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WSN路由协议.pdf

第1页 / 共219页
第2页 / 共219页
第3页 / 共219页
第4页 / 共219页
第5页 / 共219页
第6页 / 共219页
第7页 / 共219页
第8页 / 共219页
资料共2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第二章 WSN路由协议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B3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uTURE研究计划 技术特征: • RoF分布式无线小区 • 混合FDD/TDD组网 • GMC/OFDM传输技术 • 环境自适应传输技术 • 分布式MIMO结构 • 迭代接收机技术 • L1-RAU切换技术 • 交织多址复用技术 • 统一硬软件试验平台 • 40-100Mbps大范围覆盖 • 2-10bps/Hz的频谱效率 • 低功率、高电磁兼容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基础知识 • 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e)公布了网络互连及网络体 系结构的框架 • 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为OSI模型 • OSI模型是一个用于开发这些标准的框架,其自 身并不是一个标准。 • 网络的任务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仅仅一个标准 就能处理的。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网络逻辑结构 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模型 应用层(7) 表示层(6) 会话层(5) 高层 传输层(4) 中间层 主机层,保证主机之间 数据的无差错传输 网络层(3) 链路层(2) 物理层(1) 低层,又称介质层,控制网络中 信息的物理传输
网络的逻辑结构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可以在物理设备或节点间建立连接并控制这些点 间路由和数据传输的标准和协议。 • 逻辑连接是建立在物理连接之上的,所以逻辑结 构和物理结构相互依赖,但是两者同时具有高度 的独立性 • 可以在不改变逻辑结构的情况下改变网络的物理 结构; • 同样,同一物理网络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支持不同 的标准和协议。
各类资源与OSI模型层次之间的关系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处理资处理资 源设计源设计 带宽资带宽资 源设计源设计 应用层(77)) 应用层( 表示层(66)) 表示层( 会话层(55)) 会话层( 传输层(44)) 传输层( 网络层(33)) 网络层( 链路层(22)) 链路层( 物理层(11)) 物理层( 存储资源 存储资源 设计设计
实际的OSI模型:一个电子邮件例子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网络层(NLNL::Network Layer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为“分组”(packet),它 是一种数据的结构化形式。网络层功能以数据链 路层的无差错传输为基础,为网络内任意两设备 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服务。 • 网络层主要解决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这就需要 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routing)选择。 • 如果同时在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分组,会造成 阻塞(Congestion),当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 的问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