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山东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山东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本题总分 30 分) 1.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2.根据课外活动的活动机能分,可分为(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接受性活动 D、创造性活动 E、训练性活动 3.属于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E、团结协作 4.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跟踪法
B、追因法 C、临床法 D、产品分析法 E、教育会诊法 5.现代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有(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多元中心课程理论 C、目标中心课程理论 D、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E、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6.美国学者( ),1918 年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 领域的诞生。 A、拉尔夫•泰勒 B、布鲁纳 C、裴斯泰洛齐 D、博比特 E、斯宾塞 7、属于小学德育的特点的有( ) A、基础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E、相对独立性 8.《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F、因材施教原则 9.属于课外活动的特点的有( ) A、沟通上的广泛性 B、组织上的自愿性 C、内容上的广泛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活动上的自主性。 10.班会的特点有( ) A、民主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E、导向性 11.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主张(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E、家庭基因论 12.《儿童权利公约》包括的基本原则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E、无歧视原则。 13.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以把课程分为( ) A、知识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E、综合课程 14.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 D、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E、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15.实质教育论的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 ) A、传授生活
B、发展智力 C、培养品德 D、发展个性 E、培养能力 16.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的统一过程。 A、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B、模仿、理论、练习 C、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D、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E、“学”、“思”、“行” 17.《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教求,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一节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 ) A、组织教学 B、复习过渡 C、讲授新知识 D、巩固新知识 E、布置课外作业
19.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E、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的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教育 C、个体社会化 D、社会规范个体化 D、社会与环境 21.德育的基本途径有( ) A、教学 B、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C、劳动和社会实践 D、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E、班主任工作 22.班级管理中的评价具有( )的作用。 A、鉴定 B、导向 C、教育
D、培养 E、激励 23.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有( ) A、可行性 B、协调性 C、明确性 D、基础性 D、先导性 24.( )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A、科技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体育活动 D、学科活动 E、社会活动 2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 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26.( )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A、教室 B、教学素材 C、多媒体 D、教师 E、学生 27.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次把教育 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培根 B、卢梭 C、裴思泰洛齐 D、柏拉图 E、康德 28.西周建立了典型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 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其典型特征是( ) A、学为文士 B、以(书)吏为师 C、学在官府 D、政教合一 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9.常见的教案有( )三种。 A、探究式 B、讲义式 C、提纲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