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Routing TCP/IP Volume 1 (2nd Edition)(中文版).pdf

第1页 / 共762页
第2页 / 共762页
第3页 / 共762页
第4页 / 共762页
第5页 / 共762页
第6页 / 共762页
第7页 / 共762页
第8页 / 共762页
资料共76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封面
内容提要
献 词
关于技术审稿人
Forward for Chinese-Language Edition
Foreword for the Second Chinese Edition
中文版第一版序
中文版第二版序
作者简介
原书序
前言
本书的目标
读者对象
对第一版所做的改动
本书的内容组织
本书的风格
本书使用的图标
命令语法约定
目录
第一部分 路由选择的基本知识
第1章
TCP/IP 回顾
1.1 TCP/IP协议层
1.2 IP包头
1.3 IPv4 地 址
1.3.1 首个八位组字节规则
1.3.2 地址掩码(Address Mask)
1.3.3 子网和子网掩码
1.3.4 子网规划
1.3.5 打破八位组界线
1.3.6 子网掩码的故障诊断
1.4 地址解析协议(ARP)
1.4.1 代理ARP
1.4.2 无故ARP
1.4.3 反向ARP
1.5 ICMP
1.6 主机到主机层
1.6.1 TCP
1.6.2 UDP
1.7 展 望
1.8 总结表:第1章命令总结
1.9 推荐读物
1.10 复 习 题
1.11 配置练习
1.12 故障诊断练习
第2章
IPv6 概述
2.1 IPv6地址
2.1.1 地址表示法
2.1.2 IPv6的地址类型
1.全球单播地址
2.标识IPv6的地址类型
3.本地单播地址
4.任意播地址
5.多播地址
6.嵌入的IPv4地址
2.2 IPv6包头格式
2.3 IPv6扩展报头
2.4 ICMPv6
2.5 邻居发现协议(NDP)
2.5.1 NDP消息
2.5.2 路由器发现(Router Discovery)
2.5.3 地址自动配置(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2.5.4 地址冲突检测(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2.5.5 邻居地址解析(Neighbor Address Resolution)
2.5.6 私有地址(Privacy Address)
2.5.7 邻居不可到达性的检测
2.6 展 望
2.7 复 习 题
第3章
静态路由
3.1 路由表
3.2 配置静态路由
3.2.1 案例研究:简单IPv4静态路由
3.2.2 案例研究:简单IPv6静态路由
3.2.3 案例研究:汇总路由
3.2.4 案例研究:选择路由
3.2.5 案例研究:浮动静态路由(Floating Static Route)
3.2.6 案例研究:IPv6浮动静态路由
3.2.7 案例研究:均分负载
1.负载均衡和Cisco急速转发
2.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快速交换
3.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和过程交换
4.哪一种交换方法会被用到
3.2.8 案例研究:递归表查询
3.3 静态路由故障诊断
3.3.1 案例研究:追踪故障路由
3.3.2 案例研究:协议冲突
3.3.3 案例研究:被取代的路由器
3.3.4 案例研究:追踪IPv6故障路由
3.4 展 望
3.5 总结表:第3章命令总结
3.6 复 习 题
3.7 配置练习
3.8 故障诊断练习
第4章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4.1 路由选择协议基础
4.1.1 路径决策
4.1.2 度量
1.跳数
2.带宽
3.负载
4.时延
5.可靠性
6.代价
4.1.3 收敛
4.1.4 负载均衡
4.2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4.2.1 通用属性
1.定期更新(Periodic Updates)
2.邻居(Neighbours)
3.广播更新(Broadcast Updates)
4.全路由选择表更新
4.2.2 依照传闻进行路由选择
4.2.3 路由失效计时器
4.2.4 水平分隔
4.2.5 计数到无穷大
4.2.6 触发更新
4.2.7 抑制计时器
4.2.8 异步更新
4.3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4.3.1 邻居
4.3.2 链路状态泛洪扩散
1.序列号
2.老化(Aging)
4.3.3 链路状态数据库
4.3.4 SPF算法
4.3.5 区域
4.4 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
4.5 静态或动态路由选择
4.6 展 望
4.7 推荐读物
4.8 复 习 题
第二部分 内部路由选择协议
第5章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
5.1 RIP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5.1.1 RIP的计时器和稳定性
5.1.2 RIP消息格式(RIP Message Format)
5.1.3 请求消息类型(Request Message Type)
5.1.4 有类别路由选择(Classful Routing)
1.有类别路由选择:直连的子网络
