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 (16 分) 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 分) 这里 mào⑴密的青草在向你頻頻点头, 当苹果滚落在草地上时, 你会将你的目光跟 zōng (2)它, 你会用你的脸庞亲昵它。 花园,我美丽的花园! 你走遍夭 yá ⑶也找不到这样的花园, 也找不到这样清澈、活泼的流水. 也找不到这样的春天和夏天。 2.读下面对联•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8 分) ——[波兰]切斯拉夫•米沃什《牧歌》,张振辉译 对联一: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 (冯玉祥题山东青州范公亭) 对联二: 正气足千秋,只今砥柱中流,得力在惶恐滩头、零丁洋里 忠臣惟一死,壮此崇祠孤屿,触景到罗浮山下、扬子江心 (清·黄惟诰题温州文天祥祠) 对联三: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题山东济南稼轩祠) 对联四: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幡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请一草堂
⑴对联一下联说“都学这秀才先生”。“今人”可以向范仲淹学些什么?用《岳阳楼记》中 (清·顾复初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连续且意义完整的两句话回答。 ⑵对联二上联赞扬文天样的崇高气节。联系《过零丁洋》,写出诗中最能体现文天样“正气 足千秋”的连续的两句。 ⑶对联三下联赞扬辛弃疾抗金复国的爱国精神。联系《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写出词人报效国家,实现理想的凌云壮志的连续的两句。 ⑷对联四下联说“先生亦流寓”,是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联系《月夜忆舍弟》,写出诗中 情景交融,抒写思念之情的连续的两句。 3.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城。([战国]《荀子》) 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问》) ③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小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A.诚实守信 B.重德修身 C.内敛含蓄 D.轻财重义 二、阅读(50 分) (一)名著阅读(8 分) “简·爱!——简·爱!”他只知道 叫唤着。 甲 “我亲爱的主人,”我回答说,“我是简·爱,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回到你身边来了。” “真的是吗?——真的是有血有肉的简?我那活生生的简?” “你已摸到了我,先生——你正搂着我,而且搂得紧紧的。我可不是像尸体那样冰冷, 也不像空气那样虚无缥缈,是不是?” “我活生生的宝贝!这的确是她的四肢,这的确是她的五官。不过我受了那么多苦以 后,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幸福了。这是梦。是我夜里常做的那种梦,我梦见像现在这样又把 她紧紧搂在怀里,吻她——我觉得她是爱我的,相信她绝不会离开我。” “从今天起,先生,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 (选自《简·爱》,商务印书馆,宋兆霖译)
乙 “简·爱!——简·爱!”罗切斯特激动得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罗切斯特,我是简·爱,我回来了!” “我不是又在做梦吧?我做过很多这样的梦,梦见我的简回到我的身边。可是醒来后, 她就像空气一样消失了,她不会再消失了吧?” “不会了,先生,我要永远留在你身边,从今天起。” 4.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到两人重逢这段时间内,她经历了很多事。下面时间不发生在这一 (选自《简·爱》,吉林文史出版社,李勋译写) 期间的一项是(2 分) 5.甲文选自全译本,乙文选自缩写本。请对比分析两端文字,并结合你对《简·爱》整本 书的理解,阐述全译本好在哪里。200 字左右。(6 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4 分) 到石码去 舒婷 ①世上大约没有人能记起他出生的那一天人间以什么样的面目迎接他。可我虽然满月 之后就离开石码,再也没有回去过,但那一天的情景却完整无损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而且 一年比一年丰富细致。 ②沿海一个小小的渔镇,螺号吹出一股一股沁凉的晨雾(前句平实陈述,后句诗意传 情,“晨雾”可以由“螺号”吹出,全是诗歌笔法)。爸爸出差去了,临时租借的住房又潮 湿又空旷,除了粗砺的石条窗透过几线光亮,再有就是那敞开着的小门,门前几级苔痕斑 斑的石阶接上路面。可以看见几双穿木屐的大脚沉实有力地踩过,脚趾虎虎地张开,褐色 的宽裤管带起腥味的风。鱼尾甩动的大箩筐辚辚地拖过条石街,到处是闪闪发亮的鳞片。 ③阳光渐渐炽热起来,石街像一条流动的火河。临时请来帮忙的渔妇靠在门框上,被 正午的倦意侵袭,渐渐打起盹来。 ④妈妈的床缩在大房子的最深处,垂着蚊帐,像一艘落下帆的小船,泊在荒凉的海边, 涛声时高时低(以“船”喻“床”,又以海涛传声,具“鸟鸣山更幽”之静美。作者把诗意 带入现实,虽是荒凉,却令人沉醉。)。 ⑤外乡、独处,又怀着一个不安分的小生命。她好幻想又多愁的气质足够让她在阵痛 的间歇中体味处境的寂寞和神秘。也许她想起外婆家她的清净的卧室,风百无聊赖地翻动
遗忘在钢琴上的乐谱,自鸣钟一下一下地测量着岑寂,枕边那一册《聊斋志异》犹夹着多 少狐仙和鬼异的故事呀,在她们那一帮教会女生中,她时常拿这些故事吓唬吱吱叫的姑娘 们,其实多半首先吓唬了她自己。 ⑥突然一阵风,凉凉的(妈妈一直这样强调,而且声明她决没有睡着),烛焰低抑,一 个黑糊糊的影子隔着蚊帐撞往妈妈怀里。妈妈大惊,猛地撩起蚊帐,只见那渔妇靠在门框 睡得正熟,一只黑猫蹭过她厚实的赤脚,一窜上了街。蜡烛快燃尽了,小小的火焰犹如一 面小旗,飘动、展开、垂落……(1) ⑦我在那天下午出生,妈妈那天看见了什么,谁知道呢,但从此我便有了“精灵儿” 的绰号。 ⑧满月之后,绸缎庄老板把他的三小姐和外孙女一同接回大都市。我那常在地方小报 上发点歪诗的爸爸,抱着他的鬈发黑黑、肤色雪白的“精灵儿”,在花园回廊上大叫:女神, 我的女神。尽管后来女神长成了丑八怪,但父亲对我的溺爱有增无减,原因也和我的“精 灵”有关。走在街上专挑沟沿、栏杆走,和男孩子去钓鱼,上树,吊在龙眼树上偷嘴,都 有我的份。尤其我们的家在政治风云中遭难之后,妈妈遇事总得和我商量,在她高兴或不 高兴的时候,夸我也好,骂我也好,常是一声“精灵鬼”。 ⑨有一天我要填履历表了,妈妈告诉我籍贯要写泉州。什么?我明明出生在石码嘛!(2) 泉州我随爸爸去过,我一点儿不喜欢。籍贯在泉州是多么暗淡呀。 ⑩而我的石码镇白天有慷慨热烈的阳光,存在石缝,流在海滩。到了晚上就发酵成浓 浓的酒香。清冷的月芽儿像一弯快镰,收割一簇一簇浪花,波涛哧哧笑着,纠缠着苍白的 石阶。码头边泊着小小的渔船。透过船篷是红红的灯,看得见古铜色的脊梁护卫着一窝甜 甜的梦,梦中的渔家孩子像黑鳗一样扭动着。啊,咸味的梦和大海息息相关。 ⑪让我籍贯一栏藏着我的渔镇吧,今天填乡音如缕,明天填南由一管。我在我自己的 热爱中,吮吸爸爸妈妈的回想,丰满了我出生的那一块热土。 ⑫过了许多年,我在一些场合认识了不少石码人,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去玩,并且告诉 我,再也没有那条石街了,都成了柏油路,那种古堡似的老房子怕也不在了,甚至鱼也少 了,现在镇上的主要经济是工厂。 ⑬终于有一天,我把一张六角钱的船票端详了许久。六角钱,这么简单,一艘突突突 弥漫着汽油味的小机轮就能把人带过三十二年辽阔的怀想,抵达梦之湾吗? ⑭三十二年,小镇的人与事也在我的思念中成长与凋谢。我常想那一只那么残酷地掴
