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 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 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 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A. A 【答案】B B. B C. C D. 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B 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 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 项正确;A 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 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一定属 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 A 项;C 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 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与结论之 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 兵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 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 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 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 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 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 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
的国相的手里,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 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 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A 项;国相是由中央派驻的,刚开始是作为朝廷的监督人员,此时开始 郡守化,相当于“郡县长官”,排除 B 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解析参考论文: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3.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 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 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 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 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 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 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 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 A 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 除 B 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 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 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 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 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 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答案】C 【详解】由材料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得出作者对儒学的社
会地位沦落、佛教和道教的盛行感到不满,站在维护儒学统治地位的立场上抨击佛教、道教, 结合所学可知,宋儒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重振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 项正确;材料 没有涉及“儒法并用”,排除 A 项;清代的学者主张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排除 B 项;李觏 和张载没有主张“杂糅佛道”,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 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 反映当时 A. 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 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 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瓷器从广州出口,“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 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A 项正确;明朝中叶以后,制瓷 业等手工业领域,私营手工业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 通的,是为官府、皇室及军队服务的,排除 B 项;“颇受欢迎”的说法夸张,排除 C 项;清 代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明显削弱”,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 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主张 张之 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 洞 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李鸿 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 章 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 A. 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 B. 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 D. 修筑铁路与炼铁执先孰后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认为应该先炼铁然后修筑铁路,李鸿章认为应该先修筑铁路
然后炼铁,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张之洞与李鸿章争论“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 新”“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方面的信息,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7. 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 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 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 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 源 C. 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 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 观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 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C 项正确;根据《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的出台可知当时社会对于出国留学并没有 广泛认可,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 排除 B 项;“改变了”属于完成时态,此时国人中依然存在不少保守派,另外本文发表于 1903 年,科举制废除于 1905 年,排除 D 项。故 C 选项。 8. 1918 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 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 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 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 “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 “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 “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答案】D 【详解】鲁迅所说的“鹰”等威胁到了出笼后的“小鸟”,这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抨击与鞭 挞,所以“鹰”等指的是社会上的旧势力,D 项正确;“小鸟”代表的是已经觉醒的女性,
排除 A 项;“笼子”指的是的社会的束缚,而非落后的经济形态,排除 B 项;“无路”指的 是没有女性能够独立生存的社会环境,且 1918 年君主专制已不再是主流政体,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9. 1946 年 6 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 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 “武装自卫” B. “向敌后发展” C. “救亡图存” D. “解放 全中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46 年 6 月”结合所学可知, 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 然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此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 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我党,因此,面对蒋挑起内战中共提出“武装自卫”的号召, A 项正确;“向敌后发展”是 1938 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向新四军的致电号召,排除 B 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而发出的口号, 排除 C 项;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 1947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的《中 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 1954 年 7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 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 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 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 “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 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日内瓦会议、走出去”及所学知识可得,毛泽东主张通过支持东南亚等 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一边倒”需要调整, 排除 A 项;“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中提出来的,排除 C 项;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 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 1961 年 9 月,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 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
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A. 达尔文 【答案】D B. 牛顿 C. 爱迪生 D. 伽利略 【详解】根据材料“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 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可知这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他发明的望远镜,D 项 正确;达尔文是进化论的提出者,排除 A 项;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排除 B 项;爱迪生是一位发明家,比如发明电灯等,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 17 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 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 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A. 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 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 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 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正是由于 17 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海外贸易繁荣,艺术 上才出现了“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等题材,由此可见 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A 项正确;材料不是憧憬未来的浪漫主义,而且浪漫主义出现的 时间是 18 世纪末,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垄断公司,排除 C 项;材料和启蒙运动无关,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 18 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 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 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 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 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了“机器的使用”和“工厂的规定”使得工人的工作内容变得单一(相比 工场手工业时代),从而推动了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特指原来承担着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
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的社会单位),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的变化, 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的工作变化而非生活境遇,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物价上涨,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4.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 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 A. 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C. 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答案】C B. 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D. 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详解】根据材料“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 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可知,德国虽然通 过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涉及了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 报等,但却没有涉及个人权利,说明德国资本主义的保守性,专制色彩比较浓厚,C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德国的国家结构,不能得出帝国结构的松散性,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德国 的对外政策,排除 B 项;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代议制专制色彩非常浓厚,“君主制度的脆弱 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5. 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 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 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A. 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 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 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 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并结合 所学可知,发展工业化能够促进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改善人民的生活,巩固无产阶级的统 治,这是“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A 项正确;提升国防实力并不能挖掉国内资本主 义的“老根”,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 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可知,发展农业不会“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 C 项;恢复市场并不能“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6. 1970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A.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 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 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 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 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及所学知识可得,美国现在要调整与欧洲之间的关 系,符合美国现在利益的需求,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信息,排除 A 项;1973 年-1983 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 料未体现美国对抗苏联的态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 17.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 列要求。 材料一 表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1552 2659 1621 2780 材料二 20.5 13.3 12.9 94.1 32.0 20.6 7388.9 32.9 2414.4 243.3 8.1 755.2 ——摘《明实录》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 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 以物易物也不须繁。 材料三 ——摘《醒世姻缘传》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 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