2.有类别路由选择:在边界路由器上的路由汇总
3.有类别路由选择:小结
5.2 配置RIP
5.2.1 案例研究:一种基本的RIP配置
5.2.2 案例研究:被动接口(Passive Interface)
5.2.3 案例研究:配置单播更新(Unicast Update)
5.2.4 案例研究:不连续的子网
5.2.5 案例研究:控制RIP的度量
5.2.6 案例研究:最小化更新信息的影响
5.3 RIP故障诊断
5.4 展 望
5.5 总结表:第5章命令总结
5.6 推荐读物
5.7 复 习 题
5.8 配置练习
5.9 故障诊断练习
第6章
RIPv2、RIPng和无类别路由选择
6.1 RIPv2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6.1.1 RIPv2的消息格式
6.1.2 与RIPv1的兼容性
6.1.3 无类别路由查找
6.1.4 无类别路由选择协议
6.1.5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6.1.6 认证
6.2 RIPng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6.3 RIPv2的配置
6.3.1 案例研究:RIPv2的基本配置
6.3.2 案例研究:与RIPv1的兼容性
6.3.3 案例研究:使用VLSM
6.3.4 案例研究:不连续的子网和无类别路由选择
6.3.5 案例研究:认证
6.4 RIPng的配置
6.4.1 案例研究:RIPng的基本配置
6.4.2 案例研究:RIPng进程的定制
6.4.3 案例研究:RIPng的度量控制
6.4.4 案例研究:路由汇总
6.5 RIPv2与RIPng的故障诊断
案例研究:配置错误的VLSM
6.6 展 望
6.7 总结表:第6章命令总结
6.8 推荐读物
6.9 复 习 题
6.10 配置练习
6.11 故障诊断练习
第7章
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EIGRP)
7.1 EIGRP的前身:IGRP协议回顾
7.1.1 进程域
7.1.2 IGRP的计时器和稳定性
7.1.3 IGRP的度量
7.2 从IGRP到EIGRP
7.3 EIGRP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7.3.1 依赖于协议的模块(Protocol-Dependent Modules)
7.3.2 可靠传输协议
7.3.3 邻居发现和恢复
7.3.4 扩散更新算法
1.DUAL:预备概念
2.DUAL有限状态机
3.扩散计算:范例1
4.扩散计算:范例2
7.3.5 EIGRP的数据包格式
1.EIGRP包头
2.一般的TLV字段
3.IP特有的TLV字段
7.3.6 地址聚合
7.3.7 EIGRP和IPv6
7.4 配置EIGRP
7.4.1 案例研究:EIGRP的基本配置
7.4.2 案例研究:非等价负载均衡
7.4.3 案例研究:设置最大的路径数
7.4.4 案例研究:多个EIGRP进程
7.4.5 案例研究:关闭自动路由汇总
7.4.6 案例研究:末梢路由选择
7.4.7 案例研究:地址汇总
7.4.8 认证
7.5 EIGRP故障诊断
7.5.1 案例研究:邻居丢失
7.5.2 “卡”在活动状态的邻居
7.6 展 望
7.7 总结表:第7章命令总结
7.8 复 习 题
7.9 配置练习
7.10 故障排除练习
第8章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v2)
8.1 OSPF的基本原理与实现1F
8.1.1 邻居和邻接关系
1.Hello协议
2.网络类型
3.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
4.OSPF接口
5.OSPF邻居
6.泛洪扩散(Flooding)
8.1.2 区域(Area)
1.路由器的类型
2.分段区域
3.虚链路
8.1.3 链路状态数据库
1.LSA的类型
2.末梢(Stub)区域
8.1.4 路由表
1.目的类型(Destination Type)
2.路径类型
3.路由表的查找
8.1.5 认证
8.1.6 按需电路上的OSPF
8.1.7 OSPF的数据包格式
1.数据包头部
2.Hello数据包
3.数据库描述数据包
4.链路状态请求数据包
5.链路状态更新数据包
6.链路状态确认数据包
8.1.8 OSPF的LSA格式
1.LSA的头部
2.路由器LSA
3.网络LSA
4.网络汇总LSA和ASBR汇总LSA
5.自主系统外部LSA
6.NSSA外部LSA
8.1.9 可选项字段
8.2 配置OSPF
8.2.1 案例研究:一个基本的OSPF配置
8.2.2 案例研究:使用Loopback接口设置路由器的ID
8.2.3 案例研究:域名服务查询
8.2.4 案例研究:OSPF和辅助地址
8.2.5 案例研究:末梢区域
8.2.6 案例研究:完全末梢区域
8.2.7 案例研究:NSSA区域
8.2.8 案例研究:地址汇总
8.2.9 案例研究:在区域之间进行过滤
8.2.10 案例研究:认证
8.2.11 案例研究:虚链路
8.2.12 案例研究:运行在NBMA网络上的OSPF
8.2.13 案例研究:运行在按需电路上的OSPF
8.3 OSPF故障诊断
8.3.1 案例研究:孤立的区域
8.3.2 案例研究:路由汇总配置错误
8.4 展 望
8.5 总结表:第8章命令总结
8.6 推荐读物
8.7 复 习 题
8.8 配置练习
8.9 故障排除练习
第9章
OSPFv3
9.1 OSPFv3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9.1.1 OSPFv3与OSPFv2的不同之处
