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 1 月浙江省自考鲁迅研究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1.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 》是用文言写作的。[每空 1 分]
2.
伯夷是鲁迅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每空 1 分]
3.
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 ,增加了作品的“ ”。[每空 1 分]
4.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 ,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
[每空 1 分]
5.
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 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每空 1
分]
6.
鲁迅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
而且要 ”。[每空 1 分]
7.
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 ,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每空
1 分]
8.
“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 》。[每空 1 分]
9.
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 ,婉而多讽”。
[每空 1 分]
10.
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 本,其中三本是以 为题。[每空 1 分]
11.
在《野草》中的《 》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每空 1 分]
12.
《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 ,使诗意显得富有 和多层次性。[每空 1 分]
13.
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 ”,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每
空 1 分]
14.
鲁迅认为《诗经》中,《 》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每空 1 分]
15.
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 的不平”。[每空 1 分]
16.
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 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
必动手”。[每空 1 分]
17.
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 放了光辉。[每空 1 分]
18.
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 的观念分不开的。[每空 1 分]
19.
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 》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 》。[每
空 1 分]
20.
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 ,或 ”。
[每空 1 分]
21.
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 》和《 》三部书。[每
空 1 分]
22.
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 。[每空 1 分]
23.
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 ,疾视所以 ”。[每空 1 分]
24.
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 》有内在联系。[每空 1 分]
25.
鲁迅的《 》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每空 1 分]
26.
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 ,
便与 生出干系来了”。[每空 1 分]
27.
鲁迅将 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每空 1 分]
28.
鲁迅翻译了日本 的《思想•山水•人物》。[每空 1 分]
29.
鲁迅在谈到阿 Q 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的 ”。[每空 1 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
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30.
鲁迅在一篇小说的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篇小说
是(
A
《示众》
B
《故乡》
C
《明天》
D
《伤逝》
31.
下列杂文集中,鲁迅最后十年所写的是(
)。[1 分]
)。[1 分]
A
《三闲集》
B
《华盖集》
C
《坟》
D
《热风》
32.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
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这段
文字出自鲁迅杂文(
A
《铲共大观》
B
《天上地下》
C
《灯下漫笔》
D
《习惯与改革》
33.
赞扬《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的作家是(
A
许寿裳
B
瞿秋白
C
聂绀弩
D
冯雪峰
34.
鲁迅把清代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属于讽剌小说的是(
A
《儒林外史》
B
《官场现形记》
C
《聊斋志异》
D
《孽海花》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5.
简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5 分]
参考答案:
)。[1 分]
)。[1 分]
)。[1 分]
从祥林嫂的悲剧中,不只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残酷地钳制着劳动者的命运,并且还戕害人
的精神,把人变得迟钝、麻木和愚昧。
36.
《影的告别》如何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5 分]
参考答案:
现实生产中形影相随,不能分开。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巧妙地构想出影形告别的场景,
从影的告别词可见,它既想决别,又对形留恋,但最后是决绝而去。影和形的告别象征着鲁
迅一个自我向另一个自我的诀别。“影”的形象是鲁迅内心思想矛盾的化身,“影”的告别词
也正是鲁迅当时内心矛盾的坦露。
37.
“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
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
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说明鲁迅这段话所包含的美学内容。[5 分]
参考答案:
(1)说明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因
而在爱憎美丑的认识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
(2)说明属于不同思想体系的人,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美感,共同的“喜怒哀乐”。
38.
鲁迅关于唐、宋传奇两者区别的看法。[5 分]
参考答案:
传奇小说,到唐亡时就绝了。至宋朝,虽然也有了传奇的,但就大不相同。因为唐人大抵
描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极多教训。
39.
简述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上的评说。[5 分]
参考答案:
鲁迅认为《聊斋志异》艺术上特色有二:一是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二是说
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可怕。缺点是“用古典太多”,使人不容
易看下去。
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40.
近二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进展。[15 分]
参考答案:
(1)从读后感式的单篇分析进入到综合性的系统研究。
(2)从单一的视角进入到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
(3)从单纯创作技巧的分析进入到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高度来评价。
(4)对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入到“多种创作方法”的争鸣。
(5)从单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发展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41.
谈谈鲁迅早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美”的内涵。[15 分]
参考答案:
鲁迅的“真美”的内涵,主要是反对以“观念的真实”来代替“感情的真实”,也就是说以
“移人情”的观点来对抗“持人性情”的封建主义的传统美学观。 所谓“持人性情”,是
从孔子流传下来的诗论,目的是要以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念来束缚人的个性的发展。
鲁迅提出的“移人性”说,则是要求文艺创作具有真实感情的形象,来启发人的个性的发扬,
亦即个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