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湖北宜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35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大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兽和谷题卡一并上交。
汉字(10 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边城》错综有致地展现了荼峒的地方风貌:繁密如落雨的虫鸣,晨 xī(
)中静卧的吊脚楼,
淳厚而粗犷.(
)的民风……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
)的世外桃 yuán(
),流淌着
沈从文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
(1). 曦
(2). guǎng
(3). huán
(4). 源
【解析】
【详解】要特别注意“曦”字的右边字形写法,“源”不能写成“园”;“犷”读“guǎng”不读“kuàng”。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凡事顺其__________;遇事处之___________;得意之时_____________;失意之时_____________;艰
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A.泰然
B.自然
C.坦然
D.淡然
【答案】B
A
D
C
【解析】
【详解】(1)自然: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自由发展。任何事情都要顺从它的自然发展的状态,故第
一个空填选 B。
(2)泰然:心神安定的样子。遇到突发的事情对待它要心神安定,不慌乱,故第二个空选择 A。
(3)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称心如意的时候、人生处于高峰状态时要对周围的夸耀、赞美保持一种
不经心、不在意的态度,不被赞美所迷惑,故第三个空选 D。
(4)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不惧。人生处于低谷、处于不如意的阶段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失败、
面对周围的不满时,要做到内心平静,没有顾虑、不惧怕,故第四个空选 C。
3.叠词不只是词语的简单重复,它在形成节奏感之余,还会产生特别的韵味,从而表达更丰富的情意。请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
)
A. 指点→指指点点
C. 来往→来来往往
B. 仔细→仔仔细细
D. 原本→原原本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A.“指点”:指示,点拨,褒义词;“指指点点”:在别人背后议论人或者挑别人的毛病、说坏
话,贬义词;
B.褒义词;
C.中性词;
D.中性词;
故选 A。
4.请根据你对下列成语的理解,将“斤、两、铢、钧”四个古代量单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半斤八两
铢两悉称
雷霆万钧
锱铢必较
【答案】铢 两 斤 钧
【解析】
【详解】(1)半斤八两: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2)铢两悉称:意思是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3)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4)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结合“锱铢必较”的意思可知,突出小气,故“铢”应该是比较轻的。结合“铢两悉称”的意思可知,“铢”
和“两”的轻重差不多,结合“半斤八两”的意思可知,半斤和八两的轻重差不多,故“两”比“铢”要
重,“斤”应该比“两”重。结合“雷霆万钧”的意思可知,这里突出威力大,故“钧”最重。故正确排
序:铢,两,斤,钧。
5.请在下列诗文名句中选出两个表示酒杯的词语。(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白 樽
【解析】
【详解】(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提一壶美酒摆 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酒杯,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
酒杯。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故表示酒杯的词语:白,樽。
阅读(60 分)
一、群文汇读(18 分)
鸟喧蛙噪,江上阻风,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顺遂之事,本当烦忧。但换个角度,换种心情,或许心境会有
所不同,观此三则短文,当有所悟。
【甲】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①也。余忆曩②居小昆山下,时梅雨初霁,
座客飞觞,适闻庭蛙,请以节饮③。因.题联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喧林___________。”可谓山史实
录。
【乙】儿子从未远出,初应省试,不能不一往。阻风沙漫洲④,舳胪相接⑤,郡中宋氏叔侄,移船头就
柳阴,棋□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头⑥握蕉扇,委影池塘,若绘江
上阻风图。二景绝佳。
——陈继儒《岩幽栖事》
——龚炜《巢林笔谈》
【丙】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雪电文作大雨如注。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于
昏黑中寻一草棚,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
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注释】①漏声:钟声。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②曩(nǎng):从前。③节饮:(按蛙鸣的)节拍饮酒。
④沙漫洲:地名。⑤舳舻(zhú lú)相接:船只首尾衔接。⑥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6.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因(
)
予(
)
阡陌(
)
或(
)
7. 请将“以”“之”“于”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谓□报更
B.棋□其下
C.惜无有□此为念者
8. 请用“/”为【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
9. 请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
10. 请在【甲】文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
11. 【乙】文中“二景”指的是哪两个场景?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12. 闻鸟、蛙之聒噪,因风、雨而受阻,遇此等烦忧之事,当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请以三则材料中任意一
则为例说说你的看法。
13. 积累链接:请写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身处困境仍心怀天下的句子。
【答案】6.