9.1.2 OSPFv3的消息
9.1.3 OSPFv3的LSA概述
9.1.4 OSPFv3的LSA格式
1.路由器LSA
2.网络LSA
3.区域间前缀LSA
4.区域间路由器LSA
5.AS外部LSA
6.链路LSA
7.区域内前缀LSA
8.可选项字段
9.2 OSPFv3的配置
9.2.1 案例研究:OSPFv3的基本配置
9.2.2 案例研究:末梢区域
9.2.3 案例研究:一条链路上的多个实例
9.2.4 案例研究:运行在NBMA网络上的OSPFv3配置
9.3 OSPFv3的故障诊断
案例研究:帧中继的映射
9.4 展 望
9.5 总结表:第9章命令总结
9.6 推荐读物
9.7 复 习 题
9.8 配置练习
第10章
集成IS-IS协议
10.1 集成IS-IS协议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10.1.1 IS-IS区域
10.1.2 网络实体标题
10.1.3 IS-IS的功能结构
1.依赖于子网的功能
2.独立于子网的功能
10.1.4 IS-IS 的PDU格式
1.TLV字段
2.IS-IS Hello PDU格式
3.IS-IS协议链路状态PDU格式
4.IS-IS协议序列号PDU报文
10.1.5 IS-IS的扩展属性
1.三方握手
2.跨域范围(Domain-Wide)的前缀分发
3.扩展度量(Wide Metrics)
4.IPv6的IS-IS路由选择
5.动态主机名交换
6.多拓扑结构
7.Mesh组
10.1.6 泛洪扩散的时延
10.1.7 提高SPF的效率
10.2 集成IS-IS协议的配置
10.2.1 案例研究:IPv4集成IS-IS的基本配置
10.2.2 案例研究:更改路由器的类型
10.2.3 案例研究:区域的迁移
10.2.4 案例研究:路由汇总
10.2.5 案例研究:认证
10.2.6 案例研究:IPv6集成IS-IS的基本配置
10.2.7 案例研究:过渡到多拓扑模式
10.2.8 案例研究:层之间的路由泄漏
10.2.9 案例研究:多个L1区域运行在同一台路由器上
10.3 集成IS-IS协议的故障诊断
10.3.1 IS-IS邻接关系的故障诊断
10.3.2 IS-IS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故障诊断
10.3.3 案例研究:运行于NBMA网络上的集成IS-IS
10.4 展 望
10.5 总结表:第10章命令总结
10.6 复 习 题
10.7 配置练习
10.8 故障诊断练习
第三部分 路由控制和互操作性
第11章
路由重新分配
11.1 重新分配的原则
11.1.1 度量
11.1.2 管理距离
11.1.3 从无类别协议向有类别协议重新分配
11.2 配置重新分配
11.2.1 案例研究:重新分配IGRP和RIP
11.2.2 案例研究:重新分配EIGRP和OSPF
11.2.3 案例研究:重新分配和路由汇总
11.2.4 案例研究:重新分配OSPFv3和RIPng
11.2.5 案例研究:重新分配IS-IS和RIP/RIPng
11.2.6 案例研究:重新分配静态路由
11.3 展 望
11.4 总结表:第11章命令总结
11.5 复 习 题
11.6 配置练习
11.7 故障诊断练习
第12章
缺省路由和按需路由选择
12.1 缺省路由基本原理
12.2 按需路由基本原理
12.3 配置缺省路由和ODR
12.3.1 案例研究:静态缺省路由
12.3.2 案例研究:缺省网络命令
12.3.3 案例研究:缺省信息始发命令
12.3.4 案例研究:配置按需路由选择
12.4 展 望
12.5 总结表:第12章命令总结
12.6 复 习 题
第13章
路由过滤
13.1 配置路由过滤器
13.1.1 案例研究:过滤特定路由
13.1.2 案例研究:路由过滤和重新分配
13.1.3 案例研究:协议迁移
13.1.4 案例研究:多个重新分配点
13.1.5 案例研究:使用管理距离设置路由器优先权
13.2 展 望
13.3 总结表:第13章命令总结
13.4 配置练习
13.5 故障诊断练习
第14章
路由映射
14.1 路由映射的基本用途
14.2 配置路由映射
14.2.1 案例研究:策略路由选择
14.2.2 案例研究:策略路由选择和服务质量路由选择
14.2.3 案例研究:路由映射和重新分配
14.2.4 案例研究:路由标记
14.2.5 案例研究:从OSPF路由表中滤掉被标记的路由
14.2.6 案例研究:使用路由映射重新分配IPv6路由
14.3 展 望
14.4 总结表:第14章命令总结
14.5 复 习 题
14.6 配置练习
14.7 故障诊断练习
第四部分 附 录
附录A
教程: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A.1 二进制数
A.2 十六进制数
附录B
教程:访问列表
B.1 访问列表基础知识
B.1.1 隐式拒绝一切
B.1.2 顺序性
B.1.3 访问列表类型
B.1.4 编辑访问列表
B.2 标准IP访问列表
B.3 扩展IP访问列表
B.3.1 TCP访问列表
B.3.2 UDP访问列表
B.3.3 ICMP访问列表
B.4 调用访问列表
B.5 自反访问列表
B.6 可供选择的关键字
B.7 命名访问列表
B.8 前缀列表
B.9 对放置过滤器的考虑
B.10 访问列表的监视和计费
附录C
CCIE备考提示
附录D
复习题答案
附录E
配置练习答案
附录F
故障诊断练习答案
