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四、计算题(第25题6分,第26题9分,第27题9分,共24分)
2019 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 1.5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 2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kg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 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一层楼的高度在 3m 左右,教室内空间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 3m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由生活经验知,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故 B 符合实际; 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 1s,故 C 不符合实际;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0g=0.15kg,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 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 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 A 错误。 B、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 B 错 误;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D 正确。 故选:D。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变大 C.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 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 【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 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 (3)为了能使教室每个角落中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黑板表面做成粗糙的表面,这样在其上面发生 漫反射,才能满足各个同学的要求。。 (4)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小孔成像现象,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太阳的 实像。 【解答】解:A、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A 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因此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大小不变,故 B 错误; C、光射到黑板上,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故 C 正确;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不是折射现 象,故 D 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 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 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叫凝华。 【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 A 错误。 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 C 错误。 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 D 正确。 故选:D。 6.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 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核 外带负电电子构成的; (2)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 核外带负电电子构成的,故 A 错误; 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故 B 错误; C、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 C 错误; D、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因为红墨水分子运动到水里面的结果, 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D 正确。 故选:D。 7.家用小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01m2,车重 1.2×104N.驾驶员及乘客共重 3×103N.在水平 地面上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 A.3.00×105Pa B.3.75×105Pa C.1.20×106Pa D.1.50×106Pa 【分析】汽车和驾驶员及乘客的重力是已知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受力 面积等于四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根据 p= 求出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 汽车、驾驶员及乘客共重:G=1.2×104N+3×103N=1.5×104N; 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F 压=G=1.5×104N; 地面的受力面积: S=4×0.01m2=0.04m2;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3.75×105Pa; 故选:B。
8.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根重为 G 的长直铁棒,使铁棒沿竖直方向静止时,铁棒受到的摩擦力( ) A.大小等于 G B.大小大于 G C.方向竖直向下 D.随着手握棒的力增大而增大 【分析】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根据平衡判断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解: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静摩擦力等于重力 G;握棒的力(压力) 变大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方向竖直向上。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9.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 10s 内以 10m/s 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 10s 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 10s 内前进了 300m D.在前 3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m/s 【分析】(1)在 s-t 图象中,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2)根据图象读出汽车在各个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各段的速度。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 A、在第一个 10s 内汽车的 s-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故 A 正确; B、在第二个 10s 内汽车的 s-t 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 C、在第三个 10s 内汽车的 s-t 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故 C 错误; D、在前 3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A。 ,故 D 错误。 10.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 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 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 东运动,有可能。故 A 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 能。故 B 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 可能。故 C 正确;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 没有可能。故 D 错误。 故选:D。 11.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雨滴 P 被甩出瞬间运动方向的是( ) A. 竖直向下 B. 伞骨方向 沿 C. 水平向右 D. 水平向左 【分析】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分析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前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解: 由图知,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原来雨滴随雨伞逆时针转动(即在水平面做 圆周运动),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时,雨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沿切线方向被甩出,即 该瞬间雨滴的运动方向为水平向右,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12.关于条形磁体、地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下面四图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分析】(1)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 N 极指向 S 极的; (2)地磁的两极在地理的两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D.
(3)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并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的指向; (4)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A、在条形磁体的外部,其磁感线是从 N 极指向 S 极的,故 A 正确; B、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图中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 B 错误; C、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电流由外向里,大拇指所指的左端为螺线管的 N 极,右端 为螺线管的 S 极,则小磁针的 S 极靠近螺线管的 N 极,故 C 正确; D、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左端为螺线管的 N 极,右端为螺线管的 S 极,则小磁针的 N 极靠近螺线管的 S 极,即右端,故 D 正确。 故选:B。 13.关于电磁波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紫外线不属于电磁波 B.将一根导线一端与干电池负极相连,另一端快速碰触正极,能产生电磁波 C.电磁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呐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海洋深度的 【分析】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 能在真空传播。 A、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丢属于电磁波 B、迅速变化的电流能激起电磁波; 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解答】解:A、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丢属于电磁波;故 A 错误。 B、迅速变化的电流能激起电磁波,该选项的操作能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故 B 正确。 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故 C 错误。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 D 错误。 故选:B。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 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 R0 与滑动变阻器 R 串联,电压表测 R0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 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 R0 两端的电压变 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 R0 与滑动变阻器 R 串联,电压表测 R0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 的电流, 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由 I= 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 BD 错误; 由 U=IR 可知,R0 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 A 正确、C 错误。 故选:A。 15.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脱困必需 2400N 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 F 至少为 1200N D.脱困必需 2400N 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 F 至少为 800N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首先确定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然后根据绳端的拉力等于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的 分析解答。 【解答】解: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 误;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B 错误; CD、由图可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擦必然存在,所以绳索自由端的力 F 至少为 1200N.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6.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因为绳重和摩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 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 0 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 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 1 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木块左端与 1.00cm 刻度线对齐,右端与 3.70cm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3.70cm-1.00cm=2.70cm。 故答案为:1mm;2.70。 17.如图,当导体棒 ab 向______运动时,与 ab 组成闭合电路的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在生产和生活中 有很多电器设备应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请试举一例:______。
【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 应现象,应用于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解答】解:如图,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指向 S,就是从上指向下,导体 ab 向左或向右运动时,切 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电流,应用于发电机或动圈式话筒等。 故答案为:左、右;发电机。 18.如图所示是吊车吊起货物的示意图,已知 AB=4m,BC=6m。吊臂是一个杠杆,当吊臂吊着 2t 的货物处于 静止状态时,杠杆的支点是______点(选填“A”、“B”或“C”),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大小为 ______N.g=10N/kg。 【分析】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支持力的大小。 【解答】解:吊臂在升起过程中,围绕着 A 转动,故 A 为支点; 货物重:G=mg=2000kg×10N/kg=20000N, AC=AB+BC=4m+6m=10m, 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其力臂为 ABcosθ,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ABcosθ=G×ACcosθ。 故答案为:A;50000。 。 19.为确定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天平测量出一小块矿石的质量为 35.2g。用量筒测小块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 该小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矿石的密度为______g/cm3。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