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一 l C-12 0-16 Cl 一 35.5 Ca-40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白酒 B. 碘盐 C. 液氧 D. 食醋 【答案】C 【解析】A、白酒中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B、碘盐中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 合物,错误;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D、食醋中含有 醋酸、水等,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C。 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车胎爆炸 B. 剪纸成花 C. 瓷碗破碎 D. 食物腐烂 【答案】D 【解析】A、车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 题意;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纸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 符合题意;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 合题意;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 干冰 CO2 B. 苏打 NaHCO3 C. 熟石灰 CaO D. 纯碱 NaOH 【答案】A 【解析】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符合题意; 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 化学式为 Na2CO3,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 Ca(OH)2,不符合 题意;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 Na2CO3,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答案】B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燃料,错误;B、空气中 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约占 78%,正确;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并不一定是恒定不变, 错误;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不是空气质量状况越 好,错误。故选 B。 5.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 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解析】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 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 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 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 不可。 6. 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Br C.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11 D. 甲原子核外共有 5 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 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在
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 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为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 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 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 11,根 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1,不是中子数为 11,错误;D、根据原子结 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 4 个电子层,错误。故选 B。 7.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出液体体积 B. 测溶液的 pH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A、读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操 作错误;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 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图中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液 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 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 作正确。故选 D。 8. 今年我市部分地区的小麦得了“软骨病”,出现倒伏现象,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应提 前施用的化肥是 A. NH4H2PO4 B. CO(NH2)2 C. K2CO3 D. NH4HCO3 【答案】C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 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9.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 C.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D. 治疗胃酸过多可用小苏打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B、水果蔬菜中含 有较多的维生素 C 等,可预防坏血病。正确;C、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在潮湿 的空气中铁易生锈,正确;D、NaHCO3 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 疗胃酸过多症,正确。故选 A。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0. 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 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 22 个碳原子、34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C. 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D. 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7 【答案】C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B、银杏酸由分子构成的,1 个 银杏酸分子是由 22 个碳原子、34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银杏酸是含碳的 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2:1×34=132:17 ≠11:17,错误。故选 C。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 Mg、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稀盐酸 B. MgSO4 溶液 Fe Cu C. Mg FeSO4 溶液 Cu D. MgSO4 溶液 Fe Cu(NO3)2 溶液 【答案】B 【解析】A、在相同条件下,将三种金属分插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速率快的是镁,产生气 泡速率慢的是铁,无气泡产生的是铜,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大于铜,稀盐酸能验证 Mg、 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B、将 Fe 、Cu 分别插入 MgSO4 溶液中均没有明 显变化,说明 Fe 、Cu 的活动性小于镁,不能验证 Fe 、Cu 的活动性强弱,用 MgSO4 溶液、 Fe、 Cu 不能验证 Mg、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C、将 Mg、 Cu 分别插入
FeSO4 溶液中,Mg 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Cu 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 Fe 的活动性大于铜,用 Mg、 FeSO4 溶液、 Cu 能验证 Mg、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 符合题意;D、将 Fe 插入 MgSO4 溶液中 Fe 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将 Fe 插入 Cu(NO3)2 溶液中铁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 Fe 的活动性大于铜,用 MgSO4 溶液、Fe 、 Cu(NO3)2 溶液能验证 Mg、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12. 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A B C D 甲醛、霉菌毒素、可卡因 煤、酒精、天然气 甲烷、二氧化碳、醋酸 钢、不锈钢、玻璃钢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归类 有毒物质 化石燃料 有机物 复合材料 【解析】A、甲醛、霉菌毒素、可卡因都有毒物质,正确;B、煤、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 不是化石燃料,错误;C、甲烷、醋酸是有机物,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 物相似,归为无机物,错误;D、玻璃钢是由塑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钢、 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错误。故选 A。 13.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 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参加反应的 CO2 和 H2 分子个数比为 1:3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氢元素在反应前是 0 价,反应后是+1 价,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 微粒是分子,不是原子,错误;C、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由化 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 C2H4+4H2O,由方程式可知, 参加反应的 CO2 和 H2 分子个数比为 2:6=1:3,正确。故选 D。 点睛: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 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B C D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从混有少量 NaCl 的 KNO3 中得到较纯净的 KNO3 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除去 MgCl2 溶液中的少量 MgSO4 加适量的 BaCl2 溶液,过滤 鉴别 CaCO3、NaOH、NaCl、NH4NO3 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步骤能将粗盐中 混有的泥沙分离,不符合题意;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较小,从混有少量 NaCl 的 KNO3 中得到较纯净的 KNO3 固体,可采用先加水溶解,再降温 结晶,得到较纯净的 KNO3 固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MgSO4 与 BaCl2 反应生成氯化镁的硫酸钡沉淀,能除去杂质,不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不 符合题意;D、将 CaCO3、NaOH、NaCl、NH4NO3 四种固体加入水,不能溶解的是 CaCO3,能溶 解放出大量热的是 NaOH,能溶解,温度基本不变的是 NaCl,能溶解吸收热量的是 NH4NO3,
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都是离子 B.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 是化合物 C. 通常情况下,pH<7 的溶液呈酸性,则 pH<7 的雨水是酸雨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不都是离子,例如氖原子,错误;B、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错 误;C、pH<5.6 的雨水是酸雨,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 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故选 D。 16.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由 t2℃降温到 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 t2℃时,将 40g 甲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90g D. 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答案】A 【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t1℃时,甲、乙的溶解 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 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即 100g 水中最 多溶解 50g 的甲,40g 甲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 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75g, 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
比乙少,错误。故选 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二、非选择题 17. 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 H2S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2)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S(-2 价) (2). Mg2+ (3). CH4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书写时注意规范。 (1) H2S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表示为 ; (2)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 Mg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 CH4。 18.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防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常食用乳制品、骨汤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元素。 (2)2018 年 5 月 29 日,由中国制造的 2.2 亿枚 2 泰铢硬币从沈阳发往泰国,该硬币是铜、铝、 镍合金,属于_____材料。 (3)新鲜牛奶的 pH 约为 7,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_____(填“变大”或“变小”)。 (4)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聊城的传统民俗,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等,其中富含蛋 白质的是______。 【答案】 (1). 钙(或 Ca) (2). 金属 (3). 变小 (4). 瘦肉 【解析】(1)为预防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常食用乳制品、骨汤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钙(或 Ca)元素; (2)2018 年 5 月 29 日,由中国制造的 2.2 亿枚 2 泰铢硬币从沈阳发往泰国,该硬币是铜、 铝、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3)新鲜牛奶的 pH 约为 7,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酸性物质的 pH<7,pH 变小; (4) 糯米中富含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食盐属于无机盐。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聊城的传 统民俗,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瘦肉。 19.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分享到:
收藏