CCIE 职业发展系列 TCP/IP 路由技术(第一卷) (第二版) [美] Jeff Doyle, CCIE #1919 Jennifer Carroll, CCIE #1402 著 葛建立 吴剑章 译 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TCP/IP 路由技术.第 1 卷:第 2 版/(美)多伊尔(Doyle,J. ),(美)卡罗尔(Carroll,J. ) 著;葛建立,吴剑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 (CCIE 职业发展系列) ISBN 978-7-115-15429-3 Ⅰ.T… Ⅱ.①多…②卡…③葛…④吴… Ⅲ.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路由选择 Ⅳ.TN915.0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6)第 125587 号 版 权 声 明 Jeff Doyle, Jennifer Carroll: Routing TCP/IP, Volume I, Second Edition (ISBN: 1587052024) Copyright  2006 Cisco Systems, Inc.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published by Cisco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美国 Cisco Press 授权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对本书任何部分不 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CCIE 职业发展系列 TCP/IP 路由技术(第一卷)(第二版) Jennifer Carroll, CCIE#1402 ♦ 著 [美] Jeff Doyle, CCIE#1919 译 葛建立 吴剑章 责任编辑 李 际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 14 号 邮编 100061 电子函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顺义振华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经销 ♦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48 字数:1 208 千字 印数:1 – 4 000 册 2007 年 1 月第 1 版 2007 年 1 月北京第 1 次印刷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6-0305 号 ISBN 978-7-115-15429-3/TP·5783 定价:99.00 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67132705 印装质量热线:(010)67129223 2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详细而又完整地介绍互连网络内部网关协议 (IGP)的专业书籍,堪称有关 IGP 方面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网络和路由选择的 基本知识,其中包括 IPv4 协议、IPv6 协议和路由技术。第二 部分是本书的精华,这一部分详细、深入地讲述了各种常用 的内部路由协议,如 RIP、RIPv2、RIPng、无类别路由选择、 EIGRP、OSPFv2、OSPFv3、IS-IS 等协议,每一章除了对该 协议的实现机制和参数详尽阐述,使读者对协议的实现原理 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外,还通过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实例,详 细地论述了该协议在 Cisco 路由器上的配置和故障处理方法, 帮助读者获取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第三部分介绍 了如路由重新分配、缺省路由/按需路由选择、路由过滤、路 由映射等多种重要而有效的路由控制工具,用来创建和管理 多个 IP 路由选择协议的协调和互操作。附录部分讲述了二进 制、十六进制转换、访问列表、CCIE 提示等内容。 相对于第一版,本书第二版具有以下更新:在第一版详 细讲述 IPv4 协议中 IGP 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相应协议在 IPv6 协议中的实现和配置,其中单独一章用来讲述 IPv6 中应 用的 OSPFv3 协议,这是本书新版的一大亮点;同时本书根 据 Internet 和 Cisco IOS 系统的最新发展,适当地删减了如网 桥、IGRP 等过时的内容,并增加了许多新的 IOS 增强特性的 讲解。 本书的读者不仅是那些准备 CCIE 考试的考生,也是任 何需要完整理解 IPv4,特别是 IPv6 下 TCP/IP 内部路由选择 协议实现的网络设计和工程人员。本书中对协议细节的讲解 和对网络实例的探讨相信会让读者获益匪浅。
献 词 我愿将本书献给我的妻子 Sara 和我的孩子们:Anna、 Carol、James 和 Katherine。 ——Jeff 我愿将本书献给我的丈夫 Mike 和我的儿子:Mitchell 和 Jonathan。他们的耐心和支持帮助我得以完成本书。 ——Jennifer 致 谢 感谢 Brett Bartow、Chris Cleveland、Andrew Cupp、San Dee Phillips,以及 Cisco Press 的所有工作人员,是他们的工作与 努力使本书得以完成。 我们需要感谢本书的技术编辑 Steven Moore、Rena Yang 和 Frank Knox,感谢他们认真细致的编辑工作以及对本书提出 的非常重要的忠告和建议。 我们还要感谢 Frank Knox、Carl Pike、Chris Tonini 和其他 Skylabs 网络的工作人员。Skylabs lab 为我们提供了设备安装 和访问方便的实验室,使我们可以完成本书中所有配置和案例 研究所需要的工作。
