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3 分)(2013•宁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B. C. D. 鱼 苹果 馒头 鸡蛋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 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 分)(2013•宁德)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晾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 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3 分)(2013•宁德)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B.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增加猪肉的瘦肉含量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甲醛对人体有害,瘦肉精对人体有害,燃烧需要可燃物与 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增大氧气的浓度能 促进燃烧,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故 A 错误; B、瘦肉精对人体有害,故 B 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增大氧气的浓度,促进燃烧,故 C 错误;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且起到降低温 度的作用,可以灭火,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3 分)(2013•宁德)下列生活用品中,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是( ) A. B. C. D. 瓷器 铁罐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玻璃瓶 塑料杯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据此结合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瓷器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铁罐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C、玻璃瓶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 错误. D、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 关键所在. 5.(3 分)(2013•宁德)雾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气污染现象.下列做 法有利于减少雾霾产生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煤火力发电 C.开发利用太阳能 D.乱砍滥伐树木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雾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气污染现象,减少雾霾产生应减少烟雾、 灰尘等微粒悬浮的排放,根据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 施是否合理. 解答:解: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烟尘、微小颗粒物,会增加空气中的烟雾、灰尘 等微粒的含量,不利于减少雾霾产生,故选项做法错误. B、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大量烟尘、微小颗粒物,会增加空气中的烟雾、灰尘
等微粒的含量,不利于减少雾霾产生,故选项做法错误. C、太阳能是清洁的能源,鼓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减少空气中的烟雾、灰尘等微 粒的含量,不有利于减少雾霾产生,故选项做法正确. D、森林能吸收烟雾、灰尘等微粒,乱砍滥伐树木,不利于减少雾霾产生,故选项做 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烟雾、灰尘等微粒的来源、防治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 6.(3 分)(2013•宁德)家庭常用几种洗涤剂的 pH 如下表所示,其中呈酸性的是( ) 洗涤剂 pH 洁厕剂 2.0 洗发剂 7.6 液体肥皂 厨房去污剂 10.5 11.8 A.洁厕剂 B.洗发剂 C.液体肥皂 D.厨房去污剂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洁厕剂的 pH 等于 2.0,小于 7,显酸性,故 A 符合题意; B、洗发剂的 pH 等于 7.6,大于 7,显碱性,故 B 不符合题意; C、液体肥皂的 pH 等于 10.5,大于 7,显碱性,故 C 不符合题意; D、厨房去污剂的 pH 等于 11.8,大于 7,显碱性,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 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3 分)(2013•宁德)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丰富,可任意使用 C.水蒸发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B.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考点:水资源状况;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 问题. 专题:压轴实验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可利用的淡水的量不多分析; B、根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判断; C、根据水蒸发时,水分子体积不变大判断; D、根据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判断. 解答:解:A、可利用的淡水的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所以不可任意使用,应该节约水资源, 故 A 错误;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 B 错误; C、水蒸发时,水分子体积不变大,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故 C 错 误; D、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水资源状况、硬水的特点,水污染的途径以及水的组成,以便于更好的利用水资 源、保护水资源. 8.(3 分)(2013•宁德)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盐酸﹣金属除锈 C.干冰﹣人工降雨 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D.小苏打﹣焙制糕点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对皮肤、织物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C、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故可用于人工降雨; D、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它易溶于水,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盐酸 可用于金属除锈,故 A 正确; B、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对皮肤、织物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能治疗 胃酸过多,故 B 错误; C、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故可用于人工降雨,故 C 正确; D、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它易溶于水,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熟悉所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才能正确回答此 题.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有 4 小题,共 12 分。先在 A,B,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 D 处填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9.(3 分)(2013•宁德)从图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C A、硅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D、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硅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进行解答; B、根据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 4 进行解答; C、根据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