(1). 因(于是,就); (2). 予(我); (3). 阡陌(田间小路); (4). 或(有
时;有的)
7. A.之 B.于 C.以
8.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
9. 如果有好的官员,也足以治理那(这)个地方。
10. 鸟报更
11. 示例:柳阴弈棋(柳下弈棋、柳下对弈) 池塘观荷(池边赏荷)(点明地点与事件,
意近即可)
12. 示例 1:当以恬然之心处之。如甲文中,作者面对鸟喧蛙噪,不以为烦,而是将鸟声视为报更的钟声,
将蛙鸣当作饮酒的节拍,实在有趣。
示例 2:当以淡定、从容之心处之。如乙文中,作者送儿子赶考,被风阻于江上,但他并未心急如焚或焦躁
不安,而是在等待之际观人下棋,与友赏荷,并能感受到眼前之景如画一般,实在自然洒脱。
示例 3:当以释然、豁达之心处之。如丙文中,路遇大雨,水漫阡陌,但作者并不为自己的困境而烦忧,而
是心忧天下,为国计民生、百姓安危而忧,实在可敬可佩。
示例 4:当以悠然、闲适之心处之。如丙文中,作者遇雨受阻,在忧己忧民之后,尚能驻足观云,感受大自
然之美,实乃雅逸之行径也。
1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注意:因,古今异义词,于是,就;予,古今异义词,我;阡陌,结合《桃花
源记》理解,指田间小路;或,古今异义词,有时。
【7 题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的使用。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虚词的意义做出正确
的选择。
A.“谓□报更”意思是:称山鸟鸣叫为报时间。应选择“之”,在这里作代词,表示,山鸟鸣叫。
B.“棋□其下”意思是:在柳荫下下棋;应选择“于”,表示介词,在。
C.“惜无有□此为念者”意思是:可惜没有在这上面用心思的人。应选择“以”,“以……为”表示把……
作为。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
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意思是:
走了四五里,看到西北方云气升腾聚集;不久,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故断句: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
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
【9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
字顺,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苟,如果;良有司,好的官员;亦,也;治,治理。
【10 题详解】
考查补充对联。对联书写格式要求: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位置相同,词性
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根据上联“花枝送客蛙催鼓”中的后三个字“蛙催鼓”,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
名词,构成一个主谓短语,那么下联后三个字的词性和短语结构与之相同。结合文言文内容,“山鸟每至
五更,喧起五次,谓之报更”分析,下联应该是“鸟报更”。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根据“郡中宋氏叔侄,移船头
就柳阴,棋于其下”理解,这句话是对树阴下下棋场景的描写,按照题干要求用四字词语可概括,即,棋
于柳下,或柳下弈棋等。根据“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头握蕉扇,委影
池塘,若绘江上阻风图”理解,这句话是对池边赏荷花场景的描写。由此可概括为:池边赏荷等。
【12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解答“闻鸟、蛙之聒噪,因风、雨而受阻,遇此等烦忧之事,当以
何种心态来面对”的问题,要结合文言文内容和情感来谈看法态度。甲文,“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
之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也”,“适闻庭蛙,请以节饮”,作者面对鸟喧蛙噪,不以为烦,而将鸟声视为
报更的钟声,将蛙鸣当作饮酒的节拍,趣味无穷,由此得出当面对烦扰之事时,要以恬然闲适的心态处之。
乙文中,“阻风沙漫洲”,“移船头就柳阴,棋于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
疏四五人,科头握蕉扇,委影池塘,若绘江上阻风图”,由以上句子分析,作者在陪儿子省试时路遇大风,
没有急躁烦扰,而是柳下弈棋,与友赏荷,发现身边的美好,心态从容,由此我们得出当面对烦扰之事时,
要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处之。丙文中,作者“行至总铺,雨愈甚”,面对“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的处
境,作者却忧国忧民,“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并且面对困境还能“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
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由此我们得出当面对烦扰之事时,要以释然,豁达,闲适之心处之。
【13 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识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
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
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鸟每到天将明时,大声鸣叫五次,称山鸟鸣叫为报时间。这大概就是用鸟的叫声当作钟声吧。
我回忆起从前在小昆山下居住,正好梅雨过后天气放晴,客人举杯畅饮,正好听到院子里青蛙史鸣叫,请
按蛙鸣的节拍饮酒。于是题写对联:“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喧林鸟报更。” 可以说是山史实录。
乙:儿子从没有出远门,初次参加省试,不能不一同去。因大风我们被阻在沙漫洲这个地方 ,船只首
尾衔接,郡中宋氏叔侄,移动船头靠进柳阴,在树阴下下棋。崇友拉我看荷花,夕阳反射,荷花明净光鲜,
稀疏看见四五个人站在那里,不戴冠帽的那个人握着芭蕉扇,影子投射在池塘,好像在描绘一幅江上被风
所阻图。柳阴下棋,池塘观荷真是极好的景致。
——陈继儒《岩幽栖事》
——龚炜《巢林笔谈》
丙:走了四五里,看到西北方云气升腾聚集;不久,(乌云)布满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走到总铺,
雨越发大了;(我们)敲遍了旅店的门,都不应声。马夫在黑暗中找到一间草棚,大家一起暂时躲避在草棚下
面。雨停了,而天已经亮了。道路都被大水横流淹没,分不清田地和小路。我暗自感叹水利工程没能修筑
好,天下没法安定啊。如果能得到一位好官,也足够治理好一个邑了。可惜没有在这上面用心思考的人。
抬头看到云气非常好看:有的像人,有的像狮子,像怪石,瞬息万变。我曾说过看云最好在落日时分,最好
