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具有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课程名称: 计算机控制实验 实验题目:具有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 实验地点 1.实验目的 德怀楼 7 层 实验时间 2017.11.15 通过混合仿真实验,学习并掌握用于具有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其 实现。 2. 实验任务 针对一个具有纯滞后的被控对象,设计并实现大林控制,并通过混合仿真实验观 察振铃现象。 3. 相关知识 1.被控对象模拟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 实验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 G s 0  Ke T s 1 s   1   K T s  1 1 s    e (8-1) Om R0 R + - + In C1 R1 - + R + 图8.1 上式中,滞后环节 se  由上位机软件模拟,为滞后时间,这里取 nT ,T 为 采样周期。 对象传递函数的其余部分可以用图 8.1 所示电路来模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 图如图 8.2 所示,这里 10 K  , 1 1 T  , 1n  。 r(t) e(t) e(k) D(z) Z.0.H k T1s+1 e-nTs y(t) 图8.2 2.大林算法 根据被控对象的 S 传递函数式(8-1),大林算法选定  ( ) s  se   T s  0 1 nT (8-2) 0T 按控制要求选择。作为闭环控制的综合目标,与 ( )s 相对应的 第 1页
 ( ) z  Z [ 1   Ts   ( )] s  e s  (1 e  1 e  / T T 0 ) / T T 0  z z n   1  1 (8-3) 而包含零阶保持器被控对象的 S 传递函数为 ( ) G s  1   Ts e s  ( ) G s 0  1   Ts  e s 离散化后得到 z 1  于是可以得到大林算法控制器的 Z 传递函数 [ Z G s ( ) G z ( )] e e / T T 1 ) z   / T T 1   1 n   Ke T s 1 K  s  1  (1  1  )(1  / T T  z 0  / T T e z 1 1 (1   ) / T T  0  1 e ) z 1 n   ]  / T T 0   e e   K (1 ( ) D z (1 e  / T T )[1  1 由此得到大林算法 1) (1 ( ) u k    / T T ) 0 / T T 1 ( u k  (1 e  (1 e K  / T T 0   e )    / T T 0  e e  ( ) e k ) ( u k n   / T T   (1 e  1 / T T  (1 e  1 1) / T T 0 ) K (8-4) (8-5) ) ( e k  1) (8-6) 第 2页
4.相关程序及实验结果 K 10 方波 T1 1 T0 0.1 方波 T1 5 T0 0.5 K 10 方波 T1 1 T0 0.5 K 15 方波 T1 10 T0 1 K 15 三角波 T1 1 T0 0.1 K 10 三角波 T1 5 T0 0.5 K 10 正弦波 T1 1 T0 0.1 K 10 正弦波 T1 5 T0 0.5 K 10 第 3页
5.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了解了振林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了大林算法对纯滞后补偿的作用 第 4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