我屁股蛋的蒲扇大手,现在一定像老树皮那样搁在膝上,还会有孩子愿意听他讲陈年烂芝 麻吗:三十多年前,有位爱抹眼泪的“先生娘”在这儿养了个哭不出声的“精灵儿”…… 街角的碗匙敲击乐,还一样有节奏地诱惑行人夜归的脚步吗?但卖鱼丸汤的定不是那爱咳 两声的老头,该是他的儿子或孙子了。虽然那胡椒味儿,那葱花香,是我在胎里就熟悉的。 ⑮我的手一松,绿色的船票顺着波涛一耸一耸漂走…… ⑯让那新建的公寓大楼替代我那秘藏无数鬼魅传闻的老房子吧;让渔民综合企业公司 孵出一批一批羽毛斑斓的青年和姑娘吧;……让所有的孩子都出生在那样一个热烈、明朗、 高速度的现代化都市吧! ⑰只是在我的感情里永远有一扇开着的小门,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那天的阳光、 那条市声喧喧的条石街和一个“精灵儿”三十二年绵绵的眷念。 1984 年 11 月 6.仿照示例,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并围绕这个词,整合本文的相关内容。(2 分) 示例:完整无损——32 年了,门前苔痕斑斑的石阶、街上腥昧的风、闪闪发亮的鳞片、 (选自《今文观止鉴赏辞典》,有删减) 靠在门框上熟睡的渔妇、“我”出生那天的情景,在记忆里完整无损。 (备选词语:“精灵儿”;木屐;永远) 7.舒婷是当代著名诗人。诗人写散文,格外诗意盎然。请品读第⑥、第⑨段中的画线句, 写上批注,(4 分) 8.从第⑩或笫⑮段中选择一处,设计一个有助于理解本文的问题,并提供答案•(3 分) 9.上文题目是“到石码去”,但作者最终还是没去。请结合文意,探究题目中蕴含的作者的 情感。(5 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 分〉 何为诗人 余秋雨 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 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己经有了《诗经》。 《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我一直认为, 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
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 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 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 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 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 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 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 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 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 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 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 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 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 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 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区训导比尔呢。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 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 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 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知道现在,我们 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 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 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 10.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那个是(3 分)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做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C.“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目的在于说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1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 分) (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 人”一词新的理解。 (2)请写出一位符合这一“新理解”的诗人(本卷出现过的诗人除外),并简述理由。 12.有人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4 分) (四)古诗阅读(3 分)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 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 分)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 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 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 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 杨柳风。 (五)文言文阅读(13 分)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 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 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 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 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 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 分)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 分) 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4 分) 三、写作(50 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 分)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冰心《繁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