立所有权的物 权法、规范资质的许可法还是明确责任的侵权法,规范的都 是汽车设计完成,推向市场化之后的法律关系。而商用之前 各大厂商在规则层面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标准领域,特别是整 车、零部件和环保等强制性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极大地改变了该传统。当前的智能网联汽 车技术体系是以机器学习为核心构建,这决定了智能网联汽 车需要大量的训练。由于人类社会行为存在潜在不确定性、 驾驶员经验形成的可变性、故障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变化等原 因,完全自动驾驶的机器学习仅依靠模拟训练难以实现,只 能结合海量的道路测试不断修正、学习。因此智能网联汽车 在测试阶段就需要大量规则。一是封闭场地测试规则,规定 1
智能网联汽车基本性能、智能、安全性要求;二是开放道路 测试规则,规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测试主体、测试车 辆、参与主体、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商业部署规则, 规定随着新商业模式和社会关系的出现,而需明确的新治理 规则。 (二)规则要素之变:从基于人的要素体系转向兼顾人 类机器等多种要素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但催生出新的规则需求,也为相 关规则要素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为道路 交通增加了新的要素,如新增机器(自动驾驶系统)主体导 致人类的驾驶职能逐渐被取代;另一方面,使原有要素发生 变化,如扩大对数据和信息的依赖等。而交通要素的变化将 会导致规则要素的变化,进而需要新的规则予以规范。 新型生命权问题。传统道路交通对于生命权的保护主要 依赖两种方法,一种是为道路车辆设定一系列安全标准,一 种是设定一系列道路交通规则,要求驾驶员获得行驶许可。 此外主要靠事后追责机制督促驾驶员安全驾驶。这种安全保 障主要是被动安全保障和事后救济型。但是,进入自动驾驶 时代以后,机器拥有比人类更强的控制能力、更快速的反应、 更稳定的状态,有了主动的安全保障能力,此时道路安全面 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二难选择问题。面对前方不同方 向上存在或突然出现的行人,如何选择。从安全标准要求的 2
角度讲,自动驾驶汽车应当避免出现这种场景。但是极端情 况下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形,传统交通中,人类没有思考时 间,只能依据本能反应。但是自动驾驶所有处理背后必然有 逻辑判断,这种情况的处理策略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原 则。二是车内外生命权分配问题。传统车辆优先保障车内人 员安全,原因在于:车内人员是消费者,车企有义务最大限 度保证消费者的安全;车辆没有能力主动保护车外人员的安 全,只能依靠驾驶员的操作。自动驾驶车辆与传统车辆不同, 它拥有了主动安全保障能力。因此其安全策略不能沿用以 往,不能认为最大限度的保护车内人员安全就天然正确。自 动驾驶车辆应能权衡伤害损失,在事故无法避免时,尽量将 事故造成的总的伤害降到最低。如果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选择 减少损害后果的处置措施,且给车内人员造成的损失显著低 于车外人员的损失,那么应当要求自动驾驶车辆采取这种措 施。 监管对象转变。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是全新的监管对象, 拥有与传统车辆和人类驾驶员完全不同的特征特点,因此需 要全新的监管方式。一是监管对象,现行法律中没有自动驾 驶的相关规定,自动驾驶还没有合法的地位,但是进入智能 网联汽车时代,自动驾驶汽车是重要的交通主体,需要成为 单独的监管对象,拥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二是监管内容,目 前对交通的监管重点是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员行为的合法 3
性,在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交通主体后,对于驾驶员或者说乘 客的行为的监管必要性逐渐降低,而对于车辆的智能程度、 系统可靠性、算法合理性等方面监管的重要性则不断提升。 三是监管方式,智能网联汽车可以连入车联网,接受统一的 调度和路线规划,因此传统的交通信号,道路监控,交通管 理等等方面必然发生诸多变化,监管需要变得更加高效智 能。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网联汽车相比传统车辆会收 集、记录、处理更多的数据,数据保护与数据安全的规则在 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必不可少。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数据的处理 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风险,例如算法歧视和个人信息滥用等。 针对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须建设完善的数据保护制度。由 于全面赋予消费者删除权等权利可能对产业发展存在影响, 因此用户是否对数据具有自由选择权,在全球范围内仍存在 较大争议。但是,基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智能网联汽车企业 对于可能存在的隐私风险,具备告知义务,并且在收集、使 用、转移、删除数据时给消费者适当的自由选择权。而争议 的是对适当性的理解和解释。另外,在事先获得消费者自愿 且明确的同意之后,若企业意图将个人数据用于新目的,也 必须获得消费者的再次同意才可以使用。同时,企业也需要 提升软件的安全性,并可以考虑在整理个人数据时进行数据 和个人身份的分离,将数据匿名化,以确保消费者的数据安 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