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或活动中,目的与步骤或方法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或活动
步骤或方法
目的
A
B
C
D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对光时转动反光镜
使物像成在视野中央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
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观察和解剖花
用刀片将子房纵切
观察子房内的胚珠
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量筒内的水面上加一层油
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
A.A B.B C.C D.D
2.2016 年巴西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该病的传播途径与
流感相同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
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
4.当人体皮肤擦破出血时,血液中的_________可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
过多流失,形成的血凝块还可阻止病菌的侵入,这种免疫机制属于_________免疫.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3 分)
5.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
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
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_________.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_________乙组
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6.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
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_________.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_________,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
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的氧化分解.
四、解答题(6 分)
7.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
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蔬菜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若培养液的浓度_________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
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3)一段时间后,由于植物具有_________,蔬菜茎叶会朝向阳台外生长,从而有利于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
2016 年浙省宁波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0
1.下列
实验或
活动中,
目的与
步骤或
方法不
相符的
实验或活动
步骤或方法
目的
是
(
选项
)
A
B
C
D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对光时转动反光镜
使物像成在视野中央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
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观察和解剖花
用刀片将子房纵切
观察子房内的胚珠
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量筒内的水面加一层油
防止量筒内分蒸发
A.A B.B C.C D.D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专题】文字叙述型图表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实验操作步骤与目的相关知识,需要灵活掌握所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才能解答这类题目.
【解答】解:A、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先要对显微镜进行对光,对光是观察的前提,对光
时转动反光镜是为了使光线通过通光孔进入镜筒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A 错
误;
B、淀粉遇到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可检验是否有淀粉
生成,B 正确;
C、观察和解剖花时,要用刀片将子房纵切,这样看以观察子房内的胚珠,C 正确;
D、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为防止量筒内的水蒸
发干扰实验效果,可在水面上加一层油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D 正确.
故选:A.
【点评】熟记所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2.2016 年巴西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该病的传播途径与
流感相同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A 正确;
B、寨卡病毒的最大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属于生物,B 错误;
C、该病的传播途径是虫媒传播,流感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可见该病的传播途径
与流感不相同,C 错误;
D、该病的传播途径是虫媒传播,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
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
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由
于一种消费者常常不是只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吃掉.这样,一
个生态系统内的这许多条食物链就自然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解答】解:A:虫是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鸟是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都属
于消费者,A 正确;
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把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
盐,B 正确;
C、若消灭所有的虫,将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C 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
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说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D 正确.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
4.当人体皮肤擦破出血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可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多
流失,形成的血凝块还可阻止病菌的侵入,这种免疫机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
防线
举例
非特
生来就有
异性
的,先天性
由遗传因素决定
免疫
的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
原体,作用范围广,
皮肤、黏
第一、二
唾液中的溶菌
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
膜等
道防线
酶
效
特异
性免
疫
出生以后
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
关;和与该病原
体斗争的人有关
胸腺、淋
天花病毒侵入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
第三道
巴结、脾
人体后,人体
体,具有专一性
防线
脏
产生抗体
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
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
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非特
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
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不同于非特异性
免疫的特点是特异性免疫主要是产生抗体对付病原体.
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血小板;非特异性.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明白计划免疫也属于特异性免疫.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3 分)
5.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
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
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防止自
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大于乙组土壤中
敌百虫的浓度.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
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
实验.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防止自
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乙组土壤中敌百虫被微生物分解了,导致敌百虫浓度
降低.因此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大于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实验
(2)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大于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6.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
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
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考点】呼气和吸气.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圈中的人.
【分析】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叫做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
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1)人体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引起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引起胸廓的上下径
增大;胸腔体积增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少,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正好相反.
(3)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
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
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 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
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
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
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
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
不能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1)氧气;
(2)扩大;
(3)葡萄糖.
【点评】关键是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用实现的.
四、解答题(6 分)
7.
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
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 A.
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蔬菜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若培养液的浓度大于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
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3)一段时间后,由于植物具有向光性,蔬菜茎叶会朝向阳台外生长,从而有利于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