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天津南开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摇曳(yè)
亘(héng)古
惟妙惟肖(xiào)
B. 诘(jié)责
伫(zhù)立
哄(hōng)堂大笑
C. 蜷(juǎn)伏
滞(zhì)留
一气呵(hē)成
D. 蓦(mó)然
亢(kàng)奋
忍俊不禁(jì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
而________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________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
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________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 轻快
点缀
感慨
B. 轻盈
连缀
感
慨
C. 轻盈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点缀
)
感染
D. 轻快
连缀
感染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
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
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A. 第①句
句
句
B. 第②
C. 第③
D. 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
得上颜回呢_____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_____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
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_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 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 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
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
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
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
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
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
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
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
提供“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
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
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
“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 1000
多亩杨树林中连续了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 100 株树 80 个幼虫降低至 0.8 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李传鹏输入)
(1)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
A. 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 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 啄木鸟对天牛、柳癭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 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 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
C.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D. 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 第③段中划线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④段中划线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7.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
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
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
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岁
月
像,如同必
C. 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之
谦和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B. 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
D. 言和而色夷
和:
A. 有司业、博士为之
师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 自谓少吋用心于学甚
劳
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B.
D. 诋我夸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 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 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
化了本文的主旨。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8.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
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业,小吏何
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
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注】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
成火灾。④好: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节选自《智囊》)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文卷悉烬
悉:________
②喝使归舍
舍: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
容具体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10.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
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 , 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日:“一片丝罗轻似
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
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
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
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
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
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
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
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
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
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
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
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
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
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鮮活,可我
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
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刪改)
【注】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3)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 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 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恨,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 绣出画卷。
D.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 领悟到刺绣是母家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 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痛病,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11.我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某班将
开展以“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
照要求,回答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实施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维权巡航执法的时空覆盖率,有力保障
了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和海上通道安全,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海上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在各国海军中,每艘军舰通常以一个海军基地为“母港”,结束任务后回到这个“家”。与陆军、
空军基地相比,各国的海军基地都占地更广,功能更复杂。军舰在这里加油装弹,补充物资,检查修理;
海军官兵在这里得到充分休整和训练。
材料三:为全面遏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中国海洋管理部门通过健全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创建海洋生
态文明示范区,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礁”重大工程建设等措施,加快了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的
步伐。
材料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目
收入
海洋渔业(亿元) 海洋生物医药业(亿元) 海洋电力业(亿元) 海洋旅游业(亿元)
年份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4641
4676
4801
336
385
413
126
138
172
12047
14636
16078
(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建没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我国在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12.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读《水浒传》,我们结识了景阳冈打虎的①________,在他身
上我们看到了草莽英雄的血性与气概;读《西游记》,我们认识了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的②________,
被他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的性格所吸引;读《③________》,我们和尼摩船长一起航行,领略了海底的奇
妙与美丽;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生活的奥秘,也被④________(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
精神所感动……徜徉书海,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
13.祥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塑造的人力车夫形象。在祥子起伏悲惨的命运中,曹先生和小福子是
两个重要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概括这两个人物对祥子的影响。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4.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挑战困难的勇
气、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同学们,助力你成长的是什么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 600 字;
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
1.【答案】 B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
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错误改正为:
A.亘:gèn ;
C.蜷:quán ;
D.蓦:mò,忍俊不禁:jī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
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
2.【答案】 C
【考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先弄清楚词语在句子前后的搭配关系,辨析选择。“柔曼”搭配“轻盈”是从形态上并
列,“点缀生活”是一般搭配,“连缀”只是互相连着,“ 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打动感染在场人员。C 项
合适,故选 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
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3.【答案】 D
【考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 ④句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
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4.【答案】 B
【考点】分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问号,引号,叹号
【解析】【分析】“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 ”表示疑问用问号。“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和“我听
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两个并列句子,用分号。“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表示赞扬与感叹,用
叹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
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
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辨析选择。
5.【答案】 D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D 项“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的说法有误,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
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
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
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
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
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6.【答案】 (1)A
(2)C
(3)D
【考点】分析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文语言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⑴ A 项有误,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属于对森林和树木的危害的现象。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
⑵ C 项正确,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有较好的效果: 仅光肩
星天牛就由原来 100 株树 80 个幼虫降低至 0.8 个幼虫。因此可以很好地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
名不虚传 ,A、B、D 三项片面或错误,故选 C。
⑶D 项“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 ”的说法有误,文章从啄木鸟的特点、习性、作用等方面说明,应该是逻辑
顺序。
故答案为:⑴A;⑵C;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
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
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辨析正误选择。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综合理解。对各个选项的说法,结合文章内容,仔细辨析正误作答。其中对说
明顺序的判断有误。
7.【答案】 (1)A
(2)A
(3)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A 项有误,岁:每年,句意是: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⑵A 项古今义不同,博士,古义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今义为学术上专通一
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本文 司业、博
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⑶C 项“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的说法有误, 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
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
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
环境,专心治学。
故答案为:⑴A;⑵A;⑶C
【点评】⑴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辨析古今异义词。答题时应注意,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
个字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