关于技术审稿人 Frank Knox,是 Skyline Computer 公司的首席技术执行官, 已经供职 6 年多。他具有两个 CCIE 资格证书(CCIE#3698: SNA/IP 和路由选择/交换),同时也是一位 CCSI(Cisco 公司 授权资深讲师)。除了负责 CTO 方面的职责外,Frank 教授过 几门与 Cisco 有关的高级课程,其中包括为期一周的 CCIE 实 验室考试准备专题培训等。他是与路由器相连的大型主机技术 的权威,也是有关网络互连集成方面问题和技术的专家(例如, SNA/IP 和语音/数据)。他在 IBM 公司、GTE(Verizon) Directories 公司以及 Skyline Computer 公司积累了超过 37 年的 网络组网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服务、技术支持、产品规划、管 理,以及网络互连教育的各个方面。另外,Frank 还为 Dallas 大学电信 MBA 项目开发和讲授了一些课程。他在 Pace 大学 获得了电信方面的硕士学位(4.0 GPA)。 Steven Edward Moore 在 Cisco 公司工作的 6 年半的时间 里,作为一名工程师担任了不同的角色,目前转到了 IP Routing Protocol Scalability 团队(IP 路由选择协议扩展团队)。 在这个团队,他主要是围绕对网络与协议的可扩展性进行扩 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工作:考虑协议架构的新特性和优化,设 计对当前协议的可扩展性的测试和评估,帮助客户一起实现 对客户网络的功能扩展,以及参加像 Networkers 会议这样的 活动,来指导其他人怎样从路由选择的角度来增强他们的网 络性能和可扩展性。 Rena Yang 是 Cisco 公司的一位软件工程师。她具有超过 6 年的实现 Cisco IOS 软件编码方面的经验。目前她从事 IS-IS 协议方面的工作。在这之前,她主要从事 IPv4、UDP、访问列 表、策略路由和路由选择基础架构方面的工作。Rena 在 MIT 获得了理学学士和计算机科学工程硕士的学位。
Forward for Chinese-Language Edition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Routing TCP/IP Volumes I and II, I have had many opportunities to visi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no other country have I received as many warm compliments on these books as I have in China. I am therefore delighted that PT Press is now offering a version of Volume I in Mandarin. China is aggressively expanding its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and along with it services such as mobile IP and online gaming. In the next few years, I predict that China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eader in the commercial implementation of IPv6. Already China exceeds Japan in the number of PCs, and it will soon have the world’s largest mobile network. All of this expansion means that over the coming decade, there will be an enormous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IP networking experts. The Cisco Certified Internet Expert program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potential employers to discern the best networking engineers, and it provides those holding the certification a testament to their expertise. Therefore the CCIE program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ing Chinese networking industry. I hope that you, the reader, will find this book useful in your preparation to earn this coveted certification. Best Regards, Jeff Doyle
