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广东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共 28 小题,30 个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二语出自《》。
2.中华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是。
3.甘肃敦煌莫高窟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彩色雕塑,它们多表现为教主题。
4.提出“性善论”观点的古代哲学家是。
5.老子认为人应“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
6.中国有文、武二圣人之说,文圣人指,武圣人是。
7.古代宗法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地位、财产等方面采取继承
制。
8.在代,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朝廷设立宣政院进行直接管辖。
9.八仙、土地神、灶王爷等都属于教中的人物。
10.“诗有六义”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以及。
11.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长诗是屈原的《》。
12.“乐府”一词具有多种涵义,汉代指,魏晋时人们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作乐府。
13.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富有人生哲理。
14.古文,相对于当时流行的而言,是韩愈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
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15.在苏门四学士中,是最为出色的词人,其《鹊桥仙》有名句“有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
16.《》被称为“讽刺杰作”,它是一部批评封建科举制度摧残、扭曲读书人人性的著作。
17.被认为中国新诗奠基之作的是。
18.的大量作品都讲述北京的人和事,他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19.王安忆的《》讲述的是一位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小姐”王琦瑶命运多舛、起伏跌
宕的情爱怨史,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上海百年的风俗画卷。
20.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又被称为“神圣的喜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狱
篇,炼狱篇,篇。
21.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
上第一个“”形象。
22.19 世纪英国文学史中,勃朗特三姐妹具有传奇色彩,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小说
《》,艾米莉·勃朗特创作了《》,安妮·勃朗特则创作了小说《爱格尼斯·格雷》。
23.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通过对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体
现了浪漫主义的“”原则。
24.与个体主义相对应的文化类型是。
25.根据跨文化交际原理,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原因之一是。
26.根据 Hofstde 的研究,在男性度方面,排位第一。
27.东方文化属于语境文化。
28.伊斯兰文化中给人递东西或者接东西只能用手。
(二)简答题(共 7 小题,共 50 分)
1.“和”的哲学内涵,以及“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含义(8 分)
2.分析柳永词的新变特点(9 分)
3.沈从文小说的创作题材有哪些方面?作品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观点?(9 分)
4.分析《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刻含义(9 分)
5.中国大陆编写的华文教材有一些突出的文化内容,法国外语教学大纲、美国 21 世
纪外语教学标准也都有文化的内容,请结合这些情况,简单阐述你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
学的看法(5 分)
6.新加坡有的宗教背景的私立学校要求学生称教师为 uncle、aunty,但是有的大陆去
的老师很不愿意接受这种称呼。请对此现象作分析,并给出你的建议(5 分)
7.跨文化的言辞交际常常出现非母语者误解母语者的情形,请举一个例子,并分析原
因(5 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
节。
2.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四个步骤。
3.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练习等等。
4.语言教学流派中,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5.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
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9.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组块。
10.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二)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3.教师学校角色的含义
4.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
5.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材料分析与写作(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你掌握的应用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等知识,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1000 字(含标点);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论证有力;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规范,标点无误,卷面整洁。
广西玉林“狗肉节”再起争端
新华网广西玉林 6 月 20 日电因为所谓的“夏至荔枝狗肉节”,广西玉林最近几年着实
“火”了一把,一些玉林人自己都没想到小地方玉林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一夜之间,我家的脆皮狗肉店就闻名全国,压力很大。”玉林市民钟光海没想到,他
家的脆皮狗肉店仅仅因为遮盖了“狗”字,近段时间引来了媒体的关注。钟光海今年 63 岁,
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他说,玉林人吃狗肉已经延续多年,“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玉林人吃狗肉已经有了四五百年历史。
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干部韦万里介绍,民间有一种看法,认为玉林地处中国南方,
天气炎热,人们劳作结束后往往喝白粥解渴,长期以来体质总体偏虚,而荔枝和狗肉是热
气食品,在夏至日这一天吃狗肉,能够将所有的寒气驱走。“按当地的说法,随便怎么吃,
也不上火。也有‘吃了荔枝狗,西风绕道走’的说法。”韦万里说,当时有一条美食街,部
分店铺贴出了“夏至荔枝狗肉节欢迎您”的字样,后来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逐渐将此扩大
化,“狗肉节”因此得名。
2011 年,由于国内外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强烈谴责当街宰杀狗只的行为,延续了 600 多
年的浙江金华“湖头狗肉节”被紧急叫停。玉林就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还保留了所谓的“狗
肉节”的城市。也就在这一年,境内外媒体开始广泛关注玉林。
2012 年以某爱狗人士在玉林当场向狗下跪叩拜谢罪为转折点,不少媒体开始刊发宠物
狗被虐、狗被当街宰杀等图片,一时间,“吃不吃狗肉”成为舆论焦点。2013 年,西方媒体
开始参与玉林人吃狗肉的报道,一时间,玉林被推上了“国际舆论舞台”,网络上对当地政
府以及商家的批评比比皆是。大门户网站“玉林”“狗肉节”等词汇的搜索频率迅速攀升,
玉林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