在雨过天晴时,却不知在日出时分看云也很美。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二、人文悦读(9 分)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一线可化生万物也。简简单单的线条拥有无限魅力,国画之线,书法之线,音乐之
线,串起的不止是艺术,还有更丰盈的精神世界。
一线万物生
◆梁衡
①友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它的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
俗套。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入你的心底。这让我
第一次对线条产生了兴趣。
②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就生成了一条线。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当线
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如枪戟之威,或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所以
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
磅礴雄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
嘶鸣……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线条的杰作。
④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
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
来,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⑤至于音乐,那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
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乐谱的彩色线条。
⑥线条之美不止于艺术,也体现于文学中。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简直是一幅美人
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__________一痕、__________一点、__________
一芥、___________两三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⑦线条之美还在于其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为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
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
上的标签。
⑧我曾到霍去病墓上观賞那著名的《马踏匈奴》,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传递着汉
代的辉煌开放与国家的强盛。难怪林徽因参与设计国徽时,强调要用汉唐线条,也只有这般苍劲雄健的线
条,才能表现出新中国的如日初升!
14. 仔细揣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线条之美的?
15. 请仿照前文句式,在第②段横线上再补写一句。
16. 请根据前文提示,将第⑥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7. 请问线条为国家注入了哪些主观精神?
18. 积累链接:请写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
【答案】14. 艺术、文学、主观精神
15. 示例:花朵的吐蕊初放 河流的奔腾不息 草木的欣欣向荣 花鸟的动人神韵
16. (惟)长堤 湖心亭(与余)舟 舟中人
17. 辉煌开放与国家的强盛
18.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
【14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找到隐含信息的关键语句,筛选概括即可。根据第⑥段的“线
条之美不止于艺术,也体现于文学中”即可筛选概括出前两个角度:艺术、文学;根据第⑦段的“线条之
美还在于其主观精神”可以概括出第三个角度:主观精神。
【15 题详解】
这道题主要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有三个要求:修辞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根据第②段的“所以中
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
礴雄浑”可知,我们仿写的对象是“中国画的白描,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的内容;仿写的具体结构
是“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据此可作答:湖泊的波澜不惊,竹柏的疏影摇曳等。
【16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识记能力。《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风景的原文内容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据此即可作答。
【17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文章可知,文章第⑦⑧段主要论述线条的主观精神。根据第⑧段的
“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传递着汉代的辉煌开放与国家的强盛”即可概括提炼出答案:
辉煌开放与国家的强盛。
【18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识记能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根据律诗的结构“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可知,颔联是第三四句。《次北固山下》全诗内容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据此即可作答。
三、名著选读(10 分)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既唤醒了人类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又激起了一代代年轻人求
索未知的勇气,亲爱的孩子们,走!一起探险去!
诺第留斯号停在这片茫茫冰原上,不得不停止了冒险旅行。
◆儒勒·凡尔纳
不管如何使劲,也不管用什么高招,就是无法把冰破开。既不能进,也不能退,因为来路早已结冰封
死。下午两点,船体两侧的冰就冻上了。
船长观察了一会儿,对我说:“怎么样?教授先生!”
“我想我们被困住了,船长。”
被困住?这是什么意思?”
“进退两难,朝哪个方向都走不了。”
“如此说来,阿龙纳斯先生,您认为诺第留斯号脱不了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