Foreword for the Second Chinese Edition As I mentioned in the foreword of the first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volume, I make several trips each year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have made many friends there; on every trip I meet people who have kind words about Routing TCP/IP Volumes I and II. I am, therefore, very pleased to introduce this Mandarin version of the second edition of Volume I. Although the first edition of Volume I was first published more than eight years ago, the material it covers remains as relevant today as it was then.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s and protocols in this book i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a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before progressing to more advanced networking concepts. Too often, engineers try to tackle such difficult topics as IP multicast, complex inter-domain peering, routing policies, and MPLS traffic engineering without first acquiring a firm grasp of the routing basics underlying all of them all. This book, if you study it carefully, will give you that necessary foundation and help you to confidently move on to more advanced subjects. In the foreword to the previous edition I made several predictions that have since become reality. For example, China now has the world’s largest mobile network, which continues to grow at a tremendous rate. I also predicted that China would become the world leader in IPv6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Through the China Next-Generation Internet (CNGI) project, that prediction is quickly moving to reality. There is no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for which IPv6 is such an urgent and essential protocol, and therefore the coverage of IPv6 in this second edition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to Chinese readers. The translation of any book into another language is a daunting project, and I would like to offer my warmest gratitudeto Mr. Ge Jian Li for his hard work in making this Mandarin version available to you.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Mr. Liu Tao and PT Press for making this translation possible. And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dear reader, and the thousands of other Chinese readers who have made Routing TCP/IP such a success in China. Best Regards, Jeff Doyle Denver,Colorado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