D、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硅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 错误; B、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 4,故 B 错误; C、由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故 C 正确; D、由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故答案为:C;14. 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 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0.(3 分)(2013•宁德)下列可用于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通入 氢氧化钙 试液中.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化学性质的不同点进行解答.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与水 反应生成碳酸,能与碱溶液反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用紫色 石蕊试液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故 A 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所以不能用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鉴别氧气和二 氧化碳,故 B 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所以不能用闻两种气体的气味鉴别氧气和二氧 化碳,故 C 错误;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与石灰水不反应,所以分别通入氢氧化钙溶 液中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氢氧化钙. 点评:记住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是解答本题关健. 11.(3 分)(2013•宁德)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D . A.CH4+2O2 CO2+2H2O B.H2O+CO2=H2CO3 C.2H2O 2H2↑+O2↑ D.S+O2\frac{\underline{\;点燃\;}}{\;} SO2 .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 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 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S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 分)(2013•宁德)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4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B、根据甲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考虑;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取决于溶解度的大小;D、根据溶解度曲线中交点的含 义考虑.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 A 错; B、甲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甲的溶解度增大,不可能变为 饱和溶液,故 B 错;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因为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 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 4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故 C 正确; D、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20℃时,甲、乙的溶解度 相等. 故答案为:C;20.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曲线的交点的含义,饱和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填空与简答题(共 3 小题,共 26 分)
13.(6 分)(2013•宁德)(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 个氮原子 3N ,②2 个钠离子 2Na+ ③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 7.0 级地震.灾区水源受到污染,是导致 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氯气是常见的饮用水消毒剂,它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X+HClO (次氯酸),X 的化学式为 HCl ,H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1 . (2)熊去氧胆酸(化学式 C24H40O4)可治疗胆结石. ①熊去氧胆酸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熊去氧胆酸具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味苦的白色粉末 B.熔点 200﹣204℃,易溶于乙醇 C.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 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 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 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 断生成物 X 的化学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 HClO 的化学式 进行解答. (2)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 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3 个氮原子表示为:3N.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 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 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 ③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H2O=X+HClO,反应物中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2、 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1、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氢原子和 1 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Cl. 氢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 H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 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 x=+1 价. (2)①熊去氧胆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②A.味苦的白色粉末,描述的是味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熔点 200﹣204℃,易溶于乙醇,描述的是熔点、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 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项正确.
故答案为:(1)①3N;②2Na+;③HCl;+1;(2)①有机物;②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利用化学反 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 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13 分)(2013•宁德)(1)铁、铝、铜是人类使用广泛的三种金属. ①将铁和铜同时投入稀盐酸中,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则 B 是 铜 (填“铁”或“铜”). ②只用一种试剂验证铁、铝、铜的活动顺序,这种试剂是 A (填字母序号) A.FeSO4 溶液 B.Al2(SO4)3 溶液 C.CuSO4 溶液 ③铁在空气中容易发生锈蚀,为防止自行车的支架、链条等构件锈蚀,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涂 油 (写一种). (2)我市古田、寿宁等地盛产香菇,香菇的生产原料及配比如下表 原料 杂木屑 质量(kg) 200 麦麸 50 生石灰(粉) 过磷酸钙 2.5 5 ①原料加水搅拌时温度升高,原因是生石灰与水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该反应 放出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原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过磷酸钙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 和作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排在氢 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②只用一种试剂验证铁、铝、铜的活动顺序,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来判断; ③防止钢铁锈蚀的措施有很多,防止自行车的支架、链条等构件锈蚀,生活中常采用 涂油的办法; (2)①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氧化钙,化学式是 CaO,与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钙,同时 放出大量的热; ②根据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对化肥进行分类,分为钾肥、磷肥、氮肥、复合肥. 解答:解:(1)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排在 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图示可知 B 没有气体放出,所以 B 是铜,故答 案为:铜; ②只用一种试剂验证铁、铝、铜的活动顺序,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来判断, 我们先把三种金属按照强弱顺序排列为铝、铁、铜,然后选择中间金属对应的可溶性 盐溶液,遇到铁时,要选择亚铁盐溶液,故答案为 A;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