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机械设备防护罩应尽重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安全防护网时,应满足网眼开口尺寸和安
全距离的需要。某车间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采用椭圆形孔,椭圆孔长轴尺寸为 20mm,短轴尺寸为
13mm,与机械传动装置的安全距离为 30mm。该防护网能有效防护人体的部位是( )。
A.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尖
B.上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
C.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
D.手指、手指尖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当椭圆形孔短轴尺寸大于 12.5mm 时,
可防护人体的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上肢、足尖。
2.为了保证厂区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消防灭火灾,以及安全运送材料等需要,企业的厂区和车
间都必须设置完好的通道,车间内人行通道宽度至少应大于( )。
A.0.5m
B.0.8m
C.1.0m
D.1.2m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车间安全通道的要求:一般人行通道的
宽度>1m。
3.机床运转过程中,转速、温度、声苜等应保持正常。异常声音,特别是撞击声的出现往往表明机
床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安全状态。下列愔况中,能发出撞击声的是( )。
A.零部件松动脱落
B.润滑油变质
C.零部件磨损
D.负载太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金厘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零部件松动脱落、进入异物、转子不
平衡均可能产生撞击声。
4.冲压事故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不同危险部位,且以发生在冲头下行过程中伤害操作工人手部的
事故最多。下列危险因素中,与冲手事故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应用刚性离合器
B.模具设计不合理
C.机械零件受到强烈振动而损坏
D.电源幵关失灵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设备的幵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
引起的误操作。
5.冲压作业有多种安全技术措施。其中,机械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存在某些不足,如
对作业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等。下列装置中,不属于机械防护类型的是( )。
A.推手式保护装置
B.摆忏护手装置
1
C.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D.拉手安全装置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机械式防护装置主要有推手式保护装置、
摆杆护手装置、拉手安全装置。
6.木工平刨刀具主轴转速高,手工送料、木料质地不均匀等给木工平刨操作带来安全风险,为预防
事故应采取全?的安全措施。下列关于木工平刨的安全技术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替代徒手送料 B.必要位置装设防护套或防护罩、防护挡板
C.刨刀刃口伸出重不超过刀轴外缘 3mmD.刀具主轴为圆载面轴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选项 C 错误,刨刀刃口伸出重不能超过
刀轴外径 1.1mm。
7.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
方法。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各组危险有害因素中,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
中的是( )
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B.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苯中毒、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火灾及爆
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8.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错误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伤害。
下列伤害类型中,锻造过程不易发生的是( )
A.送料过程中造成的砸伤
B.辅助工具打飞击伤
C.造型机轧伤
D.锤杆断裂击伤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锻造的危险有害因素。锻造中的机械伤害包括:锻锤锤头击伤;
打飞锻件伤人;辅助工具打飞击伤;模具、冲头打崩、损坏伤人;原料、锻件等在运输过程中造成
的砸伤;操作忏打伤、锤杆断裂击伤等。
9.我国国家:标准综合考虑到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重消耗,应用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劳动强度分为
I、II、III、IV 四级。重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 20-25,级别是( )级。
A.I
B.II
C.III
D.IV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人的生理特性。I 级(≤15);II 级(I=15-20);III 级(1=20—25);
IV 级(1>25)。
2
10.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消除精神疲劳的是( )
A.播放音乐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 B.不断提示工作的危险性 C.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 D.科学地安排作
业场所布局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的是人的生理特性。消除疲劳的途径: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砍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
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的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改善工
作环境,科学地安全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的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
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11.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智能设计手段,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
预定功能,保证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上述概念较完整地反应了现代机械安全原理关于机械
安全特性中的( )。
A.系统性
B.防护性
C.友善性
D.整体性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防护性: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
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
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保障得到不断改善。
12.人机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并依赖于人机之间相互作用而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按照人机系统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的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为( )。
A.信息反馈、技术经济性、自动保险装置 B.冗余设计、整体防护装置、技术经济性
C.信息信号、整体防护装置、故障安全装置 D.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的是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高可靠性方式原则:
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
13.机械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
下列关于机械本质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塔训提高人们辨识危险的能力 B.使运动部件处于封闭状态
C.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D.对机器使用鍪示标志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实现机械本质安全:
(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
器的危险部位或接近也不导致伤害;(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
14.因视觉环境的特点,使作业人员的瞳孔短时间缩小,从而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导致视觉模糊,
视物不清楚。这种现象称为( )。
3
A.视错觉
B.眩光效应
C.明适应
D.暗适应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生理特性。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破坏暗适应,产生
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
15.下图表示人的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该图表明,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
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 )。
A.550mA
B.500mA
C.450mA
D.50mA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触电。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 50mA 左右;
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 mA。
16.雷电砍电,特别是积云对地面设施等物件的砍电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人身伤亡、设施毁坏、
系统停电等严重事故。下列关于雷电危险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雷电电压极高、能重极大,每次砍电持续时间也很长
B 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能引起爆炸
C 球形雷(球雷)能引起火灾
D 在装有电视天线的独立住宅内看电视也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雷电危害。热性质的破坏作用。直击雷砍电的高温电弧能直接引
燃邻近的可燃物;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能够烧毁导阼;使金尾熔化、飞溅引发火灾或:爆炸。球
雷侵入可引起火灾。
17.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和静电场能重引起的。下列关于生产过程所产生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
后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以上,能重巨大,破坏力强
B.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
C.静电可直接使人致命
D.静电不会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但会妨碍生产,导致产品质重不良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静电危害。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砍电火花会成为可
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4
18.电气装置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当高
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上述危
险状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爆炸
B.异常带电
C.异常停电
D.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气装置故障危害。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障
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例如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
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
19.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愔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厘部位经接地线、接地阼同大
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下列关于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护接地的安全原理是通过高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B.保护接地的防护措施可以消除电气设备漏电状态
C.保护接地不适用于所有不接地配电网
D.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IT 系统(保护
接地);TT 系统(工作接地);TN 系统(保护接零)。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损失。保护接地适
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20.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
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
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危险环境分为( )。
A.00 区、01 区、02 区
B.10 区、11 区、12 区
C.20 区、21 区、22 区
D.30 区、31 区、32 区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
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 20 区、21
区和 22 区。
21.绝缘是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措施之一,必须定期检査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并测重绝缘电阻,
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除必须符合专业标准外,还必须保证在任何愔况下均不得低于( )。
A.每伏工作电压 100Q
B.每伏工作电压 1000QC.每伏工作电压 10KQD.每伏工作电压 1MQ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的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任何惜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
电压 1000 欧姆,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2.锅炉蒸发表面(水面)汽水共同升起,产生大重泡沬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叫汽水共腾。汽水共
5
腾会使蒸汽带水,降低蒸汽品质,造成过热器结垢,损坏过热器或影响用汽设备的安全运行。下列
处理锅炉汽水共腾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大燃烧力度 B.开大主汽阀
C.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 D.全开连续排污阀,关闭定期排污阀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发现汽水共腾时,应减弱燃烧力度,降低
负荷,关小主汽阀;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全开连续排污阀,并打开定期排污阀砍水,同
时上水,以改善锅水品质;待水质改善、水位清晰时,可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23.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主要发生在起重卷扬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下列状况中,
可能造成重物失落事故的是( )。
A.钢丝绳在卷筒上的余绳为 1 圈
B.有下降限位保护
C.吊装绳夹角小于 120°
D.钢丝绳在卷筒上用压板固定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起重机械失落事故主要是发生在起升机构
取物缠绕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每根起升钢丝绳两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钢丝绳
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在 2 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筒装置上的压板
固定及楔块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钢丝绳脱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也会造成
失落事故。
24.我国对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有严格的要求,使用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向所在地的质重技术监督部
门办理使用登记或变更手续。下列关于压力容器使用或变更登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应当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B.压力容器长期停用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C.压力容器移装,变更使用单位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D.压力容器维修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在正式使用前,必须到当地特种
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登记,经宙査批准登记建挡、取得使用证方可使用。
25.在盛装危险介质的压力容器上,经常进行安全阀和爆破片的组合设置。下列关于安全阀和爆破
片组合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并联设置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小于容器的设计压力
B.并联设置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高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C.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时,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
6
D.安全阀进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时,爆破片的泄砍面积应不大于安全阀进口面积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并联组合时,爆破
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当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装置时,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
26.为防止发生炉膛爆炸事故,锅炉点火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下列关于锅炉点火操作过程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自然通风 5~10min,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
B.煤粉锅炉点火前应先开动引风机 5~10min,送入燃料后投入点燃火炬
C.燃油锅炉点火前应先自然通风 5~10min,送入燃料后投入点燃火炬
D.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开动引风机 5~10min,送入燃料后迅速投入点燃火炬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是:点火前,开动引
风机给炉膛通风 5~10min,没有风机的可自然通风 5~10min,以清除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质。
点燃气、油炉、煤粉炉时,应先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
27.在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内部,常常存在看不易发现的缺陷,需要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探査。
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是两种常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无损检测
方法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射线检测对面积型缺陷检出率高,对体积型缺陷有时容易
漏检
B.超声波检测易受材质、晶粒度影响 C.射线检测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 D.超声波
检测对位于工件厚度方向上的缺陷定位较准确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修安全技术。射线检测对体积型缺陷(气孔、
夫渣类)检出率高,对面积性缺陷(裂纹、未熵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28.叉车等车辆的液压系统,一般都使用中高压供油,高压软管的可靠性不仅关系车辆的正常工作,
一旦发生破裂坯将直接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高压软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通过耐压试验、爆
破试验、泄漏试验以及( )等试验检测。A.脉冲试验、气密试验
B. 长 度 变 化
试验、拉断试验
C.长度变化试验、脉冲试验
D.拉断试验、脉冲试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涉及安全的主要部件。叉车等车辆的液
压系统,一般都使用中高压供油,高压油管的可靠性不仅关系车辆的正常工作,而且一旦发生破裂
将会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高压胶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耐压试验、长度变化试验、爆破试验、
脉冲试验、泄漏试验等试验检测。
7
29.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上的不
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保证容器安全运行。压力容器运行中出现下列异常情
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的是( )。A.操作压力达到规定的标称值 B.运行温度达到规定的标称值 C.
安全阀起跳 D.承压部件鼓包变形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技术。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
应立即停止运行: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
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
器安全的迹象;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操作岗位
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露。
30.起重作业挂钩操作要坚持“五不挂”原则。下列关于“五不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 B.易滑工件无衬垫不挂 C.吊物质重不明不挂 D.吊钩位于被吊物重心正上方
不挂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的是起重机械使用安全技术。挂钩要坚持“五不挂”,起重或吊物质重
不明不挂,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物不挂,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
废不挂,包楚松骹捆绑不良不挂。
31.腐蚀是造成压力容器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有些工作介质来说,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对
压力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够引起腐蚀的条件,下列关于压力容器日常保
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盛装一氧化碳的压力容器应采取干燥和过滤的方法 B 盛装压缩天然气的钢制容器只需采取过滤的
方法
C 盛装氧气的碳钢容器应采取干燥的方法 D 介质含有稀喊液的容器应消除喊液浓缩的条件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的是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技术。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有些工作介
质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对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引起腐蚀的、特别是
应力腐蚀的条件。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只有在含有水分的愔况下才可能对钢制容器产生应力腐蚀,
应尽重采取干燥、过滤等措施;碳钢容器的喊脆需要具备温度、拉伸应力和较高的喊液浓度等条件,
介质中含有稀喊液的容器,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使稀液浓缩的条件,如接缝渗漏,器壁粗糙或存在铁
锈等多孔性物质等;盛装氧气的容器,常因底部积水造成水和氧气交界的严重腐蚀,要防止这种腐
蚀,最好使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
32.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工业生产中用于盛装反应、传热、分离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溶液,并能
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下列关于压力容器压力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