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云南怒江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全卷两个大题,共 29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 1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
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这条古商路以运送丝绸为主。19 世纪下
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将这条古商路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下
列哪一位人物功不可没(
C )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郑和
3.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族与
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B
)
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4.有一本史书,历时 19 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
书赐名。该史书是(
B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5.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中国近
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邓世昌
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该国家是(
D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7. 1915 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
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B
)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8.发生在 1919 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中国( C
)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9.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追根溯源,与建军节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10.与图 1 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图 1
11.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
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C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二大
12.与“1947 年 6 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
事件是(
D
)
A.转战陕北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淮海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3.抗战期间,通过自身努力,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和垄断,成功发明“联合制碱法”
的我国著名化学家是(
B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14. 1958 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大约出动 9000 万人,大搞“小(高炉)、
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
动在全国掀起。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C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立的思
想路线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 B.“两个凡是”
C.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代表”
16. 2017 年 4 月 26 日,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显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新中国建
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B
)
A.北洋水师
B.华东军区海军
C.北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下列外交成就属于改
革开放前取得的是(
D
)
①中美建交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2001 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图片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C
)
狮身人面像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
B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C
C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
D
D
19.马拉松赛跑已在云南多个城市举办,越来越多的发挥着凝聚公众的纽带作用。与马拉松
赛跑起源相关的是( B )
A.琅城起义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布匿战争
20.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与下列哪位航海家的航行活动有关(
A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1.与图 2 内容相符的历史文献是(
D
)
A.《民法典》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图 2
22.日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每一次改革都有可能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近代历史上,使日本
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改革是(
C
)
A.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B.废除农奴制改革
D.百日维新
23.某同学在历史故事分享时讲到:5 月 21 日,凡尔赛反动武装最终冲破了圣克鲁门……
27 日,剩余的公社战士退守至拉雪兹神甫公墓……28’日晚,公社战士高呼“公社万
岁!”英勇牺牲。故事描述的是(
A
)
A.五月流血周
B.宪章运动
C.攻占巴士底狱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4.“二战”爆发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下
列哪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C
)
A.波兰灭亡
B.巴黎沦陷
C.慕尼黑阴谋
D.英国遭到空袭
25.“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焦点是(
A
)
A.巴以冲突
B.争夺水源
C.石油争夺
D.印巴冲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5 分,第 28 题 13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赢姓,名政。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
国,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材料二
材料三
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
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图 4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
(1)根据材料一,说说秦始皇的历史功绩。(2 分)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2 分)
(2)材料二图片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写出该朝代统治前期,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采取的
措施。(4 分)
疆域:清朝。(2 分)
措施:设台湾府。(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2 分)
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2 分)
(4)请给以上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名称。(2 分)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答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等亦可给分。2 分)
27.(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在不变更封建
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变革,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治,对付新
的
“变局”和“强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
障
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
体。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
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材料四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
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
和
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后来在哪一运动中付诸实践?这一
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3 分)
运动:洋务运动。(1 分)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1 分)
结局:以失败而告终。(1 分)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 分)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2 分)
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2 分。
答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所说“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写出标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
(4 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答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亦可给分。2 分)
事件:开国大典。(2 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性事
件。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 分)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
分)
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答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亦可给
分。2 分)
28.(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
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两
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密布着战争
的乌云。
材料二
1919 年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
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1921 年 11 月 12 日~ 1922 年 2 月
6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
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实际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
——罗伯特.E.勒纳《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已走向缓和,但是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造成的地区争端以及恐
怖
主义活动仍在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只有用对话代替对抗,开展广泛的交流与
合
作,才能真正避免战争,维护和平。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名称。“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最终成为“战
争”导火线的是哪一事件?(4 分)
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 分)
事件:萨拉热窝事件。(2 分)
(2)材料二中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导致“一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这一
格局被称为什么?(2 分)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2 分)
(3)分别写出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反映的世界局势。(4 分)
图 5: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或雅尔塔体系)。(如答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
峙亦可。2 分)
图 6:一超多强(或多极化趋势)。(2 分)
(4)谈谈从材料四中得到的认识。(3 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只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强权政治和
霸权主义,才能避免战争,维护和平。(3 分)
29.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
始
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
18 世纪 60 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呜响,世界
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
人
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材料三
这场革命包括两部分—一积累信息和传播信息……仅世界各地每 24 小时公布的科学信
息,其量之多,即可填满 7 套 24 卷一套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同样空前的、爆炸性的是
用
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
速
度。任何国家中的任何人都能通过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机或计算机得到这种信息。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
人
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而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
明
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几个阶段。各国各地区的人民
创
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的名称。(写出两个即可。2 分)
半坡遗址。(答大汶口遗址亦可给分。1 分)
河姆渡遗址。(1 分)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蒸汽机改良成功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4 分)
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2 分)
人物:瓦特。(2 分)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4 分)
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 分)
时代:信息时代。(2 分)
(4)写出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2 分)
主要观点:①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
化的过程;②物质文明史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几
个阶段;③各国各地区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写出一点即
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