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Cu-64
一、选择题
1. 2018 年 6 月 9 日“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正式开幕,吸引了众多游客
而来,下图是几处著名的景观,下列描述中用到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哈尔滨火车站大理石
B.中央大街欧式铁制艺
地面
术门柱
C.防洪纪念塔钢筋混凝土底座
D.哈尔滨大剧院铝合
金外壳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A、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是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B、铁制艺术门柱属于金属材
料,不符合题意;C、钢筋混凝土底座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D、铝合金外壳属于金属
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液体的量取
B.取用固体粉末
C.检验氢气的纯度
D.倾倒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B、取用固体粉末,将药品送到试管
底部,错误;C、检验氢气的纯度,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如果听到
“噗”的声音,说明是纯净的氢气,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像
倒液体一样,将二氧化碳从集气瓶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正确。故选 B。
3.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铁钉生锈 C.品红在水中扩散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A、电解水时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铁钉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
意;C、品红在水中扩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测定空气里氧气
含量,所用物质是红磷,红磷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用聚氯乙烯塑料作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
C.用氯化钠配制生
D.稀有气体用于磁
电线外面的绝缘层
壤
理盐水
悬浮列车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聚氯乙烯塑料有良好的绝缘性,作电线外面的绝缘层,正确;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
壤,正确;C、生理盐水是 0.9%的氯化钠溶液,正确;D、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错误。故
选 D。
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元素周期表有 7 个周期 16 个族
B. 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失火最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C. 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B
【解析】
A. 元素周期表有 7 个周期 16 个族,正确;B. 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失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
碳灭火器灭火,错误;C. 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
D.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确。故选 B。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 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答案】A
【解析】
A.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正确;B. 高锰酸钾
难溶于汽油,不能形成溶液,错误;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色,错误;D. 羊毛燃烧时有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涤纶燃烧时无此气味,错误。故选
A。
7.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HgO
Hg + O2↑ 分解反应
B. 生石灰作干燥剂 CaO + H2O ==
Ca(OH)2 化合反应
C.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O3 + NaOH == Na2SO3 + H2O 复分解反应
D.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A.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错误;B. 生石灰作干燥剂,CaO + H2O == Ca(OH)2,属于化合反
应,正确;C.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D. 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
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错误。
故选 B。
8.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B. 水体污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D. 如果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夜盲症
【答案】D
【解析】
A.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正确;B. 水体污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正确;D. 如果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坏血病,错误。故选 D。
9. 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 碳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 1:2:3
C. 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碳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A. 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错误;B. 碳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
1:2:3,正确;C. 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D. 碳酸是无机化合物,错误。故
选 B。
10. 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
B. 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C.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 100 多种
D.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可燃冰等
【答案】A
【解析】
A. 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正确;B. 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
油等,错误;C.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 80 多种,错误;D.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燃冰还没用利用和
开发,错误。故选 A。
11.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B
C
D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结构不同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B、蔗糖溶液不能导
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粒子,错误;C、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
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隔变小了,错误;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
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正确。故选 D。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磷矿粉和碳铵
酒精和水 呼出气体和空气
黄金和黄铜
方法一
加水,搅拌,观察 测 pH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氯化铝溶
液
方法二
闻气味
观察颜色 滴入酚酞溶液
加入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磷矿粉难溶于水,碳铵易溶于水;磷矿粉无气味,碳铵有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B、
酒精和水的 pH=7,都是无色液体,不符合题意;C、呼出的气体和空气都不能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无现象;都不能使酚酞变色,不符合题意;D、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黄金和黄
铜都不与氯化铝溶液反应,无现象;黄铜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黄金与稀盐酸不反
应,无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3.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
定大于乙
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如果甲中含有少
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错误;B. t3℃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
定大于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错误;C.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 t3℃时,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正确;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加入固体乙的方法转变成饱和溶液,
错误。故选 C。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B
C
D
木炭粉
氧化铜
加足量稀盐酸
氯化钠
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氯化钾
碳酸钾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硫酸亚铁
硫酸铜
加足量的铁粉,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除去杂质的原则是,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生成新的杂质。A、木炭粉中混有少量的
氧化铜,可加足量稀盐酸,过滤,将滤出物洗涤、干燥,错误;B、氯化钠中混有泥沙,可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错误;C、氯化钾中混有碳酸钾,加适量稀盐酸,K2CO3 +
2HCl == 2KCl + H2O + CO2↑,然后蒸发结晶,正确;D、金属单质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要
在溶液中进行,固体之间不能反应,错误。故选 C。
点睛:除去杂质的原则是,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生成新的杂质。
15. 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 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
素质量分数为 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87.6g,则分解的碳
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A. 33.6%
B. 40%
C. 47.3%
D. 60%
【答案】B
【解析】
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 x,则 100g×x× =100g×23%,解得 x=84%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00g×84%=84g
设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 y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
2×84
106
2×84-106=62
y
100g-87.6g=12.4g
=
,解得 y=33.6g
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难度较大,首先根据混合物中钠元素
的质量分数求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计算出参加反
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问题即可解决。
二、非选择题
16. “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不负嘱托!”习总书记来到哈尔滨为哈尔滨科技创新带来活
力。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哈工程大学研发的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无人艇试
航,石墨烯研发成功……都是哈尔滨的骄傲!
(1)利用火箭发射卫星,火箭使用肼(N2H4)作燃料,氧气作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用来作溶剂的物质,同时放出巨大能量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火箭升空过
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内能→_____。
(2)钛和钛合金是制造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的重要材料,主要利用了它们具有_______等
性能(填字母)
A.熔点高、密度小、机械性能好
B.熔点低、硬度大、韧性好
C.密度大、耐磨、耐腐蚀
(3)石墨烯可被用于制造透明电极、液晶显示屏、触摸屏、有机光伏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
等,是由于石墨烯具有较高的_______和透光性。
【答案】
(1). N2H4+O2
N2+2H2O
(2).
0 价、-2 价
(3). 化学能
(4).
机械能
(5). A
(6). 导电能力
【解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2H4+O2
N2+2H2O,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0、-2,火箭升空过程中的能量转
化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2)钛和钛合金是制造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的重要材料,主
要利用了它们的熔点高、密度小、机械性能好等性能。(3)石墨烯可被用于制造透明电极、
液晶显示屏、触摸屏、有机光伏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是由于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导电
能力和透光性。
17. “他已褪去少年的青涩,淋漓尽致的表演充满了成长的力量。”20 岁的哈尔滨小伙博
洋,自 2018 年年初的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自由滑比赛中完美发挥,全场零失误,一举夺
得冠军。
(1)运动员每日饮食需要营养的严格配比,牛肉炖柿子是运动员比较喜爱